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黃金時代」|2018中國便利店大會全景解析

撰文 | 董也

5月23-25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在北京舉辦了“新消費論壇——2018中國便利店大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美宜佳便利店董事長張國衡、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王岑、好鄰居連鎖便利店總經理陶冶、全時便利店總經理楊波、羅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三宅示修等嘉賓出席了本次會議。

2017年,在各個業態的業績表現中,便利店企業的發展勢頭最引人注目。去年便利店的銷售規模和門店規模的增速,分別達到了17%和18%,是整個連鎖百強平均增速的一倍以上。

便利店「黄金时代」|2018中国便利店大会全景解析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 裴亮

而目前,連鎖便利店等小微業態因小而美、小而全、全天候等特點表現了出良好的市場競爭力;也因為其深耕社區、經營服務標準規範,在北京城市精細化管理和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截止2017年底,北京連鎖便利店的總數已經超過了1500家,根據有關數據顯示,24小時便利店所佔的比例超過了44%。

但是,連鎖便利店的發展飽和度和成熟度與同等發達水平的國內外城市相比,還有不足。

為此,2017年,北京出臺了進一步優化連鎖店發展環境的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實現中心社區全覆蓋,24小時便利店的佔比能夠達到50%以上。可見,北京的便利店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廣闊。那麼迴歸當下,零售前沿社(ID:lingshouqianyanshe)先帶大家瞭解中國便利店行業當前的發展現狀。

中國便利店你好嗎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聯合BCG發佈《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似乎成了便利店大會的標準動作,也成了從業者和市場透視便利店未來的窗口。

便利店「黄金时代」|2018中国便利店大会全景解析

按照慣例,報告直接指出了中國便利店行業的現狀綜述和行業展望。首先從9個角度解讀中國便利店發展現狀:

1、2017年便利店行業增速達23%,市場超過10萬家門店, 1900億元銷售額,開店數量及痛點銷售雙雙增長。

2、便利店行業市場空間大,一二線城市是增長熱點。同時,區域格局明顯,全國佈局尚未出現。

3、盈利性提升空間大。單店銷售、利潤水平雖歷年有所改善,但與國際領先企業差距仍然較大。

4、運營成本快速上升,租金、人工成本在2017年呈現上漲趨勢。

5、商品結構有待提升。即食品佔比低,自有品牌佔比低。

6、加盟機制不完善,加盟佔比較低,近4成企業尚未開展加盟,加盟管理較為鬆散。

8、會員體系在便利店的應用還處於初級階段, 40%企業建立了會員體系,其會員消費佔比平均佔35%。

9、面對不斷高漲的運營成本,便利店企業增加新技術投入探索解決方案。

中國便利店行業足夠大,有著1900億元的銷售額;足夠難,要投入時間和經歷去改造;足夠複雜,有超過10萬家的門店。其實,我們不用去逐一分析每一家便利店的模式,有 70家頭部企業可以成為中國便利店行業的縮影。在會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發佈了中國便利店TOP70,將TOP70分為頭部戰隊、區域龍頭戰隊、新銳戰隊、國資和非主業類戰隊。

便利店「黄金时代」|2018中国便利店大会全景解析

中國便利店TOP70

從TOP70的榜單來看,裴亮認為,這個戰隊陣列特徵鮮明,“頭部戰隊的實力不容忽視;而區域龍頭戰隊的企業們,在當地是龍頭,網點密佈,管理、運營的功底紮實,也是目前資本市場熱捧的對象;新銳戰隊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在資本的加持下快速發展,團隊更年輕,技術應用水平也更高,為便利店的市場注入了創新活力;國資和非主業戰隊,在過去雖然因各種原因發展相對較慢,但這些企業的規模和實力不容小覷,未來也會有快速的發展。”

這70家企業,作為中國便利店的龍頭企業,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肯定有很多經驗值得總結。裴亮認為這些便利店比較突出的兩個特點:第一是學習和模仿能力強;第二是便利店企業抓住了這幾年消費市場快速發展的契機,通過快速開店,形成了初始的規模,實現了投資回報和利潤的增長。

在便利店行業,除了消費者的變化,新技術的不斷迭代,資本的大量湧入,以及團隊越來越年輕化,還有很大的一個轉變——之前我們關注便利店的坪效,而如今,我們關注後臺的建設,關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今天的便利店大會上,很多行業從業者也展示了數字化之於便利店行業的重要性。

數字化魅惑

今天上午,鮮生活與曠視科技Face++正式達成合作,共同成立人工智能新零售研究院,雙方將結合自身的優勢,深化物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在便利店場景中的應用。據悉,曠視科技Face++的新零售AI解決方案已經在鮮生活控股的好鄰居杭州店落地應用,未來,這個模式還將運用到好鄰居全國門店的改造,以及賦能潛在的零售合作伙伴。

便利店「黄金时代」|2018中国便利店大会全景解析

鮮生活董事長 肖欣

鮮生活是便利店數字化運營賦能者,鮮生活董事長肖欣認為,其數字化的重要性體現在三個方面:1、數字化運營形成數據資產;2、從“人找貨”的邏輯變成“貨找人”,提升便利店供應鏈服務網絡的協同效率;3、給用戶最快的最好的最對的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

經過鮮生活的數字化改造,以好鄰居為例,與傳統便利店相比,好鄰居門店經數字化改造後的日單量同比平均增加130%;庫存週轉率提高110%;周復購率提高了100%;服務半徑由一公里增長至三公里。可見,數據化對傳統便利店的改造,帶來的效果十分顯著。

