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別處,吃素在大理:離開城市的他們,也「辜負」了美食嗎?

生活在別處,吃素在大理:離開城市的他們,也“辜負”了美食嗎?

吃素這件事,到底有多“不可理喻”?

飯桌上,當有一個人說:我是吃素的。

……

生活在別處,吃素在大理:離開城市的他們,也“辜負”了美食嗎?

各種反應都有。

我吃素4年,最早當我說出這句話,大理的朋友們會問:為什麼。要把這個問題解釋清楚,也簡單也難。到最近,大家的反應是:啊,我有一個朋友也吃素。

毫無疑問,大理是素食友好地區。吃素的人也越來越多,每一個在大理的人,至少都有一個素食主義者朋友。

生活在別處,吃素在大理:離開城市的他們,也“辜負”了美食嗎?

可是離開大理,尤其回到家鄉。情形就很不一樣了。我聽過最奇葩的回應是:吃素?你在學法*功嗎?

其他諸如:

人類花了幾萬年進化到食物鏈頂端,可不是為了吃素的(科普臉);

肉不好吃嗎,要去吃素(懵逼臉);

吃素會營養不良啊(關心臉);

你不胖,不用減肥啊(塑料友誼臉);

不吃肉沒關係,吃點魚吧,魚不是肉(……)

我們都知道“素食主義”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詞彙,但在當下,堅持茹素似乎還遙遠得像一種假設,或只是寺廟裡僧人們的事。

如此種種。尤其在家裡,媽媽對於自己的拿手硬菜做出來後,孩子卻不吃的憂愁——食物從來都是傳統中國家庭表達感情的方式——每一個素食主義者心中都會有不安。

這大概是吃素的人尤其鍾愛大理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這裡,坦然的做自己,吃自己所選擇的,大家也只會隨口問問,然後幫你多點幾個素菜。

生活在別處,吃素在大理:離開城市的他們,也“辜負”了美食嗎?

包容,從來都是大理最吸引人的地方。吃素?那就吃吧。在這個妙香佛國,很多“大理國”皇帝都選擇出家的地方,每個月初一十五,白族的老人們都在吃素。這種吃素的傳統,讓他們在遇到素食主義者時,

會覺得,這是一件很好的事呀。

對他們來說,這不是需要解釋的事,他們天然瞭解。

也有很多朋友從健康、節制、環保這些角度看待吃素,會羨慕長期吃素的人:我也很想吃素啊——可是我偏偏是個無肉不歡的人。

更多的時候,在大理的飯桌上,即便是無肉不歡的人,也會在某一家素食餐廳說出一句:素食真好吃啊。

生活在別處,吃素在大理:離開城市的他們,也“辜負”了美食嗎?

布饞的素火鍋,八萬四千味的西式素餐,無相頌的高端素食自助,梵野的精緻素菜,寂照庵的美味素齋,鄉音素小火鍋,5塊錢一份素餐的一然堂……

生活在別處,吃素在大理:離開城市的他們,也“辜負”了美食嗎?

生活在別處,吃素在大理:離開城市的他們,也“辜負”了美食嗎?

生活在別處,吃素在大理:離開城市的他們,也“辜負”了美食嗎?

就如八萬四千味所倡導的,大理漸漸成為無障礙素食區。古城內,熱鬧的人民路,美好小店聚集的葉榆路,藝術家駐紮的大理床單廠藝術區,都有素食餐廳。還有一些,隱藏在白族小村裡,悄然開在蒼山上。

生活在別處,吃素在大理:離開城市的他們,也“辜負”了美食嗎?

這些素食餐廳,有的有寧靜的宗教氣息 ,有的提倡素食的生活方式,有些是寺廟齋飯。而素食長街宴,也是大理節日裡的重頭戲。

生活在別處,吃素在大理:離開城市的他們,也“辜負”了美食嗎?

生活在別處,吃素在大理:離開城市的他們,也“辜負”了美食嗎?

