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吃素在大理:离开城市的他们,也“辜负”了美食吗?

生活在别处,吃素在大理:离开城市的他们,也“辜负”了美食吗?

吃素这件事,到底有多“不可理喻”?

饭桌上,当有一个人说:我是吃素的。

……

生活在别处,吃素在大理:离开城市的他们,也“辜负”了美食吗?

各种反应都有。

我吃素4年,最早当我说出这句话,大理的朋友们会问:为什么。要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也简单也难。到最近,大家的反应是:啊,我有一个朋友也吃素。

毫无疑问,大理是素食友好地区。吃素的人也越来越多,每一个在大理的人,至少都有一个素食主义者朋友。

生活在别处,吃素在大理:离开城市的他们,也“辜负”了美食吗?

可是离开大理,尤其回到家乡。情形就很不一样了。我听过最奇葩的回应是:吃素?你在学法*功吗?

其他诸如:

人类花了几万年进化到食物链顶端,可不是为了吃素的(科普脸);

肉不好吃吗,要去吃素(懵逼脸);

吃素会营养不良啊(关心脸);

你不胖,不用减肥啊(塑料友谊脸);

不吃肉没关系,吃点鱼吧,鱼不是肉(……)

我们都知道“素食主义”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但在当下,坚持茹素似乎还遥远得像一种假设,或只是寺庙里僧人们的事。

如此种种。尤其在家里,妈妈对于自己的拿手硬菜做出来后,孩子却不吃的忧愁——食物从来都是传统中国家庭表达感情的方式——每一个素食主义者心中都会有不安。

这大概是吃素的人尤其钟爱大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里,坦然的做自己,吃自己所选择的,大家也只会随口问问,然后帮你多点几个素菜。

生活在别处,吃素在大理:离开城市的他们,也“辜负”了美食吗?

包容,从来都是大理最吸引人的地方。吃素?那就吃吧。在这个妙香佛国,很多“大理国”皇帝都选择出家的地方,每个月初一十五,白族的老人们都在吃素。这种吃素的传统,让他们在遇到素食主义者时,

会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的事呀。

对他们来说,这不是需要解释的事,他们天然了解。

也有很多朋友从健康、节制、环保这些角度看待吃素,会羡慕长期吃素的人:我也很想吃素啊——可是我偏偏是个无肉不欢的人。

更多的时候,在大理的饭桌上,即便是无肉不欢的人,也会在某一家素食餐厅说出一句:素食真好吃啊。

生活在别处,吃素在大理:离开城市的他们,也“辜负”了美食吗?

布馋的素火锅,八万四千味的西式素餐,无相颂的高端素食自助,梵野的精致素菜,寂照庵的美味素斋,乡音素小火锅,5块钱一份素餐的一然堂……

生活在别处,吃素在大理:离开城市的他们,也“辜负”了美食吗?

生活在别处,吃素在大理:离开城市的他们,也“辜负”了美食吗?

生活在别处,吃素在大理:离开城市的他们,也“辜负”了美食吗?

就如八万四千味所倡导的,大理渐渐成为无障碍素食区。古城内,热闹的人民路,美好小店聚集的叶榆路,艺术家驻扎的大理床单厂艺术区,都有素食餐厅。还有一些,隐藏在白族小村里,悄然开在苍山上。

生活在别处,吃素在大理:离开城市的他们,也“辜负”了美食吗?

这些素食餐厅,有的有宁静的宗教气息 ,有的提倡素食的生活方式,有些是寺庙斋饭。而素食长街宴,也是大理节日里的重头戏。

生活在别处,吃素在大理:离开城市的他们,也“辜负”了美食吗?

生活在别处,吃素在大理:离开城市的他们,也“辜负”了美食吗?

△数百桌宴席一字排开,千人同时开吃。不仅场面震撼,大理的顶尖素食大厨们都在这里“华山论剑”。

有吃素的场所,有接受吃素的文化传统,有一群低欲望的人,大理这片土地上,素食主义迅速蔓延。

老颜在大理古城的素食餐厅刚刚开业。他符合人们对吃素人群的想象,清瘦,一身布衣颇有超脱之感。

老颜来到大理后开始吃素,此前,他在老家福建就有吃素的想法。当时,他正经历人生的低谷,内心动荡,想借吃素的方式调整状态。但在老家,他只是悄悄的吃着锅边素,到了大理,终于得以“放飞自我”,成为纯素食主义者。

生活在别处,吃素在大理:离开城市的他们,也“辜负”了美食吗?

在他看来,大理之所以有这么多素食主义者,是因为在大理长期生活的人,本来就是抛弃了城市,抛弃了繁华的人,对于这群人来说,很多东西都可以放下,因此是素食高发人群。

因为吃素,变得爱下厨房,还折腾出一家素食餐厅,这是生活在大理的人内心都有的纯真:在且只在热爱的事情上留驻时间。

生活在别处,吃素在大理:离开城市的他们,也“辜负”了美食吗?

也许正如老颜所说,在大理长期生活的人是素食高发人群。很多吃素的人,认为这是一种更为轻盈、节制、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毫不犹豫的吃素了。

夏夏是2个孩子的妈妈,在看到一位朋友吃素后,觉得吃素很好,便也成为了一位素食主义者。她的家人很支持她的这个选择,饭桌上,有人吃肉,有人吃素,并未对家庭生活造成不便。而夏夏自己,也会去亲手磨一块豆腐——从黄豆到豆腐,亲手拔一颗萝卜——从种子到萝卜。

生活在别处,吃素在大理:离开城市的他们,也“辜负”了美食吗?

夏夏这位吃素的朋友,是刘汉捷。他吃素7年,尽管他的妈妈还是不理解为什么他会吃素,但朋友们早已习惯。在大理古城的乡音素食餐厅,15块钱的自助餐,办卡后打折10块。刘汉捷办了卡,朋友们和他去吃饭时,都会忍不住算个账:10块钱一顿饭,这样算下去,我的家产还可以吃多少年——算下来一套房子可以吃几百年,没必要认真干活了。

这当然是笑言。10块钱一顿饭,都吃的开开心心。而在大理,最便宜的一家素食馆,古城内的一然堂,每顿饭只要5块钱。

生活在别处,吃素在大理:离开城市的他们,也“辜负”了美食吗?

像是回到了小时候。可选择的食物不多,物价便宜,每一口都很珍贵。珍惜食物,是所有素食主义者的共识,并不是缺乏,是不舍。当真正关心食物的时候,是会想起一粒米到餐桌的不易的。

我有一位朋友,是突然间开始吃素的,至今我也不知道原因。他说:吃素只是一种自我选择,和吃肉相比,没有高低,也无好坏,更无需有无谓的道德优越感——我只是在众多的食物里,选择了水果和蔬菜。

生活在别处,吃素在大理:离开城市的他们,也“辜负”了美食吗?

吃肉的人接受了素食主义者,而素食主义者们,也不会试图让身边吃肉的朋友改变。

生活在别处,吃素在大理:离开城市的他们,也“辜负”了美食吗?

孔子很欣赏他的一个学生描述的完美社会:暮春时节,春服既成,大人小孩一起去河里洗个澡,领略自然之美,快快乐乐唱个歌。这是理想国的山东版。

大理在很多人心里,有一个名字是:大理想国。这个西南古城理想国的版本,其中的一个场景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知道邻居姓名,不是通过网络而是通过见面交换信息,有人吃素,有人吃肉,有人种地,有人开书店,有人拼命工作,还有人什么也不做,白白虚度时光。

可是自足,且宽容他人。这就是我们心中的理想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