便利蜂運營CEO王紫也有同樣的感觸,便利蜂僅成立一年半的時間,目前在全國4個城市擁有120家門店,其也將數據、信息、技術作為必要的手段,利用數據去重構整個鏈條上的業務。

王紫表示,便利蜂更關注銷售額、日單、來客數、用戶到店頻次等,有了這些數據指標後,便利蜂會更加深入理解零售的本質。便利蜂一直在自己打造的智能便利店重構人、貨、場,改變顧客的購物體驗,提出“便利+”概念。王紫表示,消費者的內在購物邏輯應該是“好(品質)、快(效率)、多(品類)、省(合理的價格)”。

便利店「黄金时代」|2018中国便利店大会全景解析

便利蜂運營CEO 王紫

可以看到,無論是鮮生活,還是便利蜂,都將數字化作為重點。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聯合BCG發佈的《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中顯示,有三方面因素促成了數字化變革的發展,即中國消費者的全面數字化、互聯網巨頭進場建立數字化生態體系、傳統便利店深入進行數字化變革。

尤其是在消費者端,習慣性的使用移動設備、電子商務、數字支付和社交媒體,這種消費習慣同時也帶動了便利店智能化的快速發展。比較典型的數字化業態有淘寶淘咖啡、猩便利、函數空間、繽果盒子、未來商店、小麥鋪、小e微店、便利蜂等。

在過去一年中,便利店的智能化探索發展迅速,海鼎副總經理兼零售事業部總經理吳昭送表示,海鼎作為信息化服務商所收集到的數據,與《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的內容是非常匹配的。除了顧客線上線下的融合、會員營銷、總部的精細化管理、供應鏈的自動化、門店的數字化運營等方面,海鼎發現,數字化在企業內部資源優化上的需求也非常強烈。

吳昭送透露,對於企業經營管理效率的提升,這種訴求已經到達了一個深水區。傳統的方式已經很難滿足了,需要通過數字化的手段來打通信息流在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

企業系統之間的數據同步不及時,跨系統溝通協調效率低,或者信息打通成本投入、時間投入非常高,都是企業面臨的非常重要的問題。都需要企業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適配已有的管理,並對現有的系統進行溝通和協調。

其實,每一個企業都有其在特地區域或企業文化的基因,經過若干年的沉澱,他們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而對於信息化,伴隨著中國零售業20多年的發展,這些成熟的管理系統都沉澱了在這套系統裡面,有些價值遠遠沒有真正的發揮出來,需要通過數字化、智能化讓信息得到有效的利用。

中國傳統的連鎖便利店企業美宜佳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美宜佳董事長張國衡表示,美宜佳要構建三大核心的智能化平臺:第一是數據供應鏈數據化平臺,滿足消費者定製化需求,基於以往的門店數據,倒逼生產端;第二是門店智能經營平臺,門店智能平臺,它是一個以數據指導門店的經營平臺,它也是跟進門店的商圈特徵、銷售特徵,還有一個客戶的畫像,以及它整個環境的一些數據沉澱,來指導門店在日常經營上的決策;第三是會員精準營銷平臺,以精準洞察來實現千人千面的營銷服務,再通過智能推薦系統,把信息直接傳達給消費者,實現千人千面的服務。

中國便利店如何贏

中國便利店已經擺出一副跑贏市場的姿態。過去一年,便利店行業在數字化變革方面突飛猛進,三方面因素促成了數字化變革的發展:中國消費者的全面數字化;互聯網巨頭進場建立數字化生態體系;比如,京東在2017年末推出了無人便利店和無人超市業態;傳統便利店深入進行數字化變革。

1、高度數字化的消費者:精通移動設備、電子商務、數字支付和社交媒體,也帶動了便利店智能化的快速發展。

2、互聯網巨頭紛紛介入線下零售業務,騰訊聚焦互聯互通和內容,阿里巴巴聚焦電商,京東在2017年末推出了無人便利店和無人超市。

3、傳統便利店也在供應鏈、客戶管理和智能門店等方面積極探索數字化變革,7-Eleven 構建了以數據中心為數據交互和整合的供應鏈信息系統,將各個節點進行連接;全家上線了顧客忠誠管理(CRM)、鐵桿粉絲營(Fans)和顧客終身價值(CLV)實現了數據整合;羅森上線自助支付服務,提升消費感受,目前還需人工最後確認支付成功。

由此,可以總結出一個結果:數字化是大勢所趨,便利店行業應積極應對。在數字化變革的浪潮中,企業要正確的處理好數字化這一工具與供應鏈這一零售核心的關係。

便利店「黄金时代」|2018中国便利店大会全景解析

美宜佳董事長 張國衡

美宜佳董事長張國衡也透露了他對新風口的看法,以及風頭湧入便利店行業催生的幾種新趨勢: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智能售賣機等智能零售出現,新模式能否成功需要接受市場的檢驗;便利店+餐飲,便利店+生鮮,輕餐飲、生鮮等元素的加載,需要由區域特點和企業能力決定;傳統便利店紛紛引入風投,引進資本是否需要,取決於企業自身的戰略與需求。

由於資本的進入,今天的便利店的競爭格局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便利店企業,通過資本的加持快速的擴張,來形成新的競爭的態勢。但需要注意的是,便利店從業者在面對新的事物時,要抱著一個開放的、學習的、擁抱的心態來面對,同時也要實事求是,不能簡單跟風,要根據自身需要來做判斷和決策,逐步實現全面能力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