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女童吃黑木耳發生臟器衰竭,兇手大家都想不到……

7歲女童吃黑木耳發生臟器衰竭,兇手大家都想不到……

夏天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吃涼拌黑木耳。不過,今天盆友圈都在瘋傳一條消息稱杭州一家因為吃涼拌木耳結果出現食物中毒,甚至一個孩子因為多臟器衰竭而生命垂危,處於急救狀態。中毒、孩子、生命垂危……這些字眼迅速在媽媽群裡引燃,很多媽媽都很擔心:黑木耳到底有什麼毒?真有那麼可怕嗎?

黑木耳有什麼毒嗎?

木耳是一種真菌類食物,它本身是不會產生毒素的,正常泡發也不會產生很多亞硝酸鹽,一般來說是可以放心食用的。那麼新聞中這家人會什麼會中毒呢?

7歲女童吃黑木耳發生臟器衰竭,兇手大家都想不到……

其實,從新聞報道來看,之所以會因為吃木耳中毒,並不是因為木耳本身有什麼毒素,很可能是因為在泡發木耳過程中有一種細菌混入——椰毒假單抱桿菌,它會產生一種叫做「米酵菌酸」 的毒素,這種毒素的毒性非常強,很容易導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椰毒假單抱桿菌是什麼?

“椰毒假單胞”是一種細菌,最早是荷蘭科學家在印尼爪哇島的食物中毒事件中發現的,那種食物叫“tempe bongkrek”,是以大豆和椰子粉發酵製作的,這就是“椰毒”的來源。

這種細菌本身並不致命,但它能產生兩種致命毒素,分別叫米酵菌酸和毒黃素。一旦發生中毒,它的潛伏期一般為30分鐘—12小時,最長可以達3天。

米酵菌酸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腦、腎等主要實質性臟器。因此,中毒的主要症狀表現為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和神經系統的損傷,如上腹部不適、噁心、嘔吐(重者呈咖啡色樣物)、輕微腹瀉=等。重症病人多呈肝昏迷, 中樞神經麻痺,並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7歲女童吃黑木耳發生臟器衰竭,兇手大家都想不到……

而且,它還沒有特效藥,病情及愈後情況與攝入的毒素量有關,一般來說,你攝入的毒素越多,症狀就會越嚴重。由於沒有特效藥,中毒病例的死亡率也很高,可以高達50%!1990-2006年廣西共報告19起吊漿粑中毒事件,121人中毒,死亡76人,死亡率超過60%。

最可怕的一點是,這種毒素非常耐熱,就算是泡過的木耳認真清洗過,然後做熟了吃,毒素還是沒法完全去掉,依然有中毒的風險。

哪些食品易導致椰酵假單胞菌中毒?

椰酵假單胞菌來源於土壤,然後隨加工原料汙染而進入食品,並在適宜條件下產毒導致中毒和死亡。

椰酵假單胞菌食物中毒多發生在夏、秋季節,食品因潮溼、陰雨天氣,貯存不當變質,從而易引發中毒。導致中毒的食品主要包括三種類別,即穀類發酵製品(發酵玉米麵、糯玉米湯圓粉、玉米澱粉、發酵糯小米、吊漿粑、餈粑、醋涼粉等),變質銀耳及薯類製品(馬鈴薯粉條、甘薯面、山芋澱粉等)。

7歲女童吃黑木耳發生臟器衰竭,兇手大家都想不到……

木耳,也包括銀耳、香菇、蘑菇等菌類都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在泡發過程中,在環境溫度較高的情況下(比如現在夏季),就可能被椰毒假單抱桿菌汙染,發生中毒。

從目前我國的數據來看,我國發生的椰酵假單胞菌中毒均為家庭自制發酵食品或個體銀耳栽培戶自食變質鮮銀耳所致,尚未發現因食用工業化生產的發酵食品或市場流通的幹銀耳引起的食物中毒。這也提示我們,自己在家泡發木耳、銀耳的時候一定要當心。

7歲女童吃黑木耳發生臟器衰竭,兇手大家都想不到……

如何避免中毒?

1.發泡木耳、銀耳、各種蘑菇等的時候,建議儘量放在冰箱冷藏室裡泡或者用熱水泡。冰箱的作用是通過降溫來延緩微生物的增殖速度,抑制致病菌的產毒效率;熱水泡既能加快速度,減少泡的時間,也能抑制細菌生長。

2.泡發過程應當勤換水,避免出現渾濁、發粘和異味(尤其夏秋季)。如果發現它們表面黏糊糊的,或者是有異味產生,就意味著有微生物繁殖了,一定要毫不可惜地丟掉。

3.不要一次泡發過多的木耳銀耳等。泡發之後一定要儘快吃完,泡好之後在冰箱裡儲藏也不要超過24小時。如果泡發後24小時吃不完,最好分裝在保鮮袋裡,放冷凍室保存。

4.如吃了黑木耳後感覺不適,儘快催吐洗胃,同時向醫療機構求助或自行就醫,並將就餐史告訴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