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重點!面對媒體鏡頭,東風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

東風公司獨家冠名

《加油!向未來》第三季來啦

將於8月12日強勢登陸CCTV-1暑期檔

對不對~

據說這檔節目要展示

科學之奇、科學之美

科學之趣、科學之用

要帶我們玩轉高精尖啦~

不得了不得了~

就在8月2日,東風公司獨家冠名的《加油!向未來》第三季發佈會在廊坊大廠影視小鎮舉行。新聞發佈會後還有媒體溝通會透露更多重要內容!

如何踐行品牌戰略?

怎樣做好科技創新?

如何打造新的競爭優勢?

……

讓你直擊現場

劃重點!面對媒體鏡頭,東風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

劃重點!面對媒體鏡頭,東風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

科技日報 :安總您好,我看了一下咱們現在冠名科普節目的車企還真不多,所以你們這個還是挺難得。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咱們是第三季冠名,前兩季冠名到現在咱們東風在這裡面有哪些體會和心得。第二個作為一個科技型企業,您認為企業在科普工作中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安鐵成 :東風公司作為國家隊,作為央企,積極響應國家倡導的倡議,是我們的責任。大家都知道去年召開的黨的十九大,在十九大報告當中有一段話也是我們今天上午在啟動儀式上大家反覆說的,雖然是兩句話,但意義深遠,就是我們要“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這也是東風三次冠名《加油!向未來》節目的根本所在。

科學普及必須從娃娃抓起,兒童是祖國的未來,讓兒童從小種下一個科學的種子,為他們的理想插上科學的翅膀,這也是今天上午大家發言當中很多人都講的。通過前兩季的《加油!向未來》節目,應該說在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上還是發揮了非常好的效果。現在咱們國家每年暑期開學的第一課,各個中小學基本上都把科學作為第一課,也成為了老師向孩子們傳授知識的第一課。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普及推廣,央視這個品牌是非常好的,東風公司用實際行動來參與來推動科學普及,這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連續三年冠名這樣一個節目,也是希望通過這樣一檔節目,像我今天上午發言時也講的,向孩子展示科學之奇、科學之美、科學之趣、科學之用,營造更濃的創新氛圍,激發更高的創新熱情,凝聚更廣的創新力量。第三個,通過前兩季合作,也很好推廣和宣傳了我們東風汽車的品牌。我們今年4月份北京車展期間也詮釋了品牌的內涵,實際上《加油!向未來》品牌的節目理念也是非常契合的,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樣一個平臺,讓更多的人學科學、愛科學,然後讓東風汽車這個品牌插上理想的翅膀。前兩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這也是我們為什麼下決心和央視合作,在第三季繼續冠名節目的主要原因。

說起作為一個央企推動這樣一個科普節目,我覺得更多的是我們作為央企,我們時刻牢記央企的三大責任,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作為央企我們在做好自身發展、推動中國汽車工業進步與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是有責任來參與到國家的倡議當中。也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通過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讓我們真正成為科技強國,讓我們人人都是崇尚科學、熱愛科學,這也是我們民族興旺之所在,也是我們大家應該共同努力,東風公司為此奮鬥、為此努力,貢獻我們的綿薄之力。

關於參與大眾科普提高科學素養這方面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實際上汽車產業是一個綜合性產業,具有資金密集、技術密集、人才密集等特點,它的發展水平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科技發展水平。很多科技的產品實際上都是在汽車上體現, ABS已經很普遍了,我們有GPS已經很普遍了,但是它都是很多新技術、新科技的一個集成,那麼汽車作為一個載體,來向人們展示我們各行各業的領先技術,我覺得汽車不僅僅是人們衣食住行的載體,也更多的是凝聚著各行各業科技成果的載體,也是非常好的能讓人們喜聞樂見容易接受的科普知識傳播的載體,實際上汽車它不僅僅是一個汽車了,大家說汽車不僅僅是一個移動的出行工具,更像一個移動的終端,是我們移動智能家庭,所以通過汽車本身作為一個平臺載體來傳播我們各行各業的科研成果,成為一個很好的科普平臺,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載體。

中國青年報 :有兩個問題想問一下安總,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東風公司在改革方面有哪些突破,第二個問題我今天看這個節目現場,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環節,小朋友在臺上說,未來要開一個人工智能的公司,撒貝寧勉勵他一定要做自主研發,所以我覺得這個環節特別有意思的一點是,原來自主研發在汽車圈裡說的很多,現在已經成為社會的共識,對下一代的勉勵也是對這方面的要求,請安總您來評價一下目前社會共識包括我們東風應該做出哪些表率?

