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未来的路还长,先别急着“感谢贫穷”!

作者|风 戈

最近,这个“感谢贫穷”的河北女孩儿刷了屏,一篇《寒门女孩707分考入北大!她写的“感谢贫穷”一文看哭所有人》的文章更是火得一塌糊涂。

孩子,未来的路还长,先别急着“感谢贫穷”!

图片上这位笑容灿烂的女孩,名字叫王心仪,毕业于河北枣强中学。今年高考考了707分,已被北大中文系录取,当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门口之时,她却只身一人在异地打工。因家境贫困,高考结束后,经高中物理老师介绍,她在保定一家辅导机构做辅导员。

01

从小学开始,王心仪就主动帮爸爸妈妈承担家务,经常会下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喂鸡割草,采摘棉花,放羊,春耕时帮妈妈在田间犁地,她在前面拉,妈妈在后面推,深一脚,浅一脚,稚嫩的肩膀过早地帮父母一起扛起家庭的重担。

“心仪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真的替我分担了很多,她像个大人一样照顾我,帮我一起支撑这个家。”提到这,心仪妈妈有些哽咽。

妈妈身体不好,经常感冒,而且一感冒就好长时间好不了,胃不好,经常喝中药。每次妈妈不舒服的时候,王心仪就会在一旁倒水喂药,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并承担起妈妈所有的家务,照顾姥爷和弟弟、做农活等。

苦难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从而使一个人变得坚强和伟大。

过去有一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而现在的“成功人士”都喜欢把自己的过去说成一无所有,几乎每一个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告贷无门,最后忍辱负重,不惜觍颜事敌,终获成功。

流风所及,甚至一篇普通的中学生作文也总是喜欢讴歌母亲的任劳任怨,含辛茹苦,终将自己拉扯成人。

但历经的苦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谁应该对这种苦难负责?做子女的在改善苦难境遇方面做了什么?除非你打算继续让母亲享受苦难,否则,这些现实的问题是不容回避的。

王心仪高中时期做了三年班长。据说,每一个和她做过一段时间同桌的同学成绩都会进步。因为她一直都乐于助人,经常会帮别人解决问题,同学们谁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她都会耐心解答。

王心仪爱好写作,很小就展现出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在刚刚开始住宿生活的时候,由于不适应,想念妈妈,于是把对妈妈的思念写成诗歌。妈妈看完之后非常感动,时隔多年仍然记忆犹新,她还一直叮嘱女儿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发表。

02

苦难并不总是导致伟大。

相反,在很多情况下,它毁坏了人的尊严,伤害了人的心灵,扼杀了天才的创造力。

讲到苦难时,我们都喜欢引用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话:“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但几乎所有的引用者都忽略了前面的几句话:“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

谁也不能说,文王不拘就演不出《周易》,仲尼不厄就写不出《春秋》,屈原留在宫中就不赋《离骚》,左丘眼明就不会写《国语》,孙子脚好就不修兵法,不韦仍是宰相就不编《吕览》,韩非不囚就没有《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圣贤高兴的时候就一定写不成,因而,这是把特殊的历史情境当成了普遍的创造规律。

感谢贫穷,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你让我和玩具、零食和游戏彻底绝缘,却同时让我拥抱了更美好的世界。

我的童年可能少了动画片,但我可以和妈妈一起去捉虫子回来喂鸡,等着第二天美味的鸡蛋;

我的世界可能没有芭比娃娃,但我可以去香郁的麦田,在大人浇地时偷偷玩水;

我的闲暇时光少了零食的陪伴,但我可以和弟弟作伴,爬上屋后高高的桑葚树,摘下紫红色的果子,倚在树枝上满足地品尝。

谢谢你,贫穷,你让我能够零距离地接触自然的美丽与奇妙,享受这上天的恩惠与祝福。

我是土地的儿女,也深深地爱恋着脚下坚实而质朴的黄土地;我从卑微处走来,亦从卑微之处汲取生命的养分。

感谢贫穷,你赋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永不低头的气量。农人们都知道,播种的时候将种子埋在土里后要重重地踩上一脚。第一次去撒种,我也很奇怪,踩得这么实,苗怎么还能破土而出?可母亲告诉我,土松,苗反而长不出来,破土之前遇到坚实的土壤,才能让苗更茁壮地成长。

长大后,当我再次回忆起这些话,才知道自己也正是如此了。当我们从一开始便遇到阻碍与坎坷,当命运看似在刁难自己,不要怀疑,她只是想让你茁壮成长。

03

苦难不值得歌颂和感谢。

有些人喜欢描摹成功人事曾经遭遇的不幸,以为越不幸,他们的人格就越伟大。最终给人一个印象:这些人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不是靠他们自身的才华和努力,而是靠苦难本身的孕育。

