24隻「喊話」喇叭串起兩代校長的不了情結

24只“喊话”喇叭串起两代校长的不了情结

“在水中游泳的兩位同志,請你們速速上岸,這裡是禁止游泳區域……”8月8日上午10時許,烈日炎炎似火燒,一位頭戴斗笠、手舉高音喇叭的年邁老人,站在清港狼巖山水庫邊,神情忐忑,朝著水中嬉戲的陌生人一遍遍“喊話”。

這位老人叫陳志生,今年74歲,是清港新民小學的老校長,現任清港鎮關工委副主任。每到暑假,他就天天“賴”在河邊志願巡邏、“喊話”,用自己的汗水宣傳防溺水安全,只為學生游泳溺水身亡的悲劇不再上演,12年來,從未缺席。

24只“喊话”喇叭串起两代校长的不了情结

舍與得:用養老時光換一方平安

“老陳,您又來河邊巡邏了。”“老陳,今天有沒發現下水者?”在巡河沿途,碰到陳志生的村民都會熱絡迎上去,問候幾句,而他也是笑盈盈地回應,然後繼續保持“火眼金睛”搜尋模式。

陳志生穿著非常樸素,經常開著一輛電瓶車穿梭在清港轄區內大小河道邊,車上還會備著斗笠、巡河日記和高音喇叭,他總笑稱這是巡河“四大法寶”。而狼巖山水庫、徐都塘、廟灣塘,則是他每日的必到之處。

“現在天氣熱了,來野泳的人會慢慢多起來,我每天上午、下午、晚上三個時間段都要巡河,一天不走上三遍,心裡不踏實。”陳志生介紹,清港的河比較分散,所以每次巡河都要花費好幾個小時,一天至少得走20多公里路。

特別是狼巖山水庫,位於山間,有段8分鐘的崎嶇山路。這對於身強體壯的年輕人來說,不值一提,但對於一個年過七旬、且腿動過手術的老人來說,步履維艱。

附近村民蘇大爺看在眼裡,疼在心裡。“老陳年紀大了,走起山路來特費勁,我看他一搖一晃,有時只能靠拄著拐仗前行。每次我勸他跳過這個巡河點,他非但不聽,還走得更勤、更起勁,真不知道在圖啥。”蘇大爺搖著頭嘆息。

縱使被人不理解,說成“瘋子”“多管閒事”,陳志生也毫無怨言。只是一遍遍地重複巡河、“喊話”,就連高音喇叭也“堅持不住”,“罷工”了好幾只。

談及自願巡河的初衷,陳志生說:“2006年,一所民工子弟學校的3名學生因游泳溺水身亡,看著他們的父母抱著冰冷的屍體,哭得死去活來,我就暗暗下了決心,必須要力所能及看好河塘。”

正是那年暑假,陳志生購買了人生第一大巡河法寶——高音喇叭,從此踏上了漫漫巡河路。他說,做人要懂得舍取,消閒靜攝、頤養天和的日子,他過不慣,他願犧牲養老時光,換一方平安。

24只“喊话”喇叭串起两代校长的不了情结

傳與承:兩代人“交棒”傳遞正能量

從23歲參軍退伍到回鄉進入教育戰線,再到1998年退休創辦了清港新民小學,在教育戰線熱血奮鬥了近50年,陳志生早已產生了一種教育情懷。他的言傳身教,使朝夕相處的孩子們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學習了他的品質。

“我把學校和高音喇叭交給你了,你要讓這群民工子弟平平安安,在第二故鄉感受到溫暖與快樂。”去年,陳志生離開清港新民小學時,把這一生最牽掛的事兒託付給了兒子陳勇。

“我不會讓您失望的!”簡單一句承諾,陳勇握牢父親遞來的“接力棒”。

不負所望,這一年來,陳勇用愛育人、用心辦學,不僅讓來自四方的民工子弟得到優質教育,為改變命運注入知識動力,還加強了學生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範意識。

暑期愛心班便是傳承的“碩果”之一。為了確保更多孩子在暑期裡的安全,2011年,陳志生特意辦起暑期愛心班,免費把一些無人看管的孩子集中到學校裡學習。

當天下午,走進清港新民小學,寬敞明亮的教室內傳來朗朗讀書聲,在這裡,每天會有書法課、音樂課、英語課等各式各樣的小講堂,老師們除了輔導孩子完成作業之外,還會讓他們汲取課外知識。

來自貴州的學生劉來鳳成了暑期愛心班的“忠實粉”。她說,“這裡的教學都是免費的,爸媽很放心把自己送來,而且課程越來越豐富,我已經度過了5個充實快樂的暑期生活。”

像劉來鳳一樣愛上暑期愛心班的民工子弟比比皆是,7年來,這裡留下了近千名孩子的美好回憶,也見證了他們的快樂成長。

從兒子成為接棒第一天開始,越來越多人主動加入這場接力跑。有學校老師、學生家長,還有附近村民等,他們與陳志生、陳勇父子一起輪流在河邊巡邏,宣傳防溺水知識,為孩子們撐起夏日“保護傘”。

24只“喊话”喇叭串起两代校长的不了情结

看著巡河隊日益龐大,陳志生既開心又感動。他明白,一個人的力量終有限,大家彼此“抱團”,才能形成更大的正能量。

69歲的村民蘇萬青是志願者之一,經常陪著陳志生一同巡河。他坦言,自己被老陳的精神深深感動,這麼大年紀還為了下一代不辭辛苦的忙碌,我們這些比他年輕的人更應該出力,和他一起守好河塘。

後記:現在,村民們都親切地稱陳志生為“民間河長”,對他的付出更是交口稱讚。至於那些年被喊壞的24只高音喇叭,都貼著年份標籤,成為他眼中的“無價之寶”。這裡頭,記錄著他對民工子弟的真切關愛,也串起了兩代校長的不了情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