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或被「賣身」 青桔單車祕密抵京

掙扎獨立的ofo似乎難逃被收購的命運。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ofo涉及的收購談判已經接近尾聲,收購ofo的公司以滴滴為主。不僅如此,滴滴有意將投放市場的小黃車置換成自己的品牌青桔。

從2015年高校中孕育而生的90後創業公司,ofo這輛“單車”已經叱吒風雲三年多,然而,共享單車行業瘋狂吸金的同時,很難獨自造血盈利的難題懸在眾多行業參與者的頭上,以至於2017年的冬天,共享單車淡季擊垮了幾乎所有的業內企業。期間不斷有中小平臺宣佈退出市場或停止運營,而兩大巨頭也因為無法承壓,摩拜被美團收購,ofo則一直在尋求獨立發展的出路。

在不斷爆發的危機當中,最嚴重的當屬資金問題。而對於現在的ofo來說,“賣身”或許就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ofo或被“卖身” 青桔单车秘密抵京

5萬輛青桔單車抵京等待

雖然收購事宜被ofo官方否認,但與滴滴、ofo合作的物流公司早已事先知曉了收購事宜,並在秘密做著準備工作。一位負責滴滴青桔、ofo城際物流的天津物流公司負責人向《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為置換部分北京的小黃車,天津富士達自行車有限公司與滴滴計劃生產15萬輛青桔單車,目前已經生產5萬輛,並已運抵北京等待。“滴滴駐工廠的經理說,現在已經收購完了,未來可能希望置換一部分ofo的單車給青桔。”

ofo或被“卖身” 青桔单车秘密抵京

之前,ofo天津欠款嚴重,被ofo拖欠款項的某物流公司李勇(化名)向記者表示,ofo的物流款項還款已經有六成,目前還在逐漸還款的過程中。“收購的時候欠款不能太多,所以ofo近期回款還是挺多的。但不是全都還完,大家都是隻被還了一部分。估計是收購之前債務必須清了,不然影響他出售的價格。”

一位不願具名的共享單車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ofo的收購以滴滴為主。而滴滴這樣做是為了上市,而且青桔在天津等地一直沒有大規模的進入,加上各大城市已經限制共享單車的數量,要增加已經很困難,收購ofo之後,青桔能通過置換市場鋪設各大城市。

“現在的ofo與摩拜被收購之前的狀態很像。”一位不願具名的單車業內人士總結了近期ofo整體給業內的感覺:ofo的業務和活動很多都暫停了。“(天津)之前每年都和消防部門做活動,今年也不做了。8月初,福州的ofo辦事處暫停運營了。”上述業內人士表示,ofo離職人員也比較多,有的人並不看好ofo未來,也不知道收購的消息,有了好的機會就離開了。

近期,有媒體報道援引共享單車業內資深人士稱,ofo涉及的收購談判已經接近尾聲,與此前不同的是,這次是滴滴與螞蟻金服聯合出資收購,同時還將另外承擔ofo 的2億美元的債務。該人士進一步透露,目前滴滴和螞蟻金服已經與ofo簽署了框架協議。

《中國經營報》記者就此向ofo方面核實此事,ofo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上述消息不實。而本報記者同時向滴滴、螞蟻金服方面相關人士核實,其均表示稱“ofo已經澄清”,其他的事情並不清楚。

“賣身”倒計時

ofo創始人戴威將企業的現階段稱為“至暗時刻”不無道理。除了資金鍊緊張、拖欠供應商款項,從年初開始的“籌資”“被收購”傳聞一直不斷。7月底,就有消息稱滴滴對ofo的收購已經接近尾聲,但雙方還在就收購的價格持續拉鋸。彼時,該消息亦被ofo否認。在ofo澄清上述報道後不久,又有媒體報道稱,從多個信源處獲悉,ofo“賣身”已成定局。

根據資料顯示,今年3月,工商信息顯示,ofo創始人戴威通過動產抵押方式,先後兩次將其資產共享單車作為質押物,換取阿里巴巴共計17.7億元的借款。

記者查閱資料瞭解到,第一筆質押發生於2018年2月5日,位於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四地的共計4447572輛自行車被作為資產,抵押給了“上海雲鑫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債權數額為5億元。第二筆質押發生於2018年2月12日,抵押物為浮動數量的共享單車,抵押權人為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債權數額為12.66億元。此外,阿里巴巴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的年報披露了對ofo小黃車的持股比例。

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阿里巴巴完成對ofo小黃車3.43億美元(22.72億人民幣)投資,持有ofo大約12%的股權,螞蟻金服也是ofo的股東。

“ofo內,創始人戴威和滴滴出行都有對公司決策的一票否決權,阿里融資一直沒到位,可能是滴滴出行不同意的原因。”上述不願具名共享單車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戴威股權稀釋,所持股權僅有個位數。

在ofo為融資、收購之事困擾時,今年上半年發生了多起改變共享單車行業的事件。先是1月份小藍單車拿到了“復活卡”被滴滴收購;4月份,摩拜擁抱美團,納入王興麾下,隨後將打包赴港IPO。

盈利成單車心頭病

被收購的命運或許已成定局,在業內人士看來,共享單車行業的併購重組為大勢所趨。

獨立分析師唐欣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談到,目前共享單車行業尚未找到符合自身情況的盈利方式,因此尋求資本支持仍然是共享單車運營商謀求生存的重要方式。而ofo的盈利能力是短板,嚴重製約估值。

ofo或被“卖身” 青桔单车秘密抵京

剛剛過去的2018年上半年,共享單車行業迎來大洗牌,由曾經的ofo與摩拜兩強爭霸演變為如今的三國殺:哈羅單車、摩拜和ofo。然而最近的ofo卻不好過,資金緊張、高管離職、業務關停、“賣身傳言”等無一不透露著處境之艱難。

2016年11月,ofo在新加坡打響了出海的第一槍,此後,ofo開始了瘋狂的“出海大躍進運動”。據不完全統計,ofo在新加坡、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奧地利、捷克、意大利、日本、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荷蘭、俄羅斯、西班牙、葡萄牙、泰國、以色列等全球十多個國家推出了小黃車服務。

曾經的輝煌彷彿近在昨日,而如今ofo海外市場正面臨全面收縮的境地,進入7月份, ofo又接連退出包括美國、澳大利亞、以色列、捷克、法國、德國、意大利、印度、西班牙等十餘個國家的數十座城市,全面關閉當地小黃車業務,全球大規模裁員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擺在ofo面前,除了被收購以外,是否有第二條路?其實,作為ofo的早期投資人,金沙江創始人朱嘯虎在去年年末一直主張摩拜和ofo的合併。雖然因兩家創始人都不同意而不了了之,但是現在來看,這似乎是ofo最後一次機會。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一個月前雙方就在談判,目前主要在收購價格上拉鋸。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陳禮騰表示,現在共享單車的資本熱度大不如前,更是留下了諸多問題尚待解決,時間拖得越久,其價值或許會更低。對於收購傳言,滴滴對於ofo的迫切度應高於螞蟻金服。而若小黃車置換完成,對於ofo單車來說是一個資源的浪費,其品牌形象也將受到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