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人吃菌中毒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網友:滿世界小人兒手舞足蹈

雲南人吃菌中毒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網友:滿世界小人兒手舞足蹈

雲南人吃菌中毒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網友:滿世界小人兒手舞足蹈

又到了一年一度全國人民等著聽“雲南人吃菌兒中毒看見跳舞小人”新聞的季節了。

雲南人到底有多喜歡吃菌?到底是怎樣的美味,能叫雲南人如痴如醉、生死相許?來看看網友是怎麼說的...

雲南人吃菌中毒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網友:滿世界小人兒手舞足蹈

@amala-vij:每個雲南人身邊都有一個吃菌中過毒的朋友,雖然身邊很多這樣的例子,但還是有很多人禁不住誘惑,夏季不吃菌一年就白過了

@潛龍勿用易小暢:不吃菌的雲南人算雲南人嗎!!從小吃到大沒中過毒,希望這個夏天過得去……老人們都說這是命,一桌子吃菌的,有的毒死了有的屁事沒有,反正每年七八月總要死那麼幾個

@vikalpa:雲南人罵人是瘋子會說“你怕是吃著菌兒了!”可見中毒普遍!哈哈哈!

@老燜肉:中毒的時候覺得頭有水缸大,手腳像火柴,滿桌子小人跑來跑去,電視機頂上長滿30釐米以上的野草,風吹過來一浪一浪的,過癮得很。

@ Kc_笑嘻嘻:數一數,我爸中過、我姑姑中過、我家保姆中過、,我叔叔中過就是這麼拽!但我們還是要吃!

雲南省特有的野生食用菌,生長在海拔2000--4000米地形地貌複雜的立體氣候地。據統計,全世界的菌種類,雲南就佔有一半以上。而雨季又是菌子的最佳生長季,每年的七八月雲南人都會為“菌”瘋狂。雖然以上經歷看起來有點搞笑,但小編還是得提醒大家,吃菌中毒是一件挺可怕的事,嚴重可危及生命。

食用菌專家、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楊祝良說:“頭上戴帽、腰間繫裙、腳上穿鞋,同時具有這3個特徵的菌子不要吃,最安全的是隻吃自己熟悉的菌子,不吃自己不認識的。”同時野生菌的飲食誤區也需注意:

雲南人吃菌中毒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網友:滿世界小人兒手舞足蹈

可食用雞油菌

誤區一:鮮豔的野生菌有毒,顏色普通的就沒毒

顏色與形狀並不能區別野生菌是否有毒,難看的野生菌也可能有毒,顏色鮮豔的野生菌中也有可食用的。雞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紅菌等顏色鮮豔、味美可食;而灰花紋鵝膏、致命鵝膏屬劇毒野生菌,但顏色則為灰白色,並有清香。

雲南人吃菌中毒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網友:滿世界小人兒手舞足蹈

毒菌——灰花紋鵝膏 (圖片來自網絡)

誤區二:野生菌同大蒜一起炒,大蒜變黑就有毒,顏色不變則無毒

大蒜有一定的殺菌作用,辨別毒蘑菇只是民間土法,並無科學依據。據專家介紹,大蒜變色是因為氧化,有些毒蘑菇裡的確有氧化性的毒素,但有些毒蘑菇又沒有這種特性,所以如果大蒜變色,蘑菇有毒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沒變色卻不能證明蘑菇完全沒毒。在食用野生菌時務必小心,用多放大蒜等“土法子”來鑑別野生菌是否有毒的做法根本不科學,甚至是危險的。

誤區三:生蛆、生蟲的野生菌沒有毒

人和昆蟲的生理特徵差別很大,許多劇毒的鵝膏野生菌成熟後同樣會生蛆、生蟲。同一種有毒的野生菌對於人和昆蟲來說很可能是“甲之砒霜,乙之蜜糖”。

雲南人吃菌中毒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網友:滿世界小人兒手舞足蹈

誤區四:有分泌物或者受傷變色的蘑菇有毒

有毒的野生菌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折斷後在空氣中氧化而變色,但是有一些多汁野生菌受傷後有乳汁分泌,顏色也會發生變化,它們不僅沒毒,還可以食用,比如奶漿菌。無毒的菌類分泌物清亮如水(個別為白色),菌面撕斷不變色,可食用的菌類如見手青也是因其觸碰後變青色而得名。

雲南人吃菌中毒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網友:滿世界小人兒手舞足蹈

誤區五:毒蘑菇只要炒熟就不會中毒

毒蘑菇毒素毒性穩定且耐熱,一般烹調方法根本無法破壞,加入其它的作料,比如大蒜、生薑等,也不能破壞毒素。

雲南省衛生紀委關於《防食用野生菌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預警通告提到:野生菌嚴禁涼拌食用,食用野生菌時不要飲酒,以避免所含成份與乙醇發生不良反應引起食物中毒;消費者購買野生菌時,應選擇正規超市、農貿市場採購並妥善保存好購物憑證,不要在散商遊販處隨意購買;食用野生菌後,如出現頭昏、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幻覺等症狀,應及早到附近醫院就診;哺乳期婦女出現上述症狀應暫停哺乳,以保護嬰幼兒安全。

雲南人吃菌中毒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網友:滿世界小人兒手舞足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