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家斷言不適宜人類居住,當地人民用60年將此地變成塞上綠洲


中國人稱她塞上綠洲,外國人稱她山西的北歐。這就是地處晉西北的右玉縣。穿行在藍天、白雲、清風下,如今的右玉如在畫中,眼前所見的右玉和腦海中所現的右玉如兩個鏡頭在思緒中交替翻滾,如果能用語言表達此時此地的感受,那就是“震撼”。

“風起黃沙飛,雨落洪成災。”“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這是過去對山西省右玉縣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山西省右玉縣地處晉西北邊陲,位於毛烏素沙漠邊緣,是“三北”地區長城沿線潛在沙漠化地帶,氣候高寒乾旱,曾有到此飽受其苦的外國專家斷言,這裡不適宜人類居住,建議舉縣搬遷。

60多年前,右玉縣被稱為中國的“沙漠之城”。位於晉蒙交界、毛烏素沙漠邊緣的右玉,向來是大風口,曾經是一片“沙海”。右玉縣誌記載,新中國成立初期,受歷年戰爭破壞等因素影響,右玉縣僅有殘次林8000畝,森林覆蓋率為0.3%,沙化面積達225萬畝,佔全縣國土面積的76.4%。


儘管當時外國專家建議右玉全縣搬遷,但這個建議並沒有被採納。右玉人相信人定勝天,並立下誓言:“要讓這座沙城綠起來”。但黃沙隨大風流動,要把樹種活並不容易。

從1950年春到次年秋天,全縣成片造林2.4萬多畝,各處栽樹5萬棵,由此拉開了右玉人60多年堅持不懈植樹綠化的序幕

學名小葉楊的這種鄉土樹,右玉人親切稱之為“小老楊”,是因為它根系深長,耐寒耐旱,栽植於乾旱沙丘地裡也能頑強生長。為了防止被大風連根拔起,右玉縣所有樹木種得都很深,樹幹幾乎全部被埋進沙裡,只露出樹冠。這限制了樹木生長,樹冠距地面只有1米多高,常年大風則吹得樹枝全都向上長,形成了一道“奇特風景”。

60年來,右玉人民堅持不懈,硬是把一塊遊沙遍地的不毛之地變成了聞名全國的塞上綠洲,創造出黃土高原上的生態奇蹟,如今的右玉,已擁有150萬畝綠化面積,相當於近一個半新加坡的國土面積,估算有1億棵樹,按照一米一棵的距離測算,排起來相當於10萬公里,林木覆蓋率已從1949年不到0.3%提高到5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