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和煙臺的關係怎麼樣?

書到用時


其實這是個城市戀愛故事。山東人都知道,山東境內的17地級市中有兩對好基友,一對是“泰萊”,即泰安市和萊蕪市;一對就是“煙威”,即煙臺市和威海市。


萊蕪本來屬於泰安地區,歸泰安管,泰安市區和萊蕪市區距離那是相當的近。1992年萊蕪從泰安獨立出來,成為地級市以後,就不太安分了,滿腦子要攀高枝,想多要點資源,天天和省會濟南市眉來眼去。


威海本來屬於煙臺地區,歸煙臺管,煙臺市區和威海市區距離也是相當的近,1987年威海從煙臺獨立出來,成為地級市以後,還算安分,但最近有點小心思,開始琢磨著怎麼移情別戀經濟中心青島市。

先拋開泰萊這一對,重點來說說煙威這一對,坦率講,威海脫離煙臺後,發展的相當不錯,不但經濟強勁,而且將什麼國家衛生城市、森林城市、園林城市、文明城市、宜居城市拿了一個遍,這從側面也反應出,威海在經濟和環境發展的確實都不錯。


但打開膠東半島地圖,我們就知道,威海市區離煙臺市區實在是太近了,所以不論從哪方面考慮,在大基建方面,比如大機場、大高鐵、大港口,兩者都不可能並駕齊驅的,現在省裡的思路很明顯,就是煙臺覆蓋威海,這就是為什麼煙臺要新建機場,青島去威海的高鐵必須過煙臺。

而且在最新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戰略中,山東的提法是“三核”,也就是把煙臺作為和青島、濟南並列的重要一極,但是青島是經濟中心和龍頭,濟南是省會搞省會戰略,煙臺如果靠自個根本不能作為一極,威海很明顯是被省裡規劃到被煙臺覆蓋的。


再展開青島的規劃戰略,可以清晰的看到,青島的覆蓋或者勢力範圍,在省裡的規劃中式希望他向腹地輻射,也就是往濰坊方向輻射的,濰坊在大戰略是青島的主要覆蓋地,威海並不在青島的覆蓋之中。

所以,煙威一家親,這對好基友還會繼續好下去,說不定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擴大,沿海逐漸融為一體都是可能的。只是城市規劃的分析,希望大家胡亂地域,文中的覆蓋僅僅是經濟影響的意思,沒其他意思。

點擊【關注】穿牆職場學院頭條號!讓你“突破職場障礙 輕鬆穿牆而過”!

穿牆學院


在山東省內沒有其他任何兩座城市的關係能比得上煙臺和威海的關係。威海和煙臺的關係一直是相輔相成的,目前還有很多場合或者機構在表達這兩座城市或者統計相關數據時,還是習慣的用“煙威地區”,原因無他,因為煙威自古是一家,即便現在行政劃分上分為了兩個地級市,但是就像親兄弟一樣關係從未疏遠,這一點通過大街小巷的車牌號便可以看出,在煙臺大街小巷裡隨處可見魯K威海的車輛,外地朋友來煙臺玩,會問一句煙臺的車牌不是隻有魯F和魯Y嗎?這個魯K是哪裡的?這足以看出煙臺和威海兄弟般的關係。

至於為什麼威海將“煙臺路”改為了世昌大道,首先起到容易分辨的作用。

眾所周知煙威兩地市區離得非常近,開車經煙威高速“(榮烏高速)”由煙臺進入威海地界,下高速便是世昌大道,如果還是原名“煙臺大道”容易引起外地不熟悉地名的司機混淆。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有助於威海發展旅遊業。

上面已經說了經高速進入威海便是世昌大道,從地名上便可以突出威海在甲午中日海戰中的歷史,更可以突出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的海軍將領鄧世昌,而世昌大道的最東端便正對著劉公島。可以說改為世昌大道是非常明智的。

至於說威海要繞道煙臺聯姻青島,威海想要繞過煙臺從地形上根本不可能,因為威海與青島不接壤。而且煙威是一家,如果威海和青島通過相關的發展能使得威海發展更上一層樓。煙臺看到兄弟的發展也會非常高興。


如有不同見解歡迎評論留言。


煙臺趣事兒


威海,原來隸屬於煙臺市,只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以原來的縣級市威海為中心,把原來隸屬於煙臺的威海縣級市,榮成,文登,乳山,獨立成隸屬於山東省的地級市。

威海,自從成立省轄市以來,發展比較快,但是威海屬於半島的最端尖,沒有腹地,除了海上交通,陸路交通無論走哪裡,都要經過煙臺。

簡單的說,煙威不分家,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規劃設計中,煙威一體化是一個大的議題,世界經濟都處在融合中,更不用說一個兩個區域地市。

而這幾年,煙臺的經濟發展也是有目共睹,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在山東省乃至江北地區,都屬於成績蔚然,經濟總體實力外省內已經排行老二,是江北唯一的經濟總量進入全國前二十名的地級市。

相信,隨著國家經濟向著藍色,環保,高效,節能方向發展戰略進一步實施後,這兩座國家藍色海洋發展規劃城市必將進入新一階段的發展快車道,成為膠東城市群發展的新引擎,給國家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給當地人民群眾帶來前所未有的幸福。


藍色海洋歡迎您1688


威海自古就是煙臺不可分割的一個縣級市,離開煙臺的轄制什麼都不是,不信你看上世紀八十年代劃出去獨立轄制,現在什麼樣大家想必都會清楚。別的不說一到漫長的冬天煙臺街頭熙熙攘攘人山人海,而威海呢冷冷清清基本不見人影,一個與蓬萊閣齊名旅遊勝地,真是有點浪費啊。


