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雄:綠業元模式到底學不學得會?

刘春雄:绿业元模式到底学不学得会?

綠業元連續兩年實現3.5倍增長,打造了農化第一大單品,2018年上半年銷售額超過15億元,6月單月銷售5億元,成就農資行業的“綠業元現象”,範國防也成為農資業的話題人物。對於一個農民出身,從開零售店起家的農資人,確實夠傳奇的。

綠業元,到底學不學得會?這也是最近農資行業人很關心的話題。

“要麼把別人都會做的做到極致,要麼做別人不會做的。”綠業元的訣竅,就是這兩句話。這是2007年寧波植保會上,與範總聊天時範總說的兩句話。我覺得綠業元一直是這麼做的。

“把別人都會做的做到極致”。這是學得會的,但你不見得能夠堅持下來。

“做別人不會做的”。這句真不容易學會。

營銷沒有秘密,只要別人做了,營銷手段就公開了。綠業元的做法,“把別人都會的做到極限”,這是主體。“做別人不會做的”,在綠業元也不多見。

“種試驗田,開現場會。”這是農資營銷老套的做法,甚至有人認為是過時的做法。但綠業元每個員工一年平均開200場現場會,而且都是幾百人的大會,目前還沒有第二家農資企業做得到,倒是有的企業花很長時間開一次“萬人大會”。

刘春雄:绿业元模式到底学不学得会?

1

優秀的企業,員工做“規定動作”;平庸的企業,員工做“自選動作”。

平庸的企業,可能人人有辦法,但就是企業沒辦法;優秀的企業,只要有一個辦法,人人都會。

“把別人都會做的做到極致”,這不是對員工的要求,這是對老闆的要求,老闆要做兩件事:

第一,選擇那種有效的辦法作為企業的“規定動作”。比如,綠業元選擇了“試驗田,現場會”,員工就不能選擇其它辦法,哪怕這個員工有更好的辦法。這是對“規定動作”的選擇。

很多企業,因為沒有“規定動作”,所以,只有讓員工做“自選動作”。

“規定動作”是否有效,老闆知道;“自選動作”是否有效,鬼知道。

第二,把“規定動作”做到極致的標準是什麼。

綠業元現場會的平均標準是200場,最低100場,最高300場。

如何把規定動作做到極致?這是細節問題,細節也是有標準動作的,怎麼種試驗田?怎麼動員農民?怎麼開場會?這套“紮根”的做法,既是員工試出來的,也是範總與管理層參與討論、總結出來的。

綠業元的這套模式,學不學得會,不在員工,而在老闆。主要看老闆會不會選擇“規定動作”,並把“規定動作”標準化。

從方法角度,綠業元的所有做法,你都學得會。

定位專家特勞特曾經寫過一本有名的書《營銷革命》,其中提出一個觀點:戰略是成功戰術的一致化。

綠業元的做法,就是把一個有效的戰術動作,變成公司全體員工推行的一致化的“規定動作”,這就是“成功戰術的一致化”,把戰術提升到戰略的高度,綠業元恰恰做到了。

刘春雄:绿业元模式到底学不学得会?

2

一年開10場、20場現場會,這是方法問題。

一年平均開200場現場會,而且還是數百人的大會。有的一個月30天,開了32場現場會。這就不是方法問題了。

記得8年前,陪農資界一位大佬拜訪範總。當時是春節後,綠業元的業務員全部集中到某個地方推廣小麥用藥,結束後回公司開新年銷售會議。這位大佬對全部員工集中,抓緊季節做市場,而且不考核銷量,與業績無關,非常不解。因為在他們公司,這是不可能的,一切都要與業績、收入掛鉤,否則,就沒有人做。

所以,“把別人都會做的做到極致”,不是利潤驅動能夠解決的。實際上,2017年綠業元單品增長3.5倍,業績政策到年底才出來。

利潤驅動只能解決常態問題,而且利潤驅動一定會邊際效用遞減。前不久,華為員工的住房公積金下調,不就有員工說“以後不加班了”嗎?

