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區開啓智慧養老新模式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社區養老問題日益突出。吉安市吉州區古南鎮街道太平橋社區藉助當前老齡服務市場快速發展的契機,在全省範圍內率先引入社會養老機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以高齡老人(80歲以上)和特殊群體老人(即分散特困供養的“三無”老人、困難低保老人、重度殘疾老人等)為服務對象,專業養老企業從事養老服務工作,達到了服務內容人性化、服務方式智能化、服務效率大大提高的效果,打造了具有吉州特色的養老工作模式,大幅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一是人性化提供服務產品。當前,太平橋社區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分為線上與線下兩部分。線上以公司配送的老人機為載體,為服務對象提供系統建檔、一鍵緊急按鈕接入、遠程定位等服務,目前在中心城區範圍內累計發放老人機3832部。線下為服務對象提供助餐、助潔、助浴、助行、助購、康復護理、精神慰藉及門店免費健康體檢等服務。自2018年年初以來,累計為671名老人提供了1342次2061小時上門服務。通過線上線下服務,強化了資源配置整合力度,有效滿足了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需求,使智慧養老的服務產品更趨向於人性化及個性化。

二是智能化開展養老服務。智慧養老通過採取“互聯網+養老”模式,突破了傳統養老模式供需滯後、不對稱的瓶頸,為及時高效開展養老服務提供了可能。例如,通過老人機、老人鞋、手錶等便攜式定位設備,老人一旦發生意外或摔倒等情況,能夠第一時間發起求助,由智慧養老企業工作人員或社區服務人員第一時間提供救援幫助,為老人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通過安裝智能視頻設備,老人可與簽約醫生實現遠程問診,家屬可遠程瞭解老人的生活健康狀況。

三是高效化提升服務水平。運用信息技術和適老化智能設備,緩解了當前護理人員不足、護理費用過高等問題,降低了人力、時間成本,提高了服務效率。依託智慧養老系統,可隨時查詢老人的基本信息(含過往病史等情況),有助於智慧養老企業提供精準便捷的養老服務。通過實時上傳服務前後現場對比圖片、民政部門定期回訪抽查、發放測評問卷等形式,建立了科學的監督考核機制,促進企業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供稿:中共吉州區委老幹部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