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時代,便利店面臨跨界打劫,行業醞釀大變局

作者:雲陽子。最早研究新零售推動者,500強新零售顧問,前萬菱集團電商副總裁。界動傳媒經授權發佈。

最近一個月在華泰證券和招商證券為二級市場的基金分析師分享“便利店大變局”,從投資人角度看,近一年幾十億資金湧入便利店賽道,說明資本看好;但以盒馬侯毅為代表的新零售超市,30分鐘到家服務正在跨界打劫便利店。

新零售時代,便利店正在醞釀一場大變局,機會與危機同在。

一、便利店銷量比超市差了10倍

從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報告,雲陽子選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便利店,如下表:

新零售時代,便利店面臨跨界打劫,行業醞釀大變局

1、從成立時間看,便利店與商超大賣場應該是同時代產物,上個世紀90年度末開始啟蒙發展,第一家便利店外資企業羅森在1996年就進入了上海。

2、便利店銷量最大(易捷崑崙除外)的是東莞美宜佳,剛剛過百億;大賣場銷量最大的是大潤發,正在逼近千億規模,差不多相差10倍。

3、便利店與大賣場對比,最大的優勢是距離近,兩個明顯劣勢是:商品SKU少十倍,商品售價比大賣場貴10%,這是兩個業態銷量差10倍的主要原因吧。

某個便利店高管朋友,拿出以下圖表告訴雲陽子,左圖是當下中國,右圖是當下日本,中國便利店銷售佔比會從8%上升到54%,未來超過超市的市場份額。

新零售時代,便利店面臨跨界打劫,行業醞釀大變局

對於這個結論,筆者保留意見,便利店憑什麼?就憑距離近就能超過超市嗎?

反而以盒馬為代表的新型大賣場,開始降維打擊便利店。筆者17年6月曾經組織過相關方面的討論,侯毅表達過清晰的觀點:“幹掉社區型便利店綽綽有餘,比你多、比你便宜、比你服務好、比你更快。”筆者也認同侯毅,當時的觀點分享一下:“盒馬便利,30分鐘到家,更好、更多、更方便……對年輕人植入心智,搶10%-20%銷量毫無問題,目前社區便利店不大變革,一定完敗。老實講,盒馬模式的殺傷力,真的很強,比目前媒體宣傳的要更厲害。我給投資機構講過,用震撼來講不過分。目前,社區便利店怎麼應對?還沒看到好的案例。不過,盒馬模式很難學,還有時間應對。”

便利店,當下存在危機,而且是行業危機。

二、資本真的看好便利店嗎?

最近一年便利店賽道,風投資本開始大規模進入,2017年主要是支持無人貨架,而不是傳統便利店。

新零售時代,便利店面臨跨界打劫,行業醞釀大變局

投資人開始“瘋”投,天使輪與A輪,半年時間20億+資金進入市場。

在部分破局者眼裡,無人貨架是一門好生意,經營成本低,無需租金,終端為無人零售,能解決傳統便利店的兩個大問題:房租高與人工成本高。所以在部分投資人眼裡,無人貨架就是新零售,可以彎道超車傳統便利店。

到了2018年,無人貨架整體陷入行業低谷。

1、2018年1月,猩便利在行業內最早做出調整,屬於戰略性調整。模式升級為“便利-蜂窩”模型,放緩三四線城市的擴張。

2、2018年3月,便利蜂內部員工爆料,除現有的8個智能貨櫃試點城市及3個欲鋪城市之外,剩餘38個已鋪設簡易貨架的城市將全部撤站。

3、2018年4月,果小美髮布公告,宣告正式戰略轉型。放棄無人貨架賽道,轉型為社交型電商。

新零售時代,便利店面臨跨界打劫,行業醞釀大變局

2017年,資本進入傳統便利店的並不多,公開的有兩家,很有代表性。

便利蜂2017年2月9日,由前去哪兒CEO莊辰超宣佈投資3億美元創立便利蜂便利店,並收編了以王紫為首的鄰家便利團隊。

鮮生活2017年10月29日:鮮生活宣佈與綠城物業、上海易果成立的合資公司將與摩根斯坦利簽署交易協議,將以8400萬美金擬全資收購好鄰居。

以上信息發出一個明顯信號:外行跨界進來整合便利店。

2018年,風投資本進入傳統便利店明顯加快進程。

西安每一天2018年3月:宣佈獲得2億元A輪投資,領投方為春曉資本。2017年底連鎖門店總數超過1000家,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

福建見福便利店2018年4月:融資2.4億元,投資方為紅杉資本,估值12億。

北京131便利店2018年4月

,天使輪融資4000萬元,投資方為春曉資本。

武漢Today2018年6月1日:宣佈完成3億元B+輪融資,估值超30億元,投資方為美國泛大西洋資本集團(General Atlantic)。半年前的2017年11月20日,Today便利剛剛完成2億元B輪融資,由信中利集團領投,A輪領投方紅杉資本跟投,當時估值已近20億元。

雲兜便利店2018年6月2日:融資1億,新南方領投,弘道資本跟投。

2017年下半年與2018年上半年發生了幾十億融資,簡單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便利店,當下正是機會!

