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扶貧讓萊西老光棍走上「脫光」路

萊西市扶貧幹部第一次去院上鎮仇家莊村村民趙泮東家,印象深刻:“家裡門鎖都沒上,院子裡長滿高高的荒草,推開正間門,接著被一股難聞的氣味燻出來了。屋內臟亂不堪,一看就知道是‘光棍窩’一身衣服髒兮兮的,下地穿,平時也穿。頭髮長了也不理,像野地的枯草一樣,隨風飄。”

按精準扶貧程序,趙泮東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

打那兒起,扶貧幹部經常上門。趙泮東說,別看扶貧幹部原來不認識,後來相處的和親兄弟一樣。通過深入接觸瞭解,得知趙泮東父親有慢性病,常年治療,有點錢兒不夠治病的。所以,多年來家裡一直很窮。因為太窮了,他一念之差偷錢犯了錯誤,被判過刑。出來後,還是因為窮,連個媳婦也娶不上。

摸清他的致貧原因後,萊西市扶貧辦迅速行動,研究制定具體的幫扶方案。扶貧幹部分析認為,趙泮東被判刑十年但七年就出來了,說明他骨子裡還是上進的。為此,扶貧幹部通過持久地精神扶貧,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真誠鼓勵,打開了他思想觀念這個總開關,解決了他“不想幹”的問題。

如何讓趙泮東儘快脫貧?仇家莊村支書薛紅軍給他介紹了一個到附近養豬場抓豬的活兒。每天,他把一頭頭大豬從豬圈裡抓出來,用小車推到運豬車上。由於趙泮東出力肯幹,活兒越來越熟練,工資也從一天一百元漲到了二百元。

有了一定收入後,趙泮東的心熱起來了,他有了發展產業的長遠打算。但是面對沒門路、不會幹等一大堆困難,趙泮東犯愁了。這可怎麼辦?為解決他“無門路”發展產業的問題,駐村第一書記陳立軍幫他申請小額扶貧貸款發展了八畝桃樹,還幫他打了井,拉上了電,讓他灌溉桃樹不犯愁。為解決他“不會幹”的問題,鎮裡推薦他參加了桃樹栽培技術培訓,技術員還到他地裡手把手地教,第二年就喜獲豐收。

日子一天天好起來,趙泮東精氣神各方面也有了明顯轉變。他變得願意說話了,對人熱情了,做事也很踏實、認真,還經常熱心幫助左鄰右舍。

進入新時代,脫貧攻堅的步伐加快了。如何從根本上解決趙泮東父親治病花費問題?很快,扶貧特惠保險的政策又眷顧了趙泮東家。扶貧辦在落實好他們全家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後,又出資為他們投了醫療補充保險、意外傷害保險、家庭財產保險等三項扶貧特惠保險。生病住院,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扶貧特惠保險連續報銷完後,慈善總會還會對剩餘部分按50%進行資助。到最後,貧困戶自己基本不大用花錢了。這下,徹底解除了趙泮東的後顧之憂。

“沒想到活了四十多歲,還能有人這麼幫我,黨的政策真好!我現在有幹勁,有奔頭,脫貧了。”趙泮東說。

趙泮東經常到荒地裡採蒲公英,曬乾後送給扶貧幹部。他說,泡蒲公英,對嗓子好。趙泮東對我們扶貧幹部親得很!是的,只要我們幹部真心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就一定會得到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愛戴!

富裕起來的趙泮東贏得了村裡群眾的好評,幸福也上了門。

“趙泮東,最近怎麼老往服裝廠跑啊?”村裡人打趣道。趙泮東只是嘿嘿笑。原來,趙泮東的樂善好施,贏得了本村服裝廠一位小他八歲女職工的好感。

第二次去趙泮東家。家裡大變了樣,非常乾淨整潔。地面鋪著乾淨的墊子,進門後我們會自覺地脫鞋。再看他本人——乾淨利落,像換了個人;臉上堆著笑,和第一次看到他判若兩人!夫妻倆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女兒,小名叫“小康”,共奔小康社會的小康,大名叫“趙圓夢”,圓中國夢的圓夢。

趙泮東說:“我現在感到很幸福,感覺生活充滿希望!”他還有個打算——他要“貧幫貧”,帶動更多原先像他那樣的貧困戶轉變思想,自食其力,勤勞致富,共奔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