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經典案例賞析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田園綜合體這個概念,提出要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田園綜合體,賦予了農民及其從事的產業自主“造血”的功能,是貧困農戶脫貧致富的一條新路子,發展田園綜合體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平臺。

(一)廣西南寧“美麗南方”田園綜合體

南寧美麗南方入選國家田園綜合體試點,將獲得2017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財政補助資金5600萬元。

十大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經典案例賞析

美麗南方田園綜合體規劃方案為:以美麗南方豐富的農業資源、產業基礎、特色村落、傳統文化為依託,以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為抓手,完善生產、產業、經營、生態、服務和運行六大功能體系,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步同生”、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

此外,美麗南方田園綜合體擬將規劃區設計為“一軸兩翼三帶八區”的總體佈局結構。一軸即沿005縣道的園區交通和發展主軸,將園區各主要功能片區、景觀節點和特色村落有機整合,形成完整的田園綜合體。兩翼以005縣道為界,將園區分為南北兩翼。三帶即依託園區農田、村落、水系、山地,形成三條重要的農業休閒觀光體驗帶。八區包括創意農事體驗區、智慧農業展示區、高效農業集中區等八個功能分區。

(二)烏審旗巨力田園綜合體

十大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經典案例賞析

巨力田園綜合體項目由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分公司、深圳前海凱信佳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內蒙古華中生態建設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建設,項目位於圖克鎮313省道兩側,計劃投資16億元,建設期為3~5年,以“智慧、生態、循環、高效、觀光型”農業為發展方向,突出生態、循環與科技特色,以蒙元田園文化保護傳承為核心,以現代智慧農業、生態循環農業、休閒觀光農業、美麗田園為重點,輔以旅遊服務設施、融產業、旅遊、社區、人文功能,將園區打造成為“農業大觀園、藝術新載體、生態會客廳、教育大教堂、科技孵化器”,引導當地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推動小城鎮建設進程,實現人口、資源、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和諧發展。

(三)壯鄉印象田園綜合體項目

“壯鄉印象·現代農業特色田園綜合體項目”,5月15日在廣西百色市田陽縣啟動。項目以農業科技為主題,貫穿農耕、紅色旅遊、壯民族民俗民風等文化脈絡,以農旅創意為特色,引進國際國內農業先進科技,致力打造廣西特色現代農業的新典範。

“壯鄉印象·現代農業特色田園綜合體項目”由廣西建工集團投資,總投資達30億元人民幣,規劃用地2390畝。項目規劃的主要空間佈局為“一心一軸兩環五區”:一心指農業嘉年華核心;一軸為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軸;兩環為產業聯動核心功能環和生態農業休閒景觀環;五區為綜合服務體驗區、兒童科普教育區、農業嘉年華核心區、現代農業示範區和生態農業養生區。

據悉,田陽是壯民族的發源地,是中國果蔬名縣、第一個芒果之鄉、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全國南菜北運基地,是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交通樞紐,擁有水陸空“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具備發展新型高品位休閒體驗農業的良好條件和優勢。

(四)襄陽中國釀造第一村

5月27日,由襄城區政府牽頭,成都康子食品有限公司與隆中風景區共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投資3億元建設“諸葛釀”情景式釀造工坊旅遊體驗區以及諸葛釀品牌開發拓展項目,共同打造“中國釀造第一村”,使之成為湖北亮眼名片。景區將以三國文化為載體,打造一個集釀造原材料種植、生產、展示、體驗、文博、技術保護、文化交流、中華料理、主題旅遊等為一體的中國釀造第一村——中華手工釀造文化產業的‘田園綜合體’。

十大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經典案例賞析

據瞭解,“諸葛釀”品牌與隆中風景區進行戰略合作是因為三國文化淵源。湖北隆中是三國文化發源地,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之地,諸葛先生為蜀國大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無疑是隆中和成都的文化名片,本次隆中景區不僅將“田園綜合體”落地,更集中體現了“三化合一”理念,開創場景體驗式新型旅遊形態,即“產業旅遊化”、“旅遊主題化”、“主題產業化” 。

隆中景區最突出特點是將文化與體驗融入旅遊,沉澱三國文化,打造中華手工釀造主題。人們置身於山水美景與濃厚文化氛圍中,觀摩參與手工釀造過程,瞭解自己食用品可感知的安全性,品鑑中華料理,寓教於樂,樂在其中。這無疑將颳起場景體驗式旅遊風向。

(五)浙江紹興“花香漓渚”田園綜合體

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體、農民受益”的總體要求,花香漓渚以農業綜合開發為平臺,進一步加快土地流轉進度,調整種植結構、提升花木檔次,積極推進花市提檔升級,引進一批優質農文旅類項目,補足現有花木產業集群發展相對滯後、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土地資源要素約束凸顯等短板。

十大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經典案例賞析

通過三年努力,建成以高端花木農業為主導產業,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打響花木集群看漓渚、高端蘭花看漓渚、全域美麗看漓渚三張金名片,在三產融合上走出新路子,將“花香漓渚”田園綜合體打造成全國田園綜合體建設的樣本。

