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病是哪些病?

陳嗣謙


我們常說月子病月子病,月子坐不好會落下病根。那麼所謂的月子病究竟是個什麼病?哪些病算是月子病?



所謂月子病是指產婦在產褥期內出現的肢體或關節酸楚疼痛,俗稱產後風。常常表現為身體關節酸楚麻木、疼痛、畏寒畏風、出虛汗等症狀。要說哪些病是月子病,其實也不是什麼大病,說白了更像是身體虛弱的一種表現,動不動就這疼那痛的,受不得風,受不得累,感覺倒成了林妹妹似的。關鍵的還是這個月子病會留有後遺症,持續出現在你以後的人生,擾得你不得安寧。


1. 頭痛。坐月子不能洗頭的說法就是源於洗頭一不小心就會變成頭疾。那是因為洗頭後沒有及時吹乾頭髮,容易受風著涼。

2. 四肢痠痛。這主要是由於照顧孩子受的累。只要是個產婦,多多少少都會有點四肢痠痛的。尤其以手關節痛最為常見。因為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給孩子餵奶,不止容易全身麻木痠痛,抱孩子的手如果姿勢不注意,更是會手腕疼痛。我現在就還會常常有手腕疼痛的情況。其實主要就是當時月子內天天給孩子洗澡碰水多了,加上新手媽媽不怎麼懂抱孩子,餵奶的時候抱孩子都用手腕的力量,結果導致手腕到現在都是一旦受累或者碰水過多(比如洗衣服)就會疼痛。

3. 腰背痛。腰背其實從懷孕開始就已經容易出現疼痛了。產後不但休息不好,而且照顧孩子負擔過重,這腰背就跟要斷掉似的,簡直痛得都不像是自己的了。

4. 畏寒,出虛汗。

產後畏寒、出虛汗也是一種月子病的表現。我們現在常常會看到有產婦月子內被老人捂得太嚴實,結果熱出病的新聞。其實老人的做法無可厚非,產婦產後本來就虛弱,容易受涼落下病。只是老人不懂得過猶不及的道理,結果做得過了頭導致悲劇的發生。

產後月子病的產生主要是因為產婦身體激素的改變,身體肌腱、韌帶的彈性和力量大幅度下降,以及關節囊、關節炎附近的韌帶出現張力下降,加之產後因為照顧孩子肌腱和韌帶負擔過重而引起的。這個還得以預防為主。

所以我們國人講究坐月子也是不無道理的。產婦產褥期要注意保暖、避寒,合理飲食、注意營養均衡,適當運動、增強體質,並且保持良好的心情。


茱小豬


女性產後身體比較虛弱,所以要通過坐月子調理身體。如果月子做得好,女性的體質會有很明顯的改善,但是如果月子沒做好,那就很容易引起月子病。大家知道女性月子病有哪些嗎?到底要如何坐月子才能預防月子病?

月子病是女性在懷孕後出現的疾病,主要有六大表現:

1.乳腺炎

女性在產後容易出現乳腺管不通的情況,會讓乳汁積聚在乳房內,形成乳疥。而且產婦的乳頭處皮膚比較薄,如果破損了會讓細菌侵入,引起感染,誘發乳腺炎。

2.子宮脫垂

女性在分娩的時候,子宮韌帶和肌肉因為用力過度和生產時間過長,容易變得鬆弛,因為子宮向下移動而出現小腹墜痛或腹痛的感覺。

3.關節痛

女性分娩後,體內激素水平發生變化,會使關節囊及附近的韌帶張力下降,造成關節鬆弛,如果產後不注意休息,就會引發關節痛。

4.腰痛

產後子宮韌帶和腹部肌肉都是鬆弛的狀態,尤其腰腹部的肌肉比較軟弱,而且子宮還是下垂狀態,久坐、久蹲,或者抱嬰兒姿勢不對、過度彎腰等都會使腰部疼痛。

5.陰道鬆弛

恥骨、尾骨肌可以維持盆腔和陰部軟組織的張力,但是女性產後維持張力的功能減弱,所以會出現陰道鬆弛的情況。

6.感染

女性產後抵抗力比較差,而且分娩使陰道、子宮受傷,容易讓細菌侵入,造成生殖器官感染。另外產後膀胱和輸尿管肌肉呈鬆弛狀態,容易殘留尿液使尿道感染。

月子坐不好對女性影響很大,那麼該如何正確坐月子呢?