綠業元當然有利潤驅動,但範總“選隊伍,帶隊伍”的能力,以及由此衍生的精神驅動,才是確保“把事做到極致”的關鍵。這才是綠業元難學的原因。

刘春雄:绿业元模式到底学不学得会?

3

2016年底,《農資與市場》在阿里巴巴召開的農資行業峰會上,範總有一個公開演講,講述綠業元的選人觀,用人觀,非常精彩。

範總說,綠業元幾百名,15年、20年工齡的人很多,95%是學生幹部。綠業元的離職率太低了,不好,要用提升工作強度的辦法,讓一部分人離開。

範國防自稱不會用人,但會選人。我曾經有幸參加過綠業元的會議,範總確實是個急性子,但並不因是急性子,員工就受不了,因為範總從源頭上把關了。

範總特別強調:選人比用人重要。這不是範總的觀點,是借用美國專家的觀點。但很多企業恰恰在選人上不把關,卻在育人上下大功夫。選人不當,培育很難。

範總的選人方法很特別,我特別讚賞:用人的法門在選人,選人的法門在精選,精選的法門在對比,對比的法門在數量,數量的法門在造場。

說實話,第一次聽到範總這麼精練,又是方法與方法論統一的選人法則,作為曾經任職過HR部門的人,我驚歎不已。

用人的法門在選人。要把用人變得簡單,就要在選人上下功夫。人選錯了,後期的培養很難,所以,把好選人關,是最重要的一關。

選人的法門在精選。精選,就是寧缺勿濫。

精選的法門在對比。人比人,高下立顯。綠業元選人,要保證至少“七選一”。多選一,就有對比。

對比的法門在數量。沒有數量,就沒有質量。要確保至少“七選一”,必須有足夠的數量。

數量的法門在造場。場,就是氣場,氣勢。怎麼造場,吸引學生到公司參加面試,這是一門技術活。

4

綠業元的員工素質高,學生會幹部佔95%,學生會主席也特別多。即使是公司很小,在河南扶溝縣城的時候也是如此。

範總就特別會造場。他講過一個故事。

當年,範總到大學招人,排在前面的一個企業介紹,公司規模有多大,工廠有多大,甚至還有圖書館。

輪到範總時,範總說,我們很小,公司都是水泥地,下雨都是水和泥。我們第一年銷售額是40萬,第二年80萬,第三年是600 萬,第四年是XXXX萬,你們可以想一想,10年後是多少?

結果,該校的學生會主席到綠業元了。因為範總給了學生希望,比那些用硬件招聘的大企業效果還好。

範總造場的意識和能力,可見一般。

學生會主席到公司報到時,恰巧趕上下雨,門口積水很深。負責看門的對學生會主席說,我給你拿套雨鞋,你穿著進來。

學生會主席很感動,心裡就想,以後就交待給這個企業了。

現在,這個學生會主席是公司的老總。

5

刘春雄:绿业元模式到底学不学得会?

學不學得會?如果這是一個方法問題,很少有學不會的方法。

而且會發現,經常被討論“學不學得會”的企業,方法上都不復雜,甚至很簡單。

簡單的方法,能否堅持下來,能否做成標準,能否做出效果,最後把戰術變成戰略?這是管理問題。

幾百名員工,能否在最簡單的方法上吃苦耐勞?這是帶隊伍的能力,也是管理問題。

綠業元學不學得會?考驗的不是員工,而是老闆。老闆才是企業的天花板。

綠業元那麼多學生會幹部,願意在公司很小的情況下跟著綠業元走,一起吃苦,還是因為從老闆那裡看到了希望。

農資界傳說,範總經常到田間地頭。範總說,我哪有時間經常到地頭?

作為綠業元的精神領袖,範總的造場能力,帶給員工的是希望。

方法,永遠不是問題。用別人做濫的方法,也能創造奇蹟。

刘春雄:绿业元模式到底学不学得会?
刘春雄:绿业元模式到底学不学得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