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四進士,父子三宰相,兒子兩狀元——《賣油翁》中真實陳堯咨

還記得《賣油翁》裡的陳堯諮嗎?依仗自己箭術超群,一直傲氣十足,結果被賣油翁用“我亦無他,惟手熟爾”點化。

一門四進士,父子三宰相,兒子兩狀元——《賣油翁》中真實陳堯諮

《賣油翁》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則寫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記述了陳堯諮射箭和賣油翁酌油的事,通過賣油翁自錢孔滴油技能的描寫及其對技能獲得途徑的議論,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這個小故事是歐陽修諷刺當時文人以射箭為能事的風氣的。通過陳堯諮與賣油翁的故事,歐陽修想表達射箭這種技能,其實和倒油一樣,沒什麼了不起的。文人以射箭為能事的風尚形成於五代,宋太祖時還積極倡導。隨著北宋士大夫在政治上的成熟,士風也隨之改變。射箭被認為是武人的事情,文臣自“有名教可樂”,應有別一種擔當。隨著時間推移,諷刺以陳堯諮為代表的文人射箭的故事,已經衍生出了許多不同的版本。很多故事以陳堯諮母親的口吻,來批評陳堯諮崇尚射箭,而忽略其文章治道,這些故事大多是人們的杜撰編排。

例如《碎金魚》中提到,陳堯諮善射,百發百中,世以為神,常自號曰“小由基”。及守荊南迴,其母馮夫人問:“汝典郡有何異政?”堯諮雲:“荊南當要衝,日有宴集,堯諮每以弓矢為樂,坐客罔不歎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輔國家,今汝不務行仁化而專一夫之伎,豈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魚。

實際上,陳堯諮並不是一般人印象中的一介武夫。他“文能狀元及第,武能百步穿楊”。他工於書法,尤善隸書。射技超群,曾以錢幣為的,一箭穿孔而過。

一門四進士,父子三宰相,兒子兩狀元——《賣油翁》中真實陳堯諮

他一家子都是牛人。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大哥陳堯叟和二哥陳堯佐同時參加科考,大哥進士第一,為狀元;二哥進士出身。兩人以後均官至宰相。宋真宗鹹平三年(1000年)陳堯諮參加科考,進士第一,狀元。他和大哥陳堯叟成為中國科舉史上的兄弟狀元,倍受世人稱頌。對此,宋人劉斧曾在《青瑣高議》中稱“聖(宋)朝之盛,一家而已”。

陳堯諮後累官至翰林學士兼龍圖閣學士、右諫議大夫。卒後,朝廷加贈他太尉官銜,賜諡號"康肅"。這就是我們在《賣油翁》中讀到的第一句“陳康肅公堯諮善射,當世無雙……”

他們的父親是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年的進士,教子嚴而有方。陳堯叟於端拱二年(989年)中狀元時,受到太宗皇帝的召見。堯叟器宇軒昂,舉止大方得體,回答皇上垂詢時口齒清晰,辭意暢達。太宗很是高興,問左右的大臣:“這個年青人是誰的兒子?”王沔回答說:“他是樓煩縣令陳省華的兒子。”太宗於是召陳省華進京陛見,覺得陳省華是個人才,就委任陳省華做了太子中允(太子屬官,屬詹事府,掌侍從禮儀、駁正啟奏等,官階為五品)。990年四月,太宗皇帝又在同一天提升陳省華、陳堯叟父子任秘書丞(古代掌文籍等事之官),並賜給兩人緋袍(宋制,五品以上三品以下官員著緋色官服)以示恩寵。父子同日升任同樣的官職,受同樣的賞賜,實屬曠代殊榮,千餘年來一直被傳為佳話。陳省華去世後加封太子少師,封為秦國公(宰相級別)。更牛的是三兄弟的姐(妹)夫傅堯俞,原名勝二,字欽之。他天賦異稟,不到二十歲科考登第。為官三十載,是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重臣。司馬光贊之:“清、直、勇三德,人所難兼,吾於欽之見焉。”所以這一家可謂“一門四進士,父子三宰相,兒子兩狀元”。在家鄉閬中留下了三陳街、狀元坊、讀書崖、狀元洞、三元街等美名軼事。

一門四進士,父子三宰相,兒子兩狀元——《賣油翁》中真實陳堯諮

一門四進士,父子三宰相,兒子兩狀元——《賣油翁》中真實陳堯諮

其實,我感覺最牛的是三兄弟的媽媽馮氏,封燕國夫人,壽滿一百零八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