如果深度一點分析資本的投資路徑,便利店並非所有人的機會。

1、2017年之前,便利店領域極少獲得風險投資,為什麼如此?因為行業難賺錢,投資回報週期太長。比如:三大日系便利店進入中國至少十幾年,只有全家開始盈利,羅森預計2019年整體盈利,711中國還不知道什麼時間開始盈利。

2、2017年,風投資本投向無人貨架幾十億,外行跨界整合傳統便利店(領家與好鄰居),而很少投向傳統便利店。說明什麼呢?或許是資本感受到了便利店已經開始醞釀大變局,但希望由外行來破局。

3、2018年,風投資本才真正進入傳統便利店,錢並不多,10億級別,而且估值也不高(除了武漢TADAY便利店)。說明什麼呢?傳統便利店有價值,或許更多的是被整合收購的價值。

所以,傳統便利店老闆們不要高興的太早,便利店大戰才剛剛開始。

三、便利店競爭格局,面臨跨界打劫

便利店大戰,其實已經打響,新勢力跨界打劫便利店。

社區場景:

新零售時代,便利店面臨跨界打劫,行業醞釀大變局

1、最可怕的是生鮮派,簡直是降維打擊。永輝生活、誼品生鮮等社區生鮮超市,商品SKU多,價格比便利店還便宜,離小區也近,誼品生鮮還24小時營業,還提供到家服務,這叫社區型便利店怎麼活?

2、商超派30分鐘到家,打掉便利店10%銷量。新零售超市代表盒馬已經實現24小時配送的商業業態救急服務,承諾“30分鐘內必達”;未來所有新零售超市,都會提供30分鐘的便利到家服務。

3、互聯網巨頭加持,夫妻小店是打不死的小強。阿里的零售通,京東的新通路,騰訊入股的惠下單,美團入股掌上快消,這些快消B2B終極目標都是賦能夫妻小店提高其競爭力。

社區型便利店在這些對手面前,商品售價貴上10%的溢價,真的能存活嗎?

辦公場景:

辦公場景的破局者是無人貨架派,幾乎每個便利店的從業人員都認為無人貨架是瞎胡鬧,確實有不少無人貨架從業者是瞎胡鬧,但這個派系還是有清晰者,比如:小E微店的榮光。

小E微店在沒有供應鏈優勢,資金也比不上互聯網巨頭們,成功的在上半場存活下來。六月份北京市場1800個網點,人員費用差不多每個月100萬,損耗率百分之七點幾,物流佔比7%,營銷5%,北京的營收在每個月700萬左右。如果不做營銷,北京市場可以做到盈虧平衡(總部費用沒有計算)。

小E微店能夠上半場存活下來,一定是做對了事,這個案例值得大家研究。

無人貨架開始進入下半場,真正開展新零售玩法。筆者在【雲陽子新零售內參】提到過幾個變化方向:1、實體終端:由無人貨架,逐步轉變為智能貨架(防貨損+全數字化運營)。2、購物行為:購物第一步由無人貨架(線下)轉變為手機APP(線上)看商品?(非常重要)3、銷量佔比:100%銷量來自無人貨架;轉變為80%銷量來自線上,20%銷量來自線下零售終端。

每日優鮮的便利購不可小視,是絕對主力軍,搶佔辦公室的下午茶場景;餓了麼NOW如果發力,搶佔辦公室的三餐場景,也絕對是主力軍。

新零售時代,便利店面臨跨界打劫,行業醞釀大變局

傳統便利店真正的競爭對手不是來自行業內部,而是跨界來的友商們。這些跨界的競爭對手,會給傳統便利店帶來不一樣的認知,大家應該要思考一下行業三大問題:

1、便利店一定要比超市貴10%嗎?(這個很重要,是雲陽子一直深度思考的問題)

2、店鋪租金高無法解決嗎?(新零售時代,位置差一點的店鋪也可以生存)

3、新品銷售難以解決嗎?(一個零售渠道,不能孵化白牌與新品銷售,那渠道價值始終有限)

最近幾個月拜訪了一些便利店高管,特意交流了便利店被資本看好的話題,大家普遍認為便利店的春天到了;但印象最深的還是來自北京好鄰居總經理陶冶,陶總算是業內頂尖高手,其非常理性的告知,便利店不能過於樂觀,行業的幾大問題還沒有真正突破,大家都一直在嘗試解決。

便利店,到了重新定義便利店的時候,重構便利店的時候。只有解決行業的幾個大問題,便利店才有真正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