这不但无法解释何以有像歌德、泰戈尔这样命途顺遂的天才,反而有可能推出一系列荒谬的结论——

如果说苦难对一个人有帮助的话,那么楚怀王就成了推动中国文学事业发展的功臣,因为如果没有他的迫害和放逐,就没有屈原的《离骚》和《九章》;汉武帝就成了支持史学研究的好领导,他虽然没有给司马迁拨经费,但如果不是他阉割了司马迁,司马迁可能就写不出《史记》;皇权专制就是好,要是没有政治的黑暗和腐败,李白、苏轼、关汉卿就不会留下那么多牢骚满腹的诗篇;甚至奴隶制也不坏,要是没有秦始皇的皮鞭,奴隶们哪会心甘情愿地修长城、筑皇陵……

为了让这些才子俊逸写出(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最好让楚怀王、汉武帝、始皇爷爷做得更糟糕些——正如一部汽车,动力越大,牵引力就会越大——作为读者,我们自然就会收获得越多。

孩子,未来的路还长,先别急着“感谢贫穷”!

然而,任何人都没有权利要求别人牺牲他的利益甚至生命,来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需要,哪怕被要求者是古人或外国人。

我和小我一岁的弟弟相继踏上了求学路,又给家中添了不少经济负担。母亲由于身体原因,更因为无人料理的农活及生活难以自理的外公,而无法外出工作。只能靠父亲一人打工养家糊口。父亲工作不稳定,工资又少的可怜,一家人的日常花销都要靠母亲精打细算,才勉强让收支相抵。

我和弟弟也十分听话,从不吵着要新衣服、新鞋子。不过,班上免不了有几个同学嘲笑我磨坏的鞋子、老气的衣服、奇怪的搭配。记得初一一个男生很过分地嘲弄我身上那件袖子长出一截的“土得掉渣”的棉袄,我哭着回家给妈妈说,她只说了一句:“不要理他,踏实做事就好。”

是的,何必纠结于俗人的评论,那不过是基于你的外表与穿着,若他无法看到内里的自我,不睬他也罢。人生的路毕竟不是走给别人看的。那件衣服我穿了初中三年,那句话我也记到现在。

除了衣着,上学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交通。低年级可以在村里上,但升到三年级,就只能去乡里的学校。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我坐在后座。弟弟只能坐前面的梁上,两条腿翘起来。别人眼中近乎是“演杂技”的样子,竟让弟弟坚持了三年。当时到乡里的路破的不成样子,水泥板碎成一片一片,走起来坑坑洼洼,一到雨天还会积很多水。可妈妈每天接送,从不误时。

其实本可以让我们寄宿在学校,一周接送一次,但乡里学校的伙食实在很贵,妈妈又心疼正在长身体的我们,却苦了体弱的自己。有时候免不了要让我们下车跑一会儿。于是,每天上学跑上一公里就成为了我和弟弟的锻炼方式。记得一次下大雪,雪积了有一尺厚,车子出不了门,妈妈裹着棉袄,顶着风,走到学校来接我们,一路上也不知道有多少雪融化在母亲的脸上。但我和弟弟兴奋的不得了,一边玩雪,一边和妈妈说着今天学到的新知识。我们三个人就这样一直走到天黑才到家。

孩子,未来的路还长,先别急着“感谢贫穷”!

王心仪的小弟弟

04

一切没有选择的行为,在道德上都是没有价值的。

表扬一个太监守贞操,就像我们表扬一个下岗工人勤俭节约、一个农民衣着朴素一样没有意义。

只有当我们可以依照自己的良心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时,我们的“牺牲”才是有价值的。

也就是说,善恶在个人不能负责的范围内是没有意义的。

一件我们完全不能把握的事件,在道德上就既没有机会获得好评,也没有机会招致恶损。

在皮鞭和棍棒下被动地从事一件他完全不得已的工作,和顶住舆论的压力,毁家纾难,成就一项他认为有价值的事业,这二者是有天壤之别的。

我们已经习惯把一切问题“泛道德化”——

一座偌大的城市十里不见厕所,市民忍耻到墙角排泄,论者归结为“素质低”,而全然不管市政当局的不作为;

一个乡村教师三十年如一日,省吃节用,自费买砖,亲自手提肩背,将一座学校背上山,媒体高度赞扬“刘老汉”的“主人翁精神”,而只字不提教育部门的失职对一个老人的身心摧残;

一个乡村的女邮电员工资不够坐车,步行穿山,独自往返数百公里,好多地方要靠溜索穿越,记者采访完毕,只是一个劲地称赞她的任劳任怨……

这种冷血文化培养出的冷血道德,鲁迅称之为“瞒和骗”。

“瞒和骗”的要诀在于,闭上眼睛,绕开真实人生,把一切需要改良的现实问题转化成一个无私奉献的道德自律问题,然后用形而上的空洞抒情代替形而下的技术改进。

苦难和苦难的制造者就这样一起消失。

“亡国一次,即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鲁迅《论睁了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