安鐵成 :先說一下國企改革吧,的確是當今的熱點,也是作為一個國企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2016年,習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如何使國企煥發出新活力來支撐我們“中國夢”的實現,的確是每個國企人應該深刻思考的。東風公司這幾年國企改革的道路上不斷的推進、不斷的努力,也做了很多的嘗試。

比如今年初,東風公司總部職能部門、二級單位負責人首批39人簽訂《崗位聘任合同》、《崗位年度工作目標責任書》,高管人員從“身份管理”轉向“崗位管理”,實現了幹部員工的“能上能下、能進能出”。

東風公司因軍而建,因軍而興,明年將迎來建廠50週年。經過近半個世紀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的奮鬥,東風公司已經形成了輻射全國,延伸海外的事業佈局。與所有的國有企業一樣,也是有著國有企業的一些典型特徵和歷史遺留問題。去年以來在國資委的大力支持下,東風公司積極推進主輔分離、剝離辦社會職能工作,在“三供一業”分離移交、“三項制度”改革和“雙百行動”等方面走在了央企前列。2017年,公司十堰基地納入了全國“獨立工礦區剝離辦社會職能綜合改革試點”。完成十堰、襄陽基地職工家屬供水、供電、物業移交正式協議簽訂,東風電力處、水務公司、物業管理企業等4家單位已分別移交國網湖北公司、北京首創集團、華潤集團等國有企業,分流安置在冊職工1861人。繼完成十堰基地大學、中小學、公安、消防、居委會、廠際道路等移交後,2017年完成了職工家屬區5萬多戶居民生活垃圾清運職能的移交。歷經2年努力,與國藥集團協商一致,完成了十堰基地東風總醫院、花果醫院、茅箭醫院等3家醫院的無償劃轉,妥善安置在冊職工1769人。截止目前,公司已徹底完成了8家醫療機構的移交和劃轉。劃轉移交後,醫療機構實現了健康平穩發展,如國藥東風總醫院2017年累計門診人次144萬人次,出院病人6.2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9.2億元,整體減虧9600萬元,扭虧幅度達80%。

另外,“處僵治困”有序展開。兩年以來,東風公司按照“經營規模化、組織扁平化、管控效率化”的思路,以開展壓減工作為契機,多措並舉,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屬各板塊有力、有效地推進壓減工作的同時,推進資源整合、業務集聚,逐步實現管理架構扁平化和高效率運營。截止2018年6月,累計壓減61戶,完成總任務量的95%;調整16家子公司股權和管理關係。

改革永遠在路上,作為東風公司我們現在不僅僅要解決歷史上遺留的一些負擔,同時也要不斷打造新的競爭優勢,形成更強的核心競爭能力。

今年6月份東風公司召開了第九次黨代會,我們在未來有非常清晰的目標,“三個領先,一個率先”,我們要實現經營質量行業領先、自主事業行業領先、新興業務行業領先;東風員工高質量跨越小康,率先享有新時代美好生活。實現“三個領先,一個率先”,我們也明確要加快建設卓越東風,開啟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發展新徵程,就是說在這樣一個新的目標下也需要我們加快改革的步伐。希望後續有機會我們也不斷的把我們改革的進程、改革的階段性的成果呈現出來。

第二個問題,撒貝寧跟小朋友的對話,撒貝寧說希望技術更多的不是去買,而是我們自己擁有。大家也能看到我們處在國際競爭的環境,更加激發了我們國人在自主創新上的需要,就像總書記講的核心技術是別人學不來的,真正自己掌握核心技術,這樣才能走的更遠,剛才吳培利處長也向大家介紹了東風公司這些年在科技創新上的投入,這種投入不僅僅要實現硬件的設施,最關鍵的是我們要形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這樣一個體系的能力,我們也說這個體系能力不是說有多少“十百千”的人才,多少專家型的人才,更重要的就是說我們汽車要形成一個迭代性平臺的開發,我們不僅要跟上技術的發展,同時我們要真正實現“生產一代、開發一代,預研一代”。那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在競爭當中保持我們的優勢,保持我們競爭的力量。

