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魯克力薦的,金融行爲與社會羣體心理的世紀經典

巴魯克力薦的,金融行為與社會群體心理的世紀經典

人類到底是理性的還是感性的?這個話題遠在古希臘時期就被那些哲學家討論過,哲學家們認為理性使人區別於動物,但是縱觀人類的歷史,卻會發現有很多不理性的事件。比如說17世紀發生在荷蘭的鬱金香事件,竟然有人願意用12英畝的土地去換一棵鬱金香,而且在當時的歐洲,做出這種傻事的人不是一兩個,而是無數個投機者。而在古代的中國,也有很多人相信可以從鉛塊裡煉出金子來。通過了解人類的這些荒誕歷史,我們會發現,人類的本性從古至今都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那些古代發生過的荒唐事,現在依然在上演著。但是如果你能夠從這些歷史中進行有效的自我反思,也許可以讓你避免重蹈覆轍。

《大癲狂: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體性瘋狂》這本書讀起來會讓你感覺非常的有啟發性。在這本書裡,悉數列舉了數百年間人類做過的種種群體性荒唐事。這些荒唐事中,不僅包括人們所熟知的鬱金香事件,也包括比鬱金香事件更加瘋狂的密西西比狂熱事件。針對其中的每個事件,這本書都詳細描述了事情的起因和經過,並且加入了經濟學學者們的專業點評,這些點評深層次地揭露出一種社會性人類迷失現象,不管是對於金融行業從業者,還是對於普通人,都具有強烈的現實借鑑意義。

巴魯克力薦的,金融行為與社會群體心理的世紀經典

在這本書中,有很多可能會讓你感到不可思議的現象。比如說,從1719年的5月開始,法國的股票價格連續上漲了13個月,漲幅整整翻了20倍之多,幾乎每一個法國市民都在瘋狂地炒股,每一個法國人都堅信股票可以再創新高。拿我們現在的A股來說,也就等同於從3000點一路漲到了60000點!恐怕對於每一個現在的中國股民來說,這種漲幅都是天方夜譚,沒有人敢買入。但是在當時的法國,人們卻像瘋了一樣,把風險意識全部拋於腦後,最終迎來股市暴跌,釀成了慘不忍睹的密西西比事件。

除了這些不可思議的現象,這本書也揭露出許多容易被人們忽略的道理。我們很多人都比較重視群體的反應,當身邊的人都開始購買同一支股票的時候,我們就算不相信這支股票應該值這個價錢,也會覺得會有其他人在更高點收購。這麼重返往復下去,彷彿所有參與者都可以獲利似的。但是通過這本書裡列舉的鬱金香事件來看,大量投機者的參與,不僅不會讓每個人獲利,反而會讓所有人陷入絕路。也就是說,群體的反饋一旦脫離了股票真正的價值,就失去了參考意義。

巴魯克力薦的,金融行為與社會群體心理的世紀經典

我們今天之所以要在這裡推薦給大家這樣一本書,是希望你可以把這本書當成一面鏡子,反過來從另一種角度看待當今社會。我們所處的社會雖然距離書裡的事件已經過去了上百年,金融市場也已經變得更加規範了,可是我們很多人對於金錢的慾望卻並沒有絲毫減弱,而在那些過去的瘋狂事件中,正是人類的貪婪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所以從人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對於人類的警示作用沒有絲毫的落伍之處,它裡面蘊含的道理,依然能夠幫助我們規避風險。

巴魯克力薦的,金融行為與社會群體心理的世紀經典

今天的這本書裡,查爾斯·麥基先生帶著我們看到人類最為愚蠢的一面,讓我們重新認識隱藏在內心的慾望,瞭解那些曾經發生在歐洲的癲狂事件。雖然我們沒有辦法阻止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但是卻可以讓自己避免參與其中,當身邊的人紛紛陷入慾望漩渦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自我反思,讓自己當一個置身事外的旁觀者。

這本書除了介紹歷史事件之外,還會讓你看到生活在一百年前的查爾斯·麥基,他是如何看待那些剛剛出現的經濟現象的。他雖然在當時是一名學識淵博的學者,但是面對股票市場和通貨膨脹,還是會感到困惑和迷茫,通過這一點,也能讓我們感受到這一百年來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

巴魯克力薦的,金融行為與社會群體心理的世紀經典

總而言之,這本書在出版150年後的今天,依然能夠受到無數金融家和社會學家的推崇,甚至被稱為金融從業人員的必讀書籍,足以說明這本書的價值。對於每一個社會中的普通人,這都是一本理解人性、理解社會心理的經典之作。

巴魯克力薦的,金融行為與社會群體心理的世紀經典

希望你喜歡今天的推薦,這裡是喜馬拉雅新書推薦,關注“喜書書”

好書天天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