△數百桌宴席一字排開,千人同時開吃。不僅場面震撼,大理的頂尖素食大廚們都在這裡“華山論劍”。

有吃素的場所,有接受吃素的文化傳統,有一群低慾望的人,大理這片土地上,素食主義迅速蔓延。

老顏在大理古城的素食餐廳剛剛開業。他符合人們對吃素人群的想象,清瘦,一身布衣頗有超脫之感。

老顏來到大理後開始吃素,此前,他在老家福建就有吃素的想法。當時,他正經歷人生的低谷,內心動盪,想借吃素的方式調整狀態。但在老家,他只是悄悄的吃著鍋邊素,到了大理,終於得以“放飛自我”,成為純素食主義者。

生活在別處,吃素在大理:離開城市的他們,也“辜負”了美食嗎?

在他看來,大理之所以有這麼多素食主義者,是因為在大理長期生活的人,本來就是拋棄了城市,拋棄了繁華的人,對於這群人來說,很多東西都可以放下,因此是素食高發人群。

因為吃素,變得愛下廚房,還折騰出一家素食餐廳,這是生活在大理的人內心都有的純真:在且只在熱愛的事情上留駐時間。

生活在別處,吃素在大理:離開城市的他們,也“辜負”了美食嗎?

也許正如老顏所說,在大理長期生活的人是素食高發人群。很多吃素的人,認為這是一種更為輕盈、節制、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毫不猶豫的吃素了。

夏夏是2個孩子的媽媽,在看到一位朋友吃素後,覺得吃素很好,便也成為了一位素食主義者。她的家人很支持她的這個選擇,飯桌上,有人吃肉,有人吃素,並未對家庭生活造成不便。而夏夏自己,也會去親手磨一塊豆腐——從黃豆到豆腐,親手拔一顆蘿蔔——從種子到蘿蔔。

生活在別處,吃素在大理:離開城市的他們,也“辜負”了美食嗎?

夏夏這位吃素的朋友,是劉漢捷。他吃素7年,儘管他的媽媽還是不理解為什麼他會吃素,但朋友們早已習慣。在大理古城的鄉音素食餐廳,15塊錢的自助餐,辦卡後打折10塊。劉漢捷辦了卡,朋友們和他去吃飯時,都會忍不住算個賬:10塊錢一頓飯,這樣算下去,我的家產還可以吃多少年——算下來一套房子可以吃幾百年,沒必要認真幹活了。

這當然是笑言。10塊錢一頓飯,都吃的開開心心。而在大理,最便宜的一家素食館,古城內的一然堂,每頓飯只要5塊錢。

生活在別處,吃素在大理:離開城市的他們,也“辜負”了美食嗎?

像是回到了小時候。可選擇的食物不多,物價便宜,每一口都很珍貴。珍惜食物,是所有素食主義者的共識,並不是缺乏,是不捨。當真正關心食物的時候,是會想起一粒米到餐桌的不易的。

我有一位朋友,是突然間開始吃素的,至今我也不知道原因。他說:吃素只是一種自我選擇,和吃肉相比,沒有高低,也無好壞,更無需有無謂的道德優越感——我只是在眾多的食物裡,選擇了水果和蔬菜。

生活在別處,吃素在大理:離開城市的他們,也“辜負”了美食嗎?

吃肉的人接受了素食主義者,而素食主義者們,也不會試圖讓身邊吃肉的朋友改變。

生活在別處,吃素在大理:離開城市的他們,也“辜負”了美食嗎?

孔子很欣賞他的一個學生描述的完美社會:暮春時節,春服既成,大人小孩一起去河裡洗個澡,領略自然之美,快快樂樂唱個歌。這是理想國的山東版。

大理在很多人心裡,有一個名字是:大理想國。這個西南古城理想國的版本,其中的一個場景是:來自五湖四海的人,知道鄰居姓名,不是通過網絡而是通過見面交換信息,有人吃素,有人吃肉,有人種地,有人開書店,有人拼命工作,還有人什麼也不做,白白虛度時光。

可是自足,且寬容他人。這就是我們心中的理想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