在自主創新上,我們提出了“五化”,行業上有說“四化”的,無論“四化”“五化”,核心的技術內容都是一樣。我們提出要輕量化,汽車的輕量化在未來傳統汽車上的發展是很重要的技術,以商用車為例,卡車每省一百公斤的自重量,那麼就可以為用戶增加一百公斤的載重量,一年下來多拉的貨、節省的油,就會為用戶增加很多的收入。我們智能網聯,我們的共享化,這都是未來發展趨勢。在自主創新,自主掌握核心技術上,東風在這方面也在不斷的努力,今天大家看到的即將上市的東風風神車型(搭載)我們所開發的WindLink3.0,應該說這款車在很多的性能上,都要優於同級車型的性能。

21世紀經濟報道 :安總您好,非常高興在東風溝通會上見到您,我記得在去年的時候也是在這個欄目,也是非常感慨這一年變化特別大,現在有一個問題也是跟王老師有些類似,這兩年一汽、東風、長安這邊的變動,包括技術上的合作非常頻繁,一些合併的傳聞也在傳開,但是後來又被闢謠,我特別想問一下安總怎麼看待這個事。還有一個,我發現現在一汽包括長安跟一些新勢力造車企業合作比較密切,我們東風這邊安總來了以後,會不會加強一些合作和交流?

安鐵成 :首先謝謝您對我個人的關注,我確實是從一汽交流到東風來工作,因為汽車行業裡的央企就三家,一汽、東風和長安,所以說央企的幹部交流是非常正常的,不只是汽車行業,其他領域的央企幹部交流也很多,央企的幹部交流已經常態化。當然這種交流無論對我們本人還是對企業來講也都是非常有利的,給我們一個新的平臺,同時也能把原有的積累帶到新的環境中,同時到新的環境中也能學到很多東西。所以我說第一個問題,交流是正常的。

第二個我也注意到大家傳聞比較多,今天說合並甚至大家把名都起好了,都任命好了。首先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說,這的確是沒有任何依據的傳言。現在央企,我們的確是從去年12月1日我們三家搞了一個T3戰略合作,東風、一汽、長安,那麼我們三家實際上這種合作更多的是基於前瞻技術、價值鏈運營,聯合出海 “走出去”,包括一些新的商業模式這些,最近你們也能看到三家在出行服務上的合作。大家都提出要從傳統的製造商要變成為用戶解決一攬子出行服務方案的服務提供商,這是三家未來商業模式轉化的共識。7月,三家又簽署了物流方面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因為大家都分佈在全國的各個區域,我們有很多的物流資源都可以提高資源最大化的利用,我覺得這也是我們合作的基礎,合作的一個優勢,這方面也是我們積極探索的。

包括未來在新能源上,那麼關於新勢力造車的合作,各個企業還是有各個企業自身的特點和自己清晰的發展戰略的,那麼未來我們在智能戰略上,在綠能戰略上,實際上我們也是有很多合作。兩週前我們集團剛剛召開了一個關於未來新能源的研討會,就在東風新能源產業園召開的。在產業園裡,我們“三電”完全實現了產業化,我們的電池、電機、電控系統。那麼在這個產業園裡實際上我們也都是一個開放的態度,比如說電池,我們和寧德時代合作,電控和電機系統和深圳航盛等企業來合作,所以說我們也是用這樣一種方式來和不同領域優秀的企業進行合作,這也是東風目前發展從智能、綠能戰略上面的一個選擇。

汽車公社 :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給安總,因為前面注意到有介紹研發體系的大的構架圖,以前很少看到這樣梳理出來的圖,看了這個圖之後挺明確的,但是有一個小的疑問,看上去我們整個集團裡面的研發體系裡面每個板塊、每個點都是有的,所有研發佈局的能力都是有的,仔細盤了一下就在單點上面,單點上都有好的產品,如果整個東風集團一整個板塊所有都放在一起的話,成果不太突出,我想問從您的角度來看,如何從組織架構上優化這個事情?第二個問題問劉洪總,前面也說到我們計劃到2025年完成230萬輛自主品牌的銷量,從您的角度來看這個任務完成的難點在哪裡?因為連續三年每年都是以東風風神AX7這樣的重點車型來做對外宣傳,知名度是很高的,但是從最近這兩年的情況來看,銷量的上升路線是一個螺旋形。

