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CPI漲幅達到2.1% 我們將在明年迎來第三次滯漲

國家統計局9號公佈了7月份的CPI數據,在連續三個月低於2%之後,7月CPI的增速重返2.1%。

業界分析認為,CPI漲幅達到2.1%主要有三大原因。

7月CPI漲幅達到2.1% 我們將在明年迎來第三次滯漲

一是7月進入旅遊旺季,出行需求增加,飛機票、旅遊和賓館住宿價格大幅上漲,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0.19個百分點,是CPI回升的主要因素。

二是豬肉價格在7月份出現了上漲,較6月份環比上漲2.9%,較6月份同比降幅收窄3.2個百分點。與6月份相比較,7月份僅豬肉價格上漲,就影響CPI同比增速上漲近0.1個百分點。

三是能源價格出現了上漲,7月份,成品油調價影響汽油和柴油價格均上漲0.9%,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02個百分點。另外,7月份水電燃料價格也出現了上漲,較6月份環比上漲0.2%。

對於此次公佈的CPI數據,很多機構及專家的意見是:“通脹整體仍溫和可控”。

但筆者認為,情況並沒有那麼樂觀,貿易爭端、經濟下行疊加貨幣放水,我們極有可能在明年迎來經濟下行通脹上升的滯漲局面,通俗地說,就是收入沒上漲,物價在上漲。

2000年以來我國曾發生過兩次滯漲

滯漲(英文:stagflation),相信讀者朋友對這個詞並不陌生,經濟學教科書中經常出現這個名詞。特指經濟停滯(stagnation),失業及通貨膨脹(inflation)同時持續高漲的經濟現象。

表現為物價上升,但經濟停滯不前。它是通貨膨脹長期發展的結果。

2000年以來,我國曾發生了兩輪明顯的“滯脹”,分別是:次貸危機前的2007-2008年、四萬億之後的2010-2011年。

2007-2008年期間,中國發生了明顯的滯漲。這一期間,油價持續攀升,工業原料價格高企,企業成本端居高不下。豬肉、糧食價格也大幅上漲,抬高了居民消費品價格。此後,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全球經濟遭受拖累。對於當時靠出口、投資雙輪拉動的國內經濟而言,企業盈利在2007年見頂後開始回落。

美國次貸危機後,中國推出4萬億刺激政策,這帶來了2010-2011年的第二次滯漲。這一時期,4萬億帶來的超發的貨幣湧入到各個行業,抬升了物價水平,國際原油價格、糧食價格也重回上行通道。但與此同時,4萬億刺激的後遺症開始顯現,鋼鐵、有色等行業積累了大量過剩產能,國內地產、基建投資開始乏力,因此通脹走高、但經濟下滑。

明年我們將大概率迎來第三次滯漲

近期,筆者對明年的經濟形勢感到非常擔憂,如筆者之前的分析文章所言,貿易爭端大背景下,解決當前中國經濟的困境,需要繼續降槓桿、真減稅、降房價、扭轉國進民退。

但令人擔憂的是,我們似乎又走回了大水漫灌發行貨幣、加大政府支出搞基建的老路。

筆者分析後認為,明年通貨膨脹的概率在加大。

在CPI構成中,豬肉價格佔了很大的比重,5月下旬以來,生豬價格到達階段性低點(15.86元/千克)以後迅速反彈,截止8月3日豬肉、仔豬和生豬漲幅分別達到23%、33%和16%。

8月3日遼寧省確診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由於2、3季度生豬季節性供給減少,疊加豬瘟的衝擊,生豬供給將進一步走低,3季度豬價將繼續回升。再往後看,不排除豬瘟改變豬肉供給,明年豬價大幅上漲概率加大。

貿易爭端對明年通貨膨脹的影響也非常大,近幾日,很多網民都在以調侃的態度談論“網紅大豆船”飛馬峰號(Peak Pegasus)。

這艘裝載著7萬噸、價值2000萬美元美國大豆的貨船,儘管已經接近目的地,但由於新增的可能高達600萬美元的關稅,貨主不得不讓貨船不斷繞著中國大連港轉圈。一個月來,“飛馬峰號”在海上繞圈的每一條航跡都被實時記錄了下來,據稱貨主每天都要為此支付1.25萬美元的租賃費用,一個月下來額外費用接近40萬美元。

筆者對這條新聞,更多的心情是沉重。

因為大豆價格上漲將會使我們日常生活所需的肉類、食用油價格大幅上漲。

我國大豆消費的對外依存度很高,約有86%的消費量依靠進口補充。大豆在我國的主要用途有三個,即:食用油、豆製品和飼料。其中,由於豆粕是我國畜禽養殖的重要飼料成分,可替代性很低,因此對CPI的影響最為直接。

2017年我國自美進口大豆量佔總進口量的34%,自巴西的進口量佔比約為53%。考慮到目前我國自巴西進口的大豆量已佔巴西總產量的33%,總出口量的61%,因此若貿易爭端持續發酵,巴西大豆對美國大豆的替代效果有限。

CPI中糧食和畜肉類佔比權重約為6.16%,若大豆價格同比上漲5%,按成本完全傳導計,將拉動CPI同比約0.308個百分點。除直接影響外,豆粕作為重要飼料,其價格的顯著上行將推升豬價的上漲,明年豬價大概率迎來反轉,大豆和豬肉雙重價格因素的共振下,通脹預期或迅速發酵,提升國內通脹壓力。

此外,貿易爭端也會加大人民幣貶值壓力,帶來輸入性通脹壓力,因為人民幣貶值後,進口同樣的產品,所需的人民幣更多了。相信不少海淘一族對此深有體會。6月中下旬以來,人民幣迎來新一輪貶值態勢,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從6.4一路跌至6.85左右,在岸和離岸匯率一度接近6.9。根據測算,人民幣對美元貶值1個百分點,將導致我國CPI同比增加0.04個百分點。

綜上所述,明年豬肉價格大概率迎來反轉,貿易爭端推升食品價格並施壓人民幣匯率,再考慮到“松貨幣、寬財政”的宏觀政策組合,明年通貨膨脹的概率增大。另一方面,7.23國常會和7.31政治局會議釋放了政策放鬆信號,但大概率只是穩住經濟而已,經濟下行壓力將持續存在。

綜合看,我們將大概率在明年迎來第三次滯漲。

申萬宏源證券今日也發表研報指出:應關注市場通脹預期變化,現在市場已經不再擔心CPI預期差,上半年CPI大幅低於預期的情況不會再現,反而要關注下半年CPI的低位小幅反彈。此外,2季度以來,在供給側改革、環保限產等推動下,雖然下游需求較弱,但是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震盪,引發市場對滯脹擔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