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打假打出了產業鏈,也打出了道德底線

人人皆痛恨假貨,國家也一直大力整頓追查,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驅使面前,仍然有不少不法商家鋌而走險以身試法,以次充好,以假亂真謀取暴利,普通消費者或者不知情沒有專業的鑑別方法買了假貨也不知,或者知道了發現維權成本太高自己耗不起而自認倒黴放棄追訴。於是,職業打假人橫空出世,縱橫江湖,幾十年的發展逐步成為另一個地下產業鏈條。通過打假髮財的人數不勝數,職業打假人有一個共同的信仰:在替天行道的同時,還能把錢掙了。既伸張正義又錢財到手,名副其實的名利雙收。不過,錢確是他們打假的終極目標。

中國打假第一人-王海

職業打假打出了產業鏈,也打出了道德底線

職業打假打出了產業鏈,也打出了道德底線

請輸入圖片描述

王海

中國最為人知名的打假鬥士,是王海,多少人印象深刻,早在1995年就號稱中國打假第一人的"壯士"。現在是四個職業打假公司的老闆。2015年,一年中,王海的公司"買了202萬元假貨,賺了400多萬"。 王海更是直言:打假和正義無關,賺了錢才能更高尚。被外界賦予了"打假鬥士"與"權利代言者"光環的王海及王海們,赤裸裸的奔向利益的陣地,讓很多人覺得變味和錯愕。似乎這麼正義感爆棚的事業怎麼就突然落入了庸俗的銅錢堆。現在的打假已經是正兒八經掙錢且掙大錢的買賣了,他們擁有專業化的維權隊伍,精細化的成本與收益衡量,打假範圍乃至目標的確定都是通過精準的功利性篩選而來,如30萬的"打假起步價",有支付賠償能力的金主等等。

不知道什麼時候打假就成為了一個職業,許多人嗅覺靈敏的聞到這個頂著正義頭銜的事業其實也同樣是一個發財的捷徑。逐漸的發展成為了今天一個龐大的群體,只要打開QQ群搜索欄搜索"打假"二字,人數上千的群不計其數。群成員少則幾百人,多則2000人。光在北京,據知情人透露就有多達幾萬人的職業打假客。

職業打假是怎麼打的?

從1995年職業打假人的尚方寶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以來,利用法律賦予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條款,職業打假人就無所畏懼的馳騁任何一個能夠發現假貨的商場,小攤販,到網購開始時轉戰線上,只要有商品存在的地方從不遺漏。

他們的做法很特別。

比如在商場中發現了假貨,打假人就謊稱公司需要訂貨,一次性把貨物買光。

"買貨必須開票,這是證據。"然後起訴代理商,如果代理商跑了,他就起訴商場。

商場一般選擇協商私了。

發展到後來,商家不等職業打假人進行下一步的動作就會主動出擊, "假如我們發現假貨,商家會主動給打假人打電話,說咱們私了,這就打假成功了。"

此外,打假這個圈子也分高、中、低的層次,不同層次操作手段就雲泥之別。

高端打假:屬於遠程操控財大氣粗型,平時自己周遊世界,彷彿置身事外,而前線員工則四處掃貨,一旦發現問題貨物,就幾萬、幾十萬不在話下直接買下,然後叫自己的律師處理,打假成功則數額不菲的鈔票就落入口袋。

中端打假:成立一家公司,公司員工分佈在全國各大城市,隱蔽性高,不易被商家察覺,員工的工作就是不斷搜索問題商家,一旦發現,則業務就來了,團體合作。

低端打假:這些人基本是沒有底線,為了錢無所不用其極,甚至不斷使出下三濫的手段,比如進出各個超市和商場,偷偷把貨物藏在犄角旮旯,或者藏在冰箱、洗衣機等電器裡,用本子記下保質期,當產品過期後,再取出產品,索要賠償。這種打假人在圈內為人不齒。

職業打假打出了產業鏈,也打出了道德底線

請輸入圖片描述

職業打假打出了產業鏈,也打出了道德底線

請輸入圖片描述

職業打假打出了產業鏈,也打出了道德底線

請輸入圖片描述

職業打假打出了產業鏈,也打出了道德底線

請輸入圖片描述

社會上給予職業打假人的評價褒貶不一。更多的消費者把他們當作是英雄,但也有人認為他們就是在藉此為己謀利。職業打假人純粹是為了賺錢,商家給錢,他們就閉嘴,假貨越多他們賺的錢越多,他們希望假貨越多越好,他們打假,不會告訴群眾也不希望群眾知道哪裡有假貨怎麼識別和預防假貨。職業打假人應該如何定位?社會學家夏學鑾將那些以營利為目的的"職業打假人"比做"不良商業生活孕育出來的寄生蟲"。俗語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因為有假,他們才有存活的空間。客觀上來講,這些人對於市場的淨化確實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仍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消費者的代表。當"打假者"以索賠為目的時,也要守住一定的底線。有時候合法與違法之間僅有一線之隔,職業打假就像在打擦邊球,同樣要面臨風險。

打假,入行需謹慎,打的好是英雄,打不好是狗熊,英雄與狗熊皆在一念之間,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心中清明世界安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