劉洪 :剛才你說的是230多萬,涉及到整體的自主品牌,包括商用車和乘用車。東風風神是自主品牌六個單元中的一個單元,我們有東風風神、東風風行、東風風光、東風風度、東風啟辰,還有東風裕隆。我們屬於東風的全資子公司,在戰略上地位很重要的。在2016年,東風風神銷量達到了15萬,是歷史最高,去年產品結構的調整包括體系能力的變化,包括今年在自主品牌我們應對的策略應該做一個調整,上半年的表現也不是很理想。所以風神最近提出了一個“三年振興計劃”,這一年做了很多改變,第一個就是產品更新聚焦,風神已有近十年曆史,大家也都知道每個產品投放也有時間點、集中度還是比較長,所以我們的產品更新聚焦方面更加集中我們的產品,比如說AX7,AX4,希望讓這些產品能夠逐步讓智能科技方面達到一個產品。第二在營銷體系方面,目前除了我們自身的組織管理做調整以外,對經銷商的管理也在進行優化和匹配,希望從組織力方面也在商業技術的改革,我們在營銷體系、製造體系包括我們的後勤體系都在做相應的改革,希望能夠助力我們完成集團產銷的地位一起努力。

安鐵成

:東風的研發體系我們叫複合開放式的研發體系,剛才介紹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叫1+1+N,1就是我們東風公司研發中心,這個研發中心現在是以自主的乘用車和軍車為主,另一個1是商用車、卡車研發中心,這是兩個1,N就是各個事業板塊的研發中心,主要滿足自己產品的迭代、更新和可持續發展。那麼為什麼叫複合式、開放式的研發呢?的確就像剛才說的我們形成過程,東風是以造卡車為主的,我們69年在十堰建廠,生產軍車、生產卡車為主,那麼到改革開放以後東風才實現了乘商並舉的發展道路,這幾年通過積累、學習、引進、消化、吸收,才逐漸形成我們自己的乘用車體系。這些年在乘用車發展的過程當中,一方面通過自己的積累形成了有規模的、有體系特點的開發,同時也借鑑合作伙伴和我們共同開發。東風的開放合作可能和國內的其他企業不太一樣,比如我們和法國PSA集團,不僅僅是單純的組建合資公司,而是我們在2014年入股PSA,我們是三個並列第一大股東之一,擁有雙向否決權。同時,我們和PSA的合作不僅是資本層面、管理層面,在技術上也做了很多的合作,比如現在為東風和PSA共同開發新的平臺,這也是一種開放式的合作模式。

所以說,東風通過這些年積累既形成了自己的研發能力,同時也是以開放的態度來為以後的發展提升我們的能力。目前東風自主品牌產品形成了東風1號、2號、3號產品的平臺,也為未來的新能源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包括去年年底剛剛投放了風神的E70的電動車,投產半年以來形成了非常好的市場表現,這些也都是這些年研發和積累的結果,所以我覺得這種1+1+N研發的模式也是我們東風研發體系獨有的研發特色,未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支撐東風尤其是自主事業的發展方面,打下很好的發展基礎。

幫寧工作室 :東風贊助節目已經第三季了,效果很好。從技術上來說東風在新能源包括“五化”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在市場化、規模化優勢其實是不夠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怎麼達到技術跟市場的雙制高點?第二個問題,東風在黨代會之後有大的人事變動,東風有限增添了兩位副總裁,東風公司是如何考慮這樣一個舉措?

安鐵成 :我們現在有新能源車E70,後續還有很多插電混合動力、純電動,以及現在正在做的氫原料,有的已經進入了商品化,有的是在研發過程中。但是東風在未來新能源從技術路線和發展的戰略上應該是非常清晰的,包括我剛才給各位老師所介紹的,我們新能源的產業園也是可以去看一看,我們不僅僅這麼說,也是這麼去幹的。前一段我們國家有30多個院士他們到武漢去開會,去看了這樣一個產業園以後,他們很驚訝,沒想到東風悄無聲息弄出了這麼大的動靜,真幹真投資,現在也實現了產出。後續新能源車型的發展,包括營銷策略請劉洪講講。

劉洪 :東風新能源車包括商用車和乘用車,我處在乘用車板塊,主要是乘用車“五化”的落地,輕量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目前看,E70是去年投放的,在351公里這樣一個規定的巡航里程裡面,在網約車上,在私家車用戶裡面取得良好反響。在南方,廣州、武漢、深圳、重慶那些地方都有很好的反應。在今年的10月份我們會形成第二代的E70產品,續航里程更長,希望我們這個補貼也好,更加滿足專用車的需求也好,做了很大的改善。除了這款車以外,在我們ECMP平臺裡面,還有幾款這樣專用的電動車平臺,將在19年、20年進入私家車的平臺,這是已經有計劃的。第三個在混合動力這方面,在明年的1月份將有一個SUV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將投放市場。在後期,我們的混合動力,應該說不受充電樁的影響,結合目前發展態勢來看,可能混合動力車也會後續在轎車和SUV裡面進行裝產。這些前期的研發技術,包括電動化等,我們技術中心都是有的,就是看成本、收益和政策驅動,看放哪個車上。所以無論是獨立的電動車平臺也好,PHEV、HEV也好,東風的乘用車都會在東風風神先落地。

