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初學者都知道必須要周身放鬆,但不得要領而很難真正做到!

很多習拳者雖深知盤拳須周身放鬆,無一處用力、無一處催滯的要求,卻因不得要領而很難真正做到!

人們往往只知道要放鬆肢體去練拳

這樣從形休動作上。看起來好像很柔和、很優美,但周身或多或少總有一部分並沒有放鬆、尤其是由於內心總在害怕動作做得不夠放鬆、不夠柔和,一顆心老懸著放不下水,周身也就始終處在侷促緊張的狀態中,前輩稱此種練法為“揪著心練拳”、“姿勢不圓”、“沒有腰腿”

太極拳初學者都知道必須要周身放鬆,但不得要領而很難真正做到!

學練者往往將“沒有腰腿”誤解為腰腿的柔韌性差。於是下功夫抻腰拉腿和苦練樁功,練得上身鬆軟、下肢僵硬,因而導致大半截拳的形成,上下氣息不能融會貫通,松腰松腿便無法實現。

其實,實現松的障礙就是行拳者自身急切求松的意圖。人們往往是這樣,越是急切地想放鬆。心情反而就越緊張;刻意追求和意念過重的結果恰恰導致了與真松境界的背道而馳、所以心靜、無為才是實現松的前提和保證;

鬆散通空釋義

練拳首要心靜、心靜非指強令內心鎮靜,而是要使急切求松的心情趨於緩和、坦然和寬鬆。繼而才能進入無慾無求之境界,單一地求松並不能做到真松,意氣在縱向松落的同時伴隨著橫向開展的散是實現松的關鍵。松與散是統一體,不能松就不能散,沒有散也就不能做到松。明白了它們之間這一相輔相成的關係才能進而感知其中的奧妙。

第一步要知道往何處鬆散。

不要認為肩松是要向下松到腰胯,腰胯松是要松到腿足,這樣腿足松就再也無處可松下去。只好承受負荷,從而導致腿足僵滯不靈。此皆為有松無散之弊。不能做到周身上下問時放鬆:

太極拳初學者都知道必須要周身放鬆,但不得要領而很難真正做到!

打個比方,人身好比各樓層都堆滿了糸西的一座樓、鬆散通空的目的是要將充塞於樓內的物品全部騰空,而並非將某一樓層的物品上移或下挪到其他樓層。負荷的轉移只能加重另一層段的載重員,並不能真正做到鬆散。鬆散的意境是將羈困全身的意氣逐層段地鬆開並平行散出身外。這樣才能達到一-身舒適、同時放鬆。這便是縱松、橫散之意的走問。

太極拳初學者都知道必須要周身放鬆,但不得要領而很難真正做到!

如果說“鬆散’’是第一步,即求達全體透空的前提,那麼第二步“通空”才是目的。

將意氣平行散出身外這一過程即與通出相關連,通是散的延伸和發展,不能通出也就不能很好地做到散,散與通也是相互依賴、不能分割的。能夠通出,身體才能逐漸變得空靈。最後,全身猶如空樓一座,筋骨皮肉彷彿都已蕩然無存,這時便手不知其所舞之,足不知其所蹈之,悠然進人無我尤為、全身透空的境界。(以上內容源自魏樹人楊式太極拳術述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