滕廣斌


威海三面環海,交通上極為不便。從煙臺坐車只有一條路可走,說是高速路,其實連普通的國道都趕不上。道路窄、路況差,有些路面竟然還是水泥路面!一一路上服務設施幾乎沒有,全程只有一處服務區!一一這種高速公路誰敢再去開車去威海!整天網上講威海這好那好;進去一看就是一個沿海小城市,估計市區人口不會到百萬人。一一這麼小的城市不乾淨些怎麼能行呢。一一建議,威海城市規模太小,基礎產業太弱,城市化進程太慢(人口太少),應該向周邊大城市靠攏!如煙臺青島兩大城市群,無論從經濟發展,經濟總量,人口規模都處在半島最優先地位,兩大城市人口約1700萬人,發展後勁十足。一一是必,威海是交通的死角,進出只有一個方向。靠自己單打獨鬥的做法肯定有背於市場經濟發展,無論是建機場、修高速、通動車,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城市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是必沒有更多的資源和人才優勢。


誠臣4




個人看法,威海和煙臺,似乎就象小妹與大姐的關係,至少談不上不好,應該算是還可以吧。

“二人”模樣相似(海濱城市),風格近似(氣候環境),皆都漂亮無比。威海,算是山東省比較年輕的地級城市,依靠宜人的氣候、獨特的位置,八九十年代出了很多風頭,打的是“國家衛生城市”牌,而且名不虛傳,猶如小家碧玉的鄰家小妹,婀娜多姿,討人喜歡。煙臺,是山東第二大海濱城市,歷史悠久,產業發達,品牌較多,國內國外都小有名氣,知名度高出威海不少,就象大家閨秀的隔壁少婦,風姿無限,令人著迷。

當然,小小的膠東半島一角,容納了兩位絕代雙嬌,都想發展,都想進步,存在競爭也在所難免。但是總體說來,兩個城市的產業相似,比如:旅遊、海洋產業、物流業等,契合度高,需要合作共贏、抱團發展,將來在產業方面形成特色化區域性影響,對兩個城市發展都是極為有利的。

至於煙臺路改為世昌大道,個人認為與“關係問題”沒有關係。“威海繞道聯姻青島”之事,大概也是一家之言吧,在涉及汲取資源、接受輻射、促進城市發展的問題上,我認為每個城市的做法基本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有奶便是娘”。


恐龍之想


煙臺威海是一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他。


煙臺和威海在地理行政上的聯繫是緊密的。現代的煙臺市來自於解放後的文登和萊陽專區。1950年建立了文登和萊陽專區。56年文登和萊陽專區合併。58年萊陽專區和煙臺市合併,成立煙臺地區。

1983年撤銷煙臺地區成立煙臺市。

1987年威海市升級為地級市。原來煙臺市管轄的榮成乳山和文登三個縣也同時劃歸威海市管轄。

這就是現在的煙臺和威海行政區劃的大致由來了。
現在的煙臺市區很多老人都是威海的老家,像煙臺漁業公司這樣的老企業,很多的老職工都是威海老鄉。老人們一起聚會的時候,那一口濃濃的東縣鄉音。讓人不禁的感慨時代的變遷。

進入了新世紀,煙臺和威海兩個兄弟城市都贏來了各自的發展機遇。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人民生活也越來越好。

山東人是很本土化的一群人,特別是地域概念很重。但是這一點在煙臺和威海人的身上體現的卻不明顯。同樣在外省的幾個山東人,你會發現煙臺人和威海人會很自然的聚在一起,湊成一個小團體。而這也就是兩地人民血液裡流淌著的煙威一家的濃重鄉情。

歲月流轉,滄海桑田。改變不掉的是兩個城市人民那種打斷骨頭連著筋的濃濃的鄉情。

願兩個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好。給父老鄉親帶來更多的快樂與幸福。


光頭說事兒


這個問題很大!個人認為兩個城市的關係是關乎上層之間的關係!

至於為什麼煙臺路改為世昌大道,我理解的是為了紀念19世紀為保衛國家、在黃海抵制日寇英勇獻身的愛國人士鄧世昌。劉公島和成山頭都有他的事蹟介紹。世昌大道的命名也是希望威海人民能世代昌盛!威海是1987年從煙臺單列出來的地級市,雖然地域小,但城市管理很到位,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自然環境非常優越,三面環海,空氣清新,市民素質相對較高,非常適合居住!

關於威海和青島聯姻,本人認為是因為以前青島的上層基本都是膠東人,便於互相溝通,而煙臺這十多年一直不是。另外青島也是周邊環海,發展趨勢很強,值得威海借鑑!


帶著微笑瞅


山東人的縣域市域觀念極強,所以城市之間,基本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青島發展青島的,濟南發展濟南的,各念自己的小九九,各打自己的小算盤。作為計劃單列市的青島,充任全省發展龍頭,你看她啥時候肯輻射帶動一下煙臺?煙臺之於威海,好比青島之於煙臺,只是關起門來過自己日子的街坊鄰居而已,僅此而已


快樂de田野


煙臺地委和行署,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萊陽、文登的地委、行署合併而成,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才分家。所以在煙臺黨政機關中有大量的威、榮、文、乳的幹部,許多單位中有大量來自這幾個縣市的員工和他們的後代,他們對這些地方也感覺更親近一些。另外,威海升格時,煙臺也抽調了一批幹部前往幫助籌建。因此煙臺與威海的關係,遠遠超過與其他地市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