安鐵成 :也謝謝你們非常關注東風,東風剛剛召開了第九次黨代會,此次人事調整是東風公司第九次黨代會後,進行的首批幹部調整,是為推進落實公司第九次黨代會提出的“不忘初心,勇攀高峰,奮力實現‘三個領先、一個率先’,加快建設卓越東風,開啟世界一流企業發展新徵程”戰略目標,所做出的一次幹部調整,這是一次正常的幹部的交流和調整。這次比較多的都是涉及到二級整車板塊,既考慮到我們幹部使用交流培養的需要,同時也考慮到未來實現戰略目標和改革創新發展的需要。

東風有限作為東風最大的一個板塊,無論是銷量還是產值,佔東風三分之一還要多一些,既有整車、輕型車、客車、轎車還有零部件,還有裝備。這次不是新增,只是要補齊兩位副總裁,目的也是為了加強東風有限的力量,使東風有限在未來發展上、改革上都能做出更大的貢獻。在今年的2月份東風有限也提出了“東風有限 TRIPLE ONE”計劃的新中期事業計劃,就是要用三年的時間,在今年現有的基礎上實現100萬輛的增量。這100萬輛不僅僅是一個銷售的產量的目標,更多的是為這個企業未來的發展,從組織機構的調整,流程的再造,包括管理方法創新上制訂的多項戰略目標,那麼這次幹部的調整也是為了推動“ TRIPLE ONE”目標計劃的落實,加快我們合資企業改革的步伐。

中國汽車報 :根據數據,今年上半年咱們的銷售收入、利潤還有上繳稅費都有所增加,但是上半年的數據尤其是乘用車方面不是很好,東風為什麼能夠實現這樣的利潤,您能不能分析一下原因,利潤的上漲在下半年會不會有持續的影響?您也提到合資的改革在繼續,國家大的背景是合資在進一步的放寬,東風體系內有的合資公司在去年和今年表現的並不是很好,如果說合資這塊進一步放寬的話,對未來東風的合資和東風整個的體系有沒有什麼影響,東風在這方面有沒有什麼相關的計劃?

安鐵成 :整個東風上半年的情況,今年東風經營的指導方針還是要保證高質量的運營,不是單純追求做大,更重要的是追求經營質量好,追求做強做優。

1-6月,東風公司累計銷售汽車191.1萬輛,同比增長3.6%。其中乘用車實現160.2萬輛,增長3.4%,商用車實現30.9萬輛,增長4.3%。繼續保持“營業收入增長高於銷售量的增長,利潤的增長高於營業收入增長”的良好運營水平,這與我們年度提出的發展思路和原則是一致的,從經營數據上看達到了預期。同時在2018年最新《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上,東風相比上一年度提升了3位,躍升至65位,應該說這是我們近幾年強基礎、調結構的結果。

汽車市場競爭一直非常激烈,要在競爭中取勝,我們必須堅持以用戶為中心,把握市場節奏,洞察用戶需求,快速進行產品結構調整。這幾年,東風旗下各個子品牌、各事業單元都在不斷調整定位,主動適應市場、引領市場,一方面加速低附加值、用戶接受差的產品退出市場,另一方面加速更能滿足市場和客戶需求的新產品進入市場。通過調整,東風產品結構不斷得到優化,單車的收入和利潤水平呈逐年上升趨勢。

第二個關於合資公司,這個是今年大家關注的一個普遍的熱點。東風一直堅持開放發展,合資合作對象多元化,整車方面有日系、韓系、法系等等。與外方組建的合資公司股比主要是50:50,東風與沃爾沃合資組建的商用車公司,東風佔比55%。目前,東風合資公司總體發展都比較好,母公司之間互利共贏,合作伙伴的品牌通過合資公司在中國市場也得到有效提升。東風倡導“在開放中自主發展”,堅持“自主發展”和“開放合作”兩條腿走路,在開放中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形成自己的組織記憶,為發展自主事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財富。有了這樣的合作基礎,在越來越開放的市場環境下,我們與合作伙伴一道有決心、有信心應對未來的市場競爭,發展好合資事業,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