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這麼多年蛋炒飯,你知道蛋炒飯是怎麼來的嗎?是誰發明的嗎?

吃了這麼多年蛋炒飯,你知道蛋炒飯是怎麼來的嗎?是誰發明的嗎?

飲食文化與地域特色密不可分。在中國,南米北面的飲食習慣是人人皆知的事實,米有無數種吃法,蛋炒飯卻是其中最具有融合性、飯菜同屬吃法的一種。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吃了這麼多年蛋炒飯,你知道蛋炒飯是怎麼來的嗎?是誰發明的嗎?

抗日戰爭時期,一對年老的夫妻因為躲避戰亂逃到了無人居住的深山,臨走時老夫妻倆懷抱幾隻雞仔身背半口袋稻米,走進一孔山洞棲身。經過半年多野草果子的充飢,老夫妻倆在山洞前巴掌大的一塊空地上收穫了金燦燦的稻米,小雞仔也長大產蛋,老夫妻決定做雞蛋炒飯。

吃了這麼多年蛋炒飯,你知道蛋炒飯是怎麼來的嗎?是誰發明的嗎?

一口破舊的鐵鍋,倒上菜籽油,山裡的小野蔥和花椒,金黃的雞蛋,亮晶晶蒸熟了的米飯。這種蛋炒飯的香味飄散到了山下駐防的日本鬼子軍營,其中一個上等兵每天都在苦惱這種香味是從何地飄散而來,終於有一天這個上等兵在山裡發現了躲避戰亂的老夫妻倆。

面對著明晃晃的刺刀,老夫妻倆總算是明白了眼前這個鬼子嘰裡呱啦無非是想嘗一嘗他們做的蛋炒飯。鬼子上等兵如願以償,此後每隔一天都要來吃一頓老夫妻倆做的蛋炒飯,還經常給老夫妻倆帶點生活用品。數次搜山掃蕩,鬼子上等兵都巧妙地幫助老夫妻遮掩過去。

吃了這麼多年蛋炒飯,你知道蛋炒飯是怎麼來的嗎?是誰發明的嗎?

直到日本戰敗投降,鬼子上等兵成了戰俘,後歷經優待俘虜的政策輾轉返回日本,鬼子上等兵至死都在懷念老夫妻在深山裡給他做的蛋炒飯的香味。故事只是故事,但也說明了蛋炒飯菜飯同食簡單便捷的屬性以及食物、調料香味突出的特徵。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竹簡上記錄了有關"卵熇"的資料,"卵熇"是一種用黏米飯加雞蛋製成的食品,後來經過專家考證,"卵熇"就是蛋炒飯的前身。蛋炒飯的做法和配料千變萬化,但是基本的配料只有兩樣:米飯和雞蛋。

吃了這麼多年蛋炒飯,你知道蛋炒飯是怎麼來的嗎?是誰發明的嗎?

米飯最好不要蒸得太軟,太軟了不僅影響口感還會造成炒飯時候黏鍋,香蔥是必不可少的提升香味的材料,最好選用小蔥,切成碎末後不僅使得味道分佈均勻,黃色、白色、綠色的搭配更奪人眼球。熱鍋冷油,廚子入門。油溫油量要合適,雞蛋要攪散,不能出現糊鍋。你可以嘗試加入各種材料,只要是屬性味道不對沖的材料均可加入。如此這般,你可以充分開動腦筋享受你開創新形式的蛋炒飯藝術了,說到底,蛋炒飯代表的是一種包含了中國古代融合藝術而又簡潔的思想。

元芳,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