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到了,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到了,我言秋日胜春朝

立秋的回忆 散文

申弓

啊,又立秋了。

以往每到这天,母亲总要吃上一顿芋头,而且是自己种的芋头,说是立秋这天吃了芋头就不会发抽筋。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反正,母亲年年吃,也从来没有发过抽筋,这在我的幼小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记忆。为了立秋能吃上芋头,母亲在春节一过便要催着父亲给她买回芋头种,惊蛰前就要种下地,种迟了可不行。不是不行,而是到了立秋,那芋头还未长成,并且也长不好。也不是长不好,而是少了芋仔,俗语都说是“清明种芋没有仔,谷雨扫山没有人”,说的是清明才种下的芋头,一般就只有独苗一杆。母亲种的芋头,叫无归屋,客家人说是无知归,是那种带痒的,往往吃过喉咙就痒,甚至到大便时肛门也痒。村上也有人吃那种带着红色的,叫大玉芋,那是一种较之为优的品种。我问过母亲为什么不种?母亲说是芋头种贵,一般买不起,也不高产。

母亲年年种的都是无归屋,吃的也是无归屋。母亲不怕痒。母亲有母亲的办法。每到立秋,母亲就要亲自到地里挖回芋头,扭了苗,摘了衣,挑河里洗干净,然后回来就放锅里煮。母亲说,这种芋头虽然有点痒,但最新鲜,放不过夜,过了夜便吃不得了,因此叫无归屋。等到芋头进了锅,母亲并不闲着,一边在陈年老瓮里舀出一小碗沙蟹汁,拍个大蒜头,放油锅里一煎,顿时满屋透出一股香味,既有海鲜的微腥,也有生油的芳香,兼着大蒜的辣味,直钻鼻子,让人闻得舒服,甚至要流出口水来。这些蘸料整好,那锅里的芋头也冒出了香味,锅盖一掀,热腾腾的芋头,剥了皮,再蘸上那多味的沙蟹汁液,嘴里一咬,这时除了香,还是香,却没有感觉到一点点的痒来。

秋到了,我言秋日胜春朝

记得有一年的立秋,母亲挖回了一篮的无归屋,照样是摘、洗、整、煮,照样是用沙蟹汁去蘸,晚餐时我们都吃了个大饱。吃完后,母亲将那些剥下来的芋头皮和渣,放砧板上剁,由于芋头有粘性,剁碎的芋头皮成了胶状,就象一堆糯米糍粑一样,留着明早喂猪。父亲因为生计,去了好远的地方,这天很晚才赶回来。晚上归来的父亲,肚子早饿得前胸贴后背了,进入厨房,摸黑找吃,抓到了那堆芋头皮,以为是母亲为他做的糍粑,猛吃了一气,然后摸着胀圆了的肚子对母亲说,孩子妈,这糍粑好是好,但一点味也没有,怎么不放些盐?母亲听后急奔厨房,啊,你怎么把我剁好的芋头皮给吃了,明早的猪吃什么?父亲一顿。啊,我抢了猪食了?难怪,我说为什么没味,还有点儿粗呢。

更奇怪的是,这种吃法,到大便时也不觉得痒。问母亲有什么奥秘,母亲说我哪知道,是我的母亲教给我的。母亲的母亲,不就是我的外婆吗?那外婆又是谁教的?想必是外祖婆了,想不到这样一种小方法,也可以传承,也可以代代相传。

后来母亲老了,下不了田了。也没有父亲给她买芋头种了。我将她老人家接到了城里。临到立秋这天,母亲便不忘提示说,阿七明天立秋了,有芋头吗?我说有,便给母亲弄回了几只大芋头。母亲一见,兴奋地说,有这么大的大玉芋?我说这不是大玉芋,大玉芋算什么?这叫荔浦芋,是乾隆皇帝最爱吃的。母亲平时在家爱看木偶戏,对乾隆下江南并不陌生,说到是这位乾隆老爷爱吃的,母亲一下子来了精神。由于芋头个大,不好煮,便要切成四块。母亲回到厨房里好一会摩挲,变法戏似的盛出了一小碟蘸料来,可端上芋头一蘸,却没有无归屋那种感觉。母亲说,阿七,怎么乾隆老爷的芋头还不如我的无归屋?

秋到了,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也觉得奇怪,母亲种的无归屋,是一种最廉价,甚至用来喂猪芋头,怎么吃起来竟有股奇香,也不觉得痒,而这鼎鼎大名的荔浦芋,却是那样的淡然乏味?再一看母亲碟中的蘸料,那是由酱油配制而成的,虽然也有生油和蒜头,可却少了家乡的沙蟹汁。我说阿妈你怎么不带些沙蟹汁来?母亲说,你还说,我老了,下不了海去抓了,那墟上卖的,全都是用六六粉去洒的,那蟹汁也变味了。

是的,母亲吃的是芋头,其实那味道就是家乡的沙蟹汁。

可幸的是,现在家乡封了海,那海滩上的沙蟹也自然地生长着,只要在潮水退完,用个大扫把一把,就能捉到生猛的小沙蟹,就能配制成原汁原味的沙蟹汁来。并且,无归屋还被乡亲们保留着。只是我的母亲已在天国里了,今天立秋,不知道今天能否吃上一顿蘸沙蟹汁的无归屋?

秋到了,我言秋日胜春朝

申弓,原名沈祖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小小说学会会长,中国小小说金牌作家得主。1981年起,曾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1000多篇(部),已出版小小说集《蜜月第三天》《粉红色的信笺》《邀舞者》《沈祖连微型小说108篇》《圣洁》《男人风景》《申弓小说九十九》《做一回上帝》《母亲的红裙子》《有奈无奈》《得意忘形》《前朝遗老》《广西当代作家丛书.沈祖连卷》《青山秀水》等14部。曾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文学最高奖铜鼓奖、中国小小说最高奖金麻雀奖。部分作品入选《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百年百篇经典微型小说》《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中国新文学大系》《21世纪微型小说排行榜》等国家大书。有作品被译为外文发表到欧美及东南亚等地,并入选日本、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家大学教材。曾供职于广西钦州市文化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