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提車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關閉這項功能

聽說,提車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關閉這項功能

同樣是科技風,這次吹的有點冷, 好多人對汽車發動機啟停技術不買單,是福音,還是雞肋?今天安行要對其進行扒底兒,是利是弊,大家一目瞭然。

發動機啟停技術,就是在車輛行駛過程中臨時停車的時候自動熄火。當需要繼續前進的時候,系統自動重啟發動機的一套系統。目前市場上已經有許多車型搭載此技術,但此技術頗受爭議,我們不妨先來看啟停系統的工作原理,再下結論。

聽說,提車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關閉這項功能

當車輛因為擁堵或者路口停止行進,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停車摘擋。這時候,Start/Stop系統自動檢測:發動機空轉且沒有掛擋;防鎖定系統的車輪轉速傳感器顯示為零;電子電池傳感器顯示有足夠的能量進行下一次啟動。滿足這三個條件後,發動機自動停止轉動。

而當信號燈變綠後,駕駛員踩下離合器,隨即就可以啟動“啟動停止器”,並快速地啟動發動機。駕駛員掛擋,踩油門,車輛快速啟動。在高效的蓄電池技術和相應的發動機管理程序的支持下,啟停系統在較低的溫度下也能正常工作,只需短暫的預熱過程便可激活。

當下啟停系統有哪些種類呢?

聽說,提車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關閉這項功能

1.分離式起動機/發電機啟停系統

這種系統的起動機和發電機是獨立設計的,發動機啟動所需的功率是由起動機提供,而發電機通過為蓄電池充電,來保證起動機的電能。

聽說,提車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關閉這項功能

2.集成起動機/發電機啟停系統

集成起動機/發電機 是一個通過永磁體內轉子和單齒定子來激勵的同步電機,能將驅動單元集成到混合動力傳動系統中。這套裝置採用了可逆變原理即將傳統汽車上的發電機和起動電機功能合成在一起,當汽車行駛時充當發電機,產生電能,當汽車啟動時又充當起動機。

聽說,提車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關閉這項功能

3、馬自達SISS智能啟停系統

Mazda的SISS(現在稱為i-stop技術)智能啟停系統,主要是通過在氣缸內進行燃油直噴,燃油燃燒產生的膨脹力來重啟發動機的,發動機上的傳統啟動機在發動機啟動時起到輔助作用。

聽說,提車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關閉這項功能

4.滑行啟停系統

目前現有的啟停系統只能在車輛完全停下來時才關閉發動機,而滑行啟停系統在車輛滑行時即可關閉發動機,同時,在自動擋車型中使用控制系統自動控制離合器,將發動機與傳動系統分離,以延長滑行距離。當滑行中駕駛員操作油門或剎車踏板時,發動機會迅速啟動。

問題答疑

再來看看啟停技術爭議較大的幾個問題:

1、增加油耗

自動啟停技術主要用在堵車情況下,這種情況多半發動機是熱的,熱車著車本身油耗沒多大。發動機通常在轉速350轉/分就可以啟動,比怠速轉速低近一半,假設除了發動機啟動過程中的自身內阻和必須設備如變速箱的損耗之外沒有其他負荷,那麼油耗肯定要小於怠速時工況。

2、電瓶的壽命和可靠性

啟動型電瓶,這種電瓶設計時考慮了暫時大電流放電問題,但不能長時間使用,否則很快就損壞。 目前的更新電池技術可以實現即可提供大電流輸出又可保證一定的壽命,只是價格比較高。另外還有很多尚未投使用的新技術,比如電容電池、燃料電池等.

聽說,提車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關閉這項功能

3、發動機磨損

發動機內部主要靠油膜潤滑,鑑於自動啟停時間都很短,被機油泵打上去的機油不會都流回乾淨,摩擦零件上還保留著足夠的機油,在啟動而且是熱啟動那麼點轉速和時間內對摩擦件的潤滑沒什麼不利影響。用優質機油,對磨損的影響應該是低於高溫帶來的影響。

聽說,提車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關閉這項功能

後記:

汽車節能環保、舒適安全成為了追求的新趨勢。發動機自動啟停技術利肯定大於弊。安行建議大家在平時駕駛時開啟此項功能,在某些特定情況下,例如長時間走走停停的擁堵路段以及車輛涉水等情況時手動關閉此功能。靈活運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