1.好好休養。女性在分娩後,體力消耗較大,需要好好休息。充足的睡眠,對產後的恢復有一定的幫助。

2.適當運動。雖然休息很重要,但也要通過適當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以助惡露排除。可以進行簡單的運動,比如下床走,到後期恢復的比較好可以做點輕鬆的家務,不可做劇烈運動。

3.均衡飲食。產後女性不要盲目進補,不要吃生冷食物,會導致血流不順暢。應該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溫開水,食物以清淡為主。到後期恢復的比較好的時候可以適當吃含鐵高的食物,比如黑木耳、豬肝等,可以補血。

4.保持心情開朗。女性產後要學會自己調節情緒,不要不良情緒影響。適當聽聽音樂,看看書等都可以分散不良情緒的。

5.良好的衛生環境。產後最好能在安靜舒適並且溫度適宜的臥室休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光線充足。女性的衣服要勤換勤洗,可以在太陽下殺菌。親友可以在滿月後再探訪,避免太過吵雜,避免給產婦和嬰兒帶來過多的病菌。

女性通過正確的方法坐月子,不僅更夠改善體質,還能讓女性越來越美麗、健康。如果做不好月子,容易患上月子病,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希望小編整理的內容對大家有幫助。


39健康網


月子病大概的意思是:不按照傳統要求坐月子,會在月子裡沾染上某些疾病,它非常頑固,無論如何都是治不好的。唯一有效的治癒方法,就是再生一個孩子,然後按照要求坐月子。這種說法靠譜嗎?如何科學的“坐月子”呢?

一,老一輩坐月子的說法靠譜嗎?真的有「月子病」嗎?

國外不坐月子,所以不存在這個說法。正規的醫學教材,是找不到所謂月子病的說法的。它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疾病,到底怎麼回事呢?

老一輩說的月子病的表現是:怕冷,怕風,出虛汗,關節疼痛,遇陰雨天氣疼痛加劇。1、情緒憂鬱而引起的月子病,伴有麻木,抽搐,脹痛等症狀;

2、月子裡房事而引起的月子病,伴有四肢乏力,腰痠,嗜睡等症狀;

3、怒氣而引起的月子病,伴有大小關節疼痛,頭痛等症狀。

傳統月子禁忌,哪些是陋習,哪些值得借鑑呢?

不刷牙、不下地、不能開窗、不能吹電風扇開空調、不能吃水果蔬菜、不能沾水洗澡洗頭、不能剪指甲、不能流眼淚、不能看書玩手機看電視、不能給寶寶洗澡、不能抱寶寶、不能出門。

大家看看有多少的不能?有些從保護產婦的角度,如不能過度的吹風,空調溫度不能過低,保持情緒愉悅等,有借鑑之處。但不活動,不通風,不刷牙等,這些對自身衛生都不顧及,就有失偏頗了。

二,用現代醫學的觀點,科學分析月子病的由來!

嬰兒頭圍不論中西都是差不多的。西方人的體質和東方人有很大差別的,西方女人的盆骨很大,拉扯撕裂的輕些,恢復的也快些,中國女人則反之,需要更長時間去修養和恢復。

引起腰痠腿疼、手臂不適、下肢關節疼痛等的罪魁禍首和以下因素相關:

●孕婦體重增加,部分神經、肌肉等軟組織水腫受壓;

●體重重心改變,脊柱腰段過度前凸、頸部前屈、雙肩向下移動;

●骶髂關節和恥骨聯合增寬,四肢關節、脊柱關節出現顯著鬆弛;

●胎兒奪走身體鈣質而出現嚴重骨質疏鬆,甚至有孕產婦牙齒鬆動脫落;

●產後激素急劇波動;

●新媽媽要抱、餵奶,照料孩子,不注意姿勢。

妊娠期及產後頭痛:產後頭痛相當普遍,大多數較輕。但症狀偏重的要小心:椎管內麻醉副反應(硬膜穿刺後頭痛)、腦靜脈竇血栓形成性頭痛(坐月子不動增加血栓風險)。

三,如何正確的“坐月子”呢?

很多條條框框其是很坑孃的,照做了並不能給健康帶來好處。“現代化”的「坐月子」,才能使產褥期恢復得更快。●推薦母乳餵養;●飲食均衡營養;●注意個人清潔(尤其是會陰清潔);●鼓勵產婦儘量多下床活動;●保證充足睡眠;●充分的心理調適。

真正容易在產褥期和產後出現的疾病,比如產褥感染、乳房脹痛、乳腺炎等,也不是遵照了禁忌就可以避免的。它們都可以通過醫學手段治療,不會給長期的生活質量造成影響。

生完孩子,人生的路還很長,總會有各種不舒服。不必為月子病的說法,給自己增加一道心理枷鎖。不管生不生孩子,人都會生病,不能把什麼都歸結到坐月子上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