漓渚現有6個花卉專業村,250多家花卉企業,花木基地4萬餘畝,擁有綠化苗木、名優蘭花等8大系列2900個品種。未來幾年,漓渚鎮將全力推動試點各項工作穩步開展,將“花香漓渚”建成集休閒農業集群發展區、宜業宜居宜遊美麗新家園、品質型高效生態農業樣板區、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示範區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著力打響“花木集群看漓渚”、“高端蘭花看漓渚”、“全域美麗看漓渚”的三張金名片,為全國田園綜合體建設創造更多“柯橋經驗”。

(六)雲南保山隆陽區田園綜合體

保山市隆陽區強力推進萬畝生態觀光農業園,引領區域傳統農業向生態觀光農業、休閒農業轉型,形成四季有景、色彩繽紛的農業觀光畫卷,打造集農業觀光、休閒娛樂、傳統文化展示於一體的生態觀光農業園。

十大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經典案例賞析

項目涉及隆陽區河圖街道、金雞鄉2個鄉鎮(街道)、11個村(社區),概算總投資41億元。圍繞萬畝生態觀光農業園功能定位,未來將以“菜、花、果”為生產核心,著力打造“滇西花籃•錦苑•花千谷”、“滇西果藍•萬家歡•果山”、“滇西菜藍•晨農•饞滇菜”的“雲花、雲果、雲菜”3大名片。

項目包含“五區一村落”(花卉產業區、水果產業區、蔬菜產業區、華大智慧農業科技示範區、優質糧食生產區,12個田園特色村莊)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將農業生產與鄉村旅遊、文化創意、康體養生、科普教育深度融合,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業文化旅遊整體推進。

(7)廣東珠海斗門區嶺南大地田園綜合體

該項目以石龍村為核心區,覆蓋東灣和下欄兩個行政村片區,總面積17000多畝。項目以嶺南文化為魂,以富民為本,以發展高端現代農業為核心,以文化和科技體驗為脈絡,以綠色生態科創教育為載體,打破原有單一農業種植局面,以“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開啟一二三產業循環發展的現代農業大產業,打造一個宜農、宜文、宜教、宜居、宜購、宜養、宜樂、宜遊的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示範項目。

項目將分三期開發:第一期就是花田喜地,第二期是嶺南水街和農業莊園,第三期是養生度假區。

(8)禪茶小鎮田園綜合體

平武禪茶小鎮鄉旅綜合體項目位於四川綿陽平武縣豆叩鎮堡子村。平武禪茶小鎮田園綜合體項目即位於以“國家羌族文化生態實驗區”為載體開發的清漪江流域,且該地區具有悠久的茶歷史。

十大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經典案例賞析

項目分三期開發,預計總投資5000萬元,以箱體房主題酒店、遊客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宋韻禪院、精品民宿改造為主體,配以相應的公共區域。重點面向綿陽、成都、四川等區域層次遊客市場,打造集鄉村休閒旅遊、禪茶文化體驗、精品民宿酒店、健康管理服務、禪茶產品等功能複合的田園綜合體。

項目的所屬區位將成為平武鄉村旅遊重心,離規劃中的平武綿陽高速出口約10公里,未來豆叩鎮也將是平武在綿九高速歷史文化軸上重要門戶,有自身突出的自然生態資源、茶文化以及豐富的歷史文物資源。尊重原有的建築佈局,主要以當地石材對外立面進行處理,另外以木與竹元素進行裝飾,並挖掘當地羌族特色加以利用。

(9)富錦田園綜合體

佳木斯富錦市今年將結合轄區內萬畝大地塊的地理、生態優勢,建設以稻田文化為主題的田園綜合體,以“大地藝術”、“空中觀賞”、“體驗互動”、“科普拓展”、“休閒娛樂”為構成版塊,意在通過產業的相互滲透和融合,把休閒農業、養生度假、文化藝術、農業技術、農副產品、農耕活動等有機結合起來,拓展現代農業原有的研發、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使傳統的功能單一的農業加工及加工食用的農產品成為現代休閒產品的載體,發揮產業價值的乘數效應。

十大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經典案例賞析

目前,富錦市萬畝地塊共4萬畝連片水稻,其中東北水田現代農機合作社今年流轉了其中的1萬畝水稻,合作社理事長劉春告訴記者,今年合作社響應市裡號召,計劃在1000畝稻田中,分區域、多塊種植7個品種的彩稻,根據實際需求種出“天下富錦秀中華”“海稻船”等4幅巨幅稻田畫和17幅中、小型稻田畫。同時還將打造4個面積為60米×80米的熱氣球低空飛行基地,讓遊客乘坐熱氣球欣賞稻田藝術,感受別樣稻田文化。

據介紹,今年富錦大地塊還將打造植物迷宮、海稻水世界、稻草人王國、黑土泥漿等多項景區建設,利用觀光農業把大農業的生態資源優勢推向全國,更好地賣出富錦的農產品,形成富錦市綠色食品、綠色產業的集聚融合。

(10)山裡村特色田園綜合體

山裡村特色田園綜合體以戴河旅遊發展軸為主體,以金正陽農業園、核桃園等現代農業產業帶和草山茶葉園等傳統農業為兩翼,構建一體兩翼的科學發展格局。

山裡村特色田園綜合體將整個綜合體項目區劃分為五片區:草山裸心茶社品茶園區、金正陽休閒農業園區、戴河茶品交易園區、馬山家庭農園區、山裡傳統村落園區,將旅遊業、農業、種植業有機融合,實現山裡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湯俊,現任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執行院長

旅遊項目要規劃,要方案,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