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還在這樣吃:7歲女孩吃了木耳,多器官衰竭進了ICU!

7月27日中午,7歲女孩雯雯的媽媽拿起了泡發好的黑木耳,略微焯水撈起,加入調料,涼拌給兩個孩子吃。雯雯愛吃黑木耳,一下就吃了不少,弟弟不愛吃,只動了幾筷子。7月31日傍晚,雯雯被呼嘯的救護車送入浙大兒院湖濱院區綜合ICU,接診的醫生葉盛,一翻開病例,並與雯雯家屬一聊,這才知道,原來她們吃的那盤黑木耳足足泡發了兩天兩夜。

“在臨床上,像黑木耳、變質的玉米麵中,有種‘椰毒假單胞菌’,這種細菌會產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它的中毒潛伏期最長為3天,多數是半天至一天。患者初期僅有噁心、嘔吐、腹瀉、頭暈、全身無力等輕度症狀,隨後可出現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意識不清等症狀。”葉盛說。

很多人還在這樣吃:7歲女孩吃了木耳,多器官衰竭進了ICU!

而隨後,省疾控中心對於雯雯血液的檢測,確定了葉盛的推斷,確診雯雯血液中有米酵菌酸。

“目前,對於這種毒素的治療,沒有特效藥。”

為了竭力挽救雯雯的生命,把體內毒素儘量排出,雯雯的血漿已經進行了四次置換,每次1500毫升,對於這樣一個7歲女孩來說,這樣大幅的血漿置換,相當於全身血液換了四次。

很多人還在這樣吃:7歲女孩吃了木耳,多器官衰竭進了ICU!

但即使是這樣迅速和及時的搶救,雯雯的病情依舊讓人揪心,“在流行病學調查中,米酵菌酸的細菌性食物中毒極為兇險,死亡率高達到50%以上!”葉盛說。

專家建議:不僅僅是黑木耳的泡發和烹飪需要引起重視,很多人常吃的白木耳(銀耳)也要引起重視。泡發木耳類食材,隨發隨吃,特別是夏季。如果泡發時間較長,忘了換水,出現上述情況時,別捨不得,要果斷扔掉。另外,目前市面上有鮮木耳售賣,葉盛建議消費者要仔細挑選,如有發粘、流水、異味,千萬不能吃,如覺不適,應儘快就醫,並將就餐史告訴醫生。

同樣是因為吃東西引起的大問題,7月30日,湖南長沙,某醫院對一位70歲老人進行手術治療,將其壞死的70公分小腸進行了切除。醫生介紹,老人前一天晚上吃了放在冰箱裡的隔夜冰西瓜,且西瓜切開後和其它食物一起放冰箱,醫生推斷,老人吃下了各種細菌,導致嚴重感染。

很多人還在這樣吃:7歲女孩吃了木耳,多器官衰竭進了ICU!

吃下西瓜2小時後,老人突然腹痛,且疼痛不斷加劇,想著夜裡看病不方便就一直忍著,直到第二天上午才被家人送到當地醫院治療。2天治療後,病情沒有好轉,28日,老人被轉診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入院後,長沙市中心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雷志盛為老人進行了仔細的檢查,剖腹探查術中發現老人有近70cm長的小腸發生了充血、水腫、壞死、積氣積液,只能手術切除。

很多人還在這樣吃:7歲女孩吃了木耳,多器官衰竭進了ICU!

專家建議:很多人認為冰箱就是安全的“保鮮箱”,在低溫環境下細菌不會滋生。其實如果存放方法不正確,食物攜帶的各種細菌也會在冰箱裡大量繁殖。雞蛋和肉類有可能滋生出沙門氏菌,沙門氏菌感染的潛伏期一般為8~24小時,起病急驟,表現為怕冷、腹絞痛、噁心、嘔吐等症狀,繼而發生腹瀉,一天幾次至十幾次或更多;蔬菜和水果有可能滋生出志賀氏菌,感染這種細菌後經過1-3天的潛伏期,會突然發病,出現發熱、腹痛、水樣腹瀉等症狀。

關注 康康體檢網 服務號,瞭解更多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