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關東里的女人們,誰決定了她們的命運?鮮兒和秀兒比,誰更慘?

劇荒那陣,重新看了一次闖關東,看了一些評論,也思考了一些問題,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鮮兒這個角色,引起我的好奇,在網上看了一些評價,大約就是兩種,一種是慘,非常慘,另一種則說,她有心機,是她造成了秀兒的悲劇,口是心非的一個人。

我們從頭來看一下,鮮的命運發展。

鮮兒的命運是從離家出走開始的,有的人評論她狠心,這麼多年在外都不想著回家看看父母兄弟,也有的說是她拋下了父母才導致後面的悲慘的遭遇的。

來想一個問題,鮮兒為什麼要離家出走?

她想和朱傳文私奔?

從表面來看,是這樣。

回顧一個問題,鮮兒和傳文,為什麼沒有結婚?

那一袋小米的彩禮被土匪搶了去,沒有這一袋小米鮮兒的父母堅決不讓鮮出嫁。

鮮兒的父母為什麼不讓?

因為鮮兒有個弟弟還是哥哥,也需要用著一袋小米來娶老婆。

劇中,沒有對鮮兒的家庭做更多的交代,看到這裡,想必大家也明白了。

鮮兒和傳文是有感情的,但是鮮兒的父母,並沒有考慮女兒的幸福,而是把女兒作為了一個交換物,作為兒子可以取到老婆的交換物。

由此,可以聯想到,這一定是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當然那個時代,幾乎都是這樣的家庭,女兒在家裡,要處處讓著哥哥或者弟弟。

闖關東是清末的故事,那時候的中國已經是傷痕累累,膠東大地又連遭災害,為什麼要闖關東,為了生存,為了不餓死,或者,說為了改變命運。

鮮兒,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她也想改變命運。

如果她不離家出逃,她會怎樣,她的父母會給她找一戶,能拿出一袋小米,甚至更多彩禮的的人家嫁了吧。

這戶人家怎麼樣?這個男人怎麼樣?

鮮兒當然不會知道。

所以她想自己決定命運,自己控制命運,可是她又一直猶豫和擔心,在她的生活中,她接受的是要聽從父母,禮讓兄弟,所以鮮兒一直在抗爭,也一直在猶豫,這是導致她悲慘命運的一個重要因素。

她要抗爭,她也要給自己一個心安理得的“藉口”,這就是“你不仁我不義”,第一離家出走,因為父母“不義”,所以她逃出傢俬奔。

在傳文病重的情況,鮮兒只能賣身來救他,和叫糧兒的小孩拜堂成親,傳文病好後,想帶著鮮兒逃跑,可是鮮兒不同意,這裡我看到又有評論說,鮮兒虛偽,前面鮮兒說人家救了你,我不能忘恩負義,後面就跑了。

這裡,鮮兒的性格又一次體現出來,她想逃跑了,可是,她覺得自己不能做“不義”的事情。

我們來假設一下,糧兒的父親設計讓傳文走,對不對?

在糧兒父親的角度,是對的。

為什麼?

我們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糧兒還是個小孩,儘管家裡多養活一個人不成問題,可是這個男人是自己兒媳婦的情人,兒子還是個小孩,留在家裡遲早會出問題,換成你,你不擔心麼。

站在傳文的角度,他也不會不找父母兄弟,尷尬的生活著。

鮮兒呢,她自己也是知道的,自己和糧兒過下去,等同於一個有名分的保姆,等到糧兒成年了,家裡一定會再取年輕的,延續香火。

所以,她的內心是想逃跑的,可是她不敢做“不義”的事情,或者說鮮兒很想做一個聖人,但是又無法壓抑的內心,她渴望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

這就有點像,很多小孩,被迫分享糖果和玩具一樣,她習慣在自己的生活中,要把自己喜愛的東西分享出去,儘管她是不願意的,可是有父母的壓力,“你是姐姐”、“你是懂事的好孩子”之類的,她不得不這麼做,可是內心是不願意的,她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怎麼處理這種掙扎呢,她需要一個藉口,或者理由,就是對方要先“不仁”。

所以,鮮兒在得知傳文,被糧兒的父親騙走了之後,毅然、毫無留情的走了,這是鮮兒在抗爭命運時候,典型的“你不仁,我不義”,這是鮮兒內心,防止自己自責的心理防禦系統。

在跟著二人轉班的時候,也是一樣,地主老頭,要求在舞臺上扯紅布,落紅,班主也是說鮮兒可以逃走,是鮮兒沒同意,這裡又有人評論鮮兒虛偽,明明可以避免自己和小團隊都遭殃,她偏不,上了舞臺又扭扭捏捏,導致大家都遭殃。

這裡鮮兒想做“聖人”的思維再次體現了,她希望犧牲自己,成全別人,可是上了舞臺,才感覺,落紅對於一個未婚的姑娘的奇恥大辱是自己無法承受的。也就有了後面的故事。

在流落到王爺府後,作為那文的丫鬟,那幾年也算安定下來,可是大清亡國,又要跟著格格那文逃難了。

有人質疑,在逃難過程中,鮮兒對那文不好,我覺得沒有。鮮兒經歷過很多苦難,她要讓知道那文知道今非昔比。

那文相親,得知對象就是傳文,鮮兒的糾結於抗爭,聖人與渴望,又一次體現了。

我們這裡做一個假設,如果那文也有鮮兒那種,猶豫和“聖人”思想,在得知相親對象是鮮兒曾經的男友的情況下,會不會做出“讓”的行為,讓鮮兒嫁給傳文,我想是有可能的。

鮮兒面自己想要的東西,太過於壓抑自己。

這時候,鮮兒已經和傳武建立了感情,可是她是更加的壓抑和不敢承認,她曾是傳武的嫂子,曾經和人拜堂成親,又被人玷汙了,她覺得自己不配嫁給傳武,所以當朱開山問的她時候,她堅決的說,只想做她的姐姐。

她很想犧牲自己,去成全別人,做一個完美聖人,就像一個孩子,自己手裡有一個糖果,分給別人,還要笑著說,我不喜歡吃,這種強烈的壓抑,讓鮮兒很多時候,表現出來言行不一。

傳武成了親,第二天就帶她私奔了,這裡又是有人質疑鮮兒的地方,說她可以大喊或者拒絕之類的,她其實是很願意和傳武私奔了,這裡他又給自己找到了一個好的藉口,就是這是傳武“強迫”我的。

她的內心渴望去爭取,去得到,可是內心還有一種聲音就是我要做個聖人,犧牲自己,成全別人。

在她遇到震三江之後,她感覺自己終於可以“放飛”了。這裡也有很多質疑她,前面因為傳武死了要死要活的,後面又樂呵呵和震三江走了。

震三江是個土匪頭,不按常理出牌,天不怕地不怕的,這正好是鮮兒想做不敢做的,當命運到這裡,鮮兒終於放飛了。

下面來聊聊那文。

這個格格出身的,朱家的大媳婦,王爺府沒沒落之前,可以說是榮華富貴。

那文呢,她是很天真的長大的嗎?

肯定不是,大家都看過宮鬥戲,王爺府也當然一樣。

那文耳讀目染的是什麼,不僅是彈琴說唱,她更學會如何去爭取,主動的爭取,這和鮮兒有明顯不同。

與傳文相親,她同意了,得知這就是鮮兒的情人,她覺得有些尷尬和巧合,但那文沒有猶豫和謙讓,這就是她應該得到的。

當然,那文“看人”的能力也很強,這和她在王爺府長大,見過形形色色的人物也是有關係的,見到朱家一家,老實可靠,她沒有猶豫。如果她拒絕了,以她舅舅的品行,日後把她賣了都是有可能的。

傳文因為惦記著鮮兒,才多年沒成親。那文在洞房花燭夜成功了“勾引”了傳文,鮮兒成了完全的過去時。

因為沒有幹過活,那文,撒嬌耍些小心思。這些沒有什麼好討論的,重要的是她知道如何顯示自己的本領,在這個家中佔據不倒的地位。

當朱開山與韓老海,僵持不下的時候,那文在麻將桌上贏來了半副家當。

那文是瞞著家裡人去的,她瞭解了韓老海的愛好,也清楚自己的水平,所以一戰成名。

那文更聰明的是,她把贏來的契約直接給朱開山,然後自個高興去了。她知道怎麼處理還輪不到她說話,但是有個這個,她在這家的地位就奠定了,所以顧著高興就好了。

那文的內心也是善良的、有正義感的,雖然在日子平和的時候,她也會耍個心思,少幹活,或者計劃個分家啥的。

秀兒呢,

作為小地方小地主的獨生女兒,我想在成親之前,她應該是很幸福的生活,或者說是被寵大的。

被寵大的孩子,有個特點,就是我想要,就會有,我不需要努力,我只要想要。

看她與傳武的,她喜歡傳武,可是傳武對她無感,“我就是一塊狗皮膏藥也要貼在你身上”,這是秀兒說的,一語成讖,傳武真的把她成了狗皮膏藥。

秀兒一直很納悶和不解,傳武為啥不喜歡她,她以為自己得到了,人家就會喜歡她。

在和傳武的關係上,她做了很多努力嗎,沒有,她一個人悽苦的生活,是個孝順能幹的媳婦,但是她沒有想過,在傳武身上花點什麼心思。

也許是她不會,也許是習慣了自己想要就會有,所以她生氣、惱怒、自苦,為什麼傳武不喜歡她。

那文說她笨,我覺得也挺笨的。

想要孩子這件事,有很多辦法行得通啊。

朱傳武一個正常男人,弄點藥、酒之類的,一旦有了這層關係,後面的事情就好說了,完全可以讓她的老婆婆來背這個鍋,傳武也不會怎麼樣。

在或者,直接和傳武說,我想要個孩子,你不理我,我想有個孩子能陪陪我,要不可憐死了,說不定傳武都能同意。

秀兒什麼都沒做,就是抱怨傳武不喜歡她。哎,也真是沒辦法。

龜田一郎出現後,秀兒過了幾天舒心的日子,在發現龜田一郎是奸細之後,傳武說,當初就不該讓秀兒救你,而不是,當初不該讓秀兒嫁給你,可見,傳武心中,真的沒有秀兒。

有些覺得不錯的電視劇,裡面有些人命運很悲慘,我就常常去想如何才能覆盤,他們怎麼選擇,才不至於後面悲慘的結局,所以也就有了上面的這些內容。

如果你是個普通人,那就大膽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不要猶豫不決,你值得擁有。

去掙,才有,有的可能性。生活不是想要,就會有。

很多時候,我們的家庭,或者原生家庭,決定我們的抉擇和態度,想覆盤自己,就要反思自己的成長經歷,反思自己的原生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