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推進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訪甘肅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仁健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访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部署。甘肅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脫貧任務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著一定的特殊性。近日,甘肅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仁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提出,統籌聯動、互促共進,做好甘肅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兩篇大文章。

記者:甘肅脫貧攻堅量大面廣任務重,是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同時,甘肅農村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在“三農”事業發展多個方面存在短板,請您談一談甘肅在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上有什麼總的考慮?

唐仁健: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鄉村振興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並系統全面地闡述了實現鄉村振興的“七條道路”,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山東代表團討論時提出“五個振興”,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重要指示,中央正式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這些都把鄉村振興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高度。我理解,鄉村振興戰略既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某種程度上也是振興中華農耕文化、統籌城鄉發展的總抓手,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戰略智慧和信心決心,對我們來講,無疑是一種工作方向的指引、路徑的導航。

從一定意義上講,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版”,鄉村振興是脫貧攻堅的“升級版”,兩者在目標上契合一致、任務上交織疊加、推進上相互融合。甘肅省“三農”工作發展整體滯後,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低,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0%,而且全省貧困人口還有189萬,在全國排第7位,貧困發生率為9.6%,高於全國6個百分點,在全國排第4位。鄉村振興之路怎麼走?脫貧攻堅怎麼抓?我們感到,只有兩項工作一起抓,兩篇文章一併做,舉全省之力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才能為進一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基礎,促進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良性互動、有機結合。

落實到具體工作上,就是要堅持統籌聯動、互促共進、同向發力,紮紮實實抓好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剛剛審議通過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和《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落實,進一步夯實精準幫扶、產業扶貧、各方責任、基層隊伍、工作作風五個基礎,促進貧困群眾早脫貧、早致富,推動貧困鄉村快發展、快振興,一步一個腳印地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要求邁進。

記者:產業興,則鄉村興。甘肅在推進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中,對產業振興這一核心命題是怎樣考量和定位的?

唐仁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部署鄉村振興戰略,第一條就是“產業興旺”,習近平總書記“五個振興”重要指示,第一個就是產業振興,這個提法相比之前的“生產發展”,更加突出了產業的基礎性地位和支撐性作用。這既是隨著國情社情農情深刻變化的一種認識演進,也是針對“三農”工作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進行的一次實踐創新。從甘肅的情況看,貧困人口中需要產業扶持的35.5萬戶、147.55萬人;超過一半的貧困村產業沒有龍頭企業帶動,集體經濟“空殼村”佔了39.7%;50%的貧困家庭沒有增收產業或產業培育效果不明顯,無論脫貧攻堅,還是鄉村振興,都是難在產業滯後,重在產業振興,都得靠實打實的優勢產業來支撐。因此,我們把產業振興作為推進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最有力“把手”,優化政策設計、細化著力重點、強化措施保障,讓群眾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

具體怎麼幹?大的是六個方面。一是緊盯主攻方向。我們立足甘肅“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的資源優勢,明確了主攻“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產業,正在統籌良種、基地、技術指導、品牌打造等關鍵因素,實實在在地把該養的養起來、該種的種起來,讓特色產業在全省遍地開花。二是加大資金投入。今年已經整合了119.11億元資金,支持貧困戶發展產業、入股合作社和龍頭企業。

同時,還通過建立擔保基金、風險補償金等規範有序的方式,設立了1000億元的特色產業發展工程貸款,500億元的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和500億元的農產品收購貸款。三是培育經營主體。通過“外引”和“自建”兩種模式招引龍頭企業,目前已引進海升集團、德青源等龍頭企業,8月底前將新建合作社2000個,實現貧困村全覆蓋。四是強化風險保障。初步構建了“3+1”的保險保障體系,即保險保本墊底、入股分紅保底、公益崗位託底和低保政策兜底。特別是針對易發頻發的自然災害和日益突出的市場波動“兩個風險”,正在加快完善農業災害保險和目標價格保險。五是加快物流配套。安排2億元的專項扶持資金,加快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在48個貧困縣846個貧困村新建果蔬保鮮庫975座,為209個貧困村購置箱式冷藏車,實現有需求的貧困村全覆蓋。六是構建營銷體系。已成立甘肅省農業扶貧產業產銷協會,搭建了我省特色農產品走出去的高層次平臺,吸引了省內外225家企業為第一批會員單位,積極對接京津滬、粵港澳、成渝地區、東西部扶貧協作區等大市場,讓隴字號優質農產品走進千家萬戶。同時,我們發揮70%的旅遊資源集中在鄉村的優勢,堅持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田園風光為韻、以村落民宅為形、以生態農業為基,突出鄉村的“土氣”“老氣”“生氣”“朝氣”,推動鄉村旅遊以燎原之勢發展,讓隴原鄉村成為最美的風景。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振興”當中,生態振興對甘肅來講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對此,甘肅是如何把握的?

唐仁健:甘肅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生態環境保護上我們走過彎路,祁連山生態環境破壞問題給我們的最大教訓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的經濟增長得不償失,是死路一條;最大警醒是,絕不能在祁連山這樣的“母親山”、黃河這樣的“母親河”上動心思、打主意,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構建具有甘肅特色的生態產業體系,堅持走綠色發展崛起之路。所以,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我們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緊扣“生態宜居”要求,持續抓好祁連山和全省其他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大力實施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紮實推進全域無垃圾3年專項治理行動,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推進農村“廁所革命”,下實手解決道路難行、院落破舊、垃圾亂堆、人畜混居等突出問題;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淨土保衛戰”,努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淨的美麗甘肅。同時,我們注重教育引導群眾自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增強生態保護意識,守護好家門口的綠水青山、原始風貌。總之,我們要讓綠色成為隴原鄉村最美的底色。

記者:鄉村振興的主體是農民,甘肅在實施鄉村振興上將如何激發農民的內生動力?

唐仁健:農民是鄉村的主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僅不能讓農民“缺席”,還要讓農民“登臺演戲唱主角”。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性?我們的著眼點是五個方面。一是強化抓好基層組織。圍繞提高能力水平、改善待遇,對鄉、村兩級幹部隊伍、駐村幫扶力量進行調整配強。發揮村“兩委”班子、駐村幫扶工作隊、村“第一書記”“三支力量”的作用,著力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二是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把自治、法治、德治結合起來,健全村民議事、村民理財小組,建立村務監督機制,促進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三是發揮新鄉賢文化作用。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新鄉賢文化,積極發揮新鄉賢在鄉村振興,特別是在鄉村治理中的正面帶動作用。四是突出核心價值引領。宣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推進“扶智”“扶志”,推廣積石山“兩戶見面會”做法,讓身邊人說身邊事,身邊人教身邊人。按照頭雁帶動、村民自律、城鄉聯動、區域共治的思路,下決心治理高價彩禮等陳規陋習。五是推進鄉村共建共享。探索成立鄉村水電路等公益設施管護基金和村民管護理事會,設立鄉村保潔員、護林員、護路員、護電員、防火員、救災員等公益性崗位,發揮村民在鄉村公共設施建管中的主體作用,也讓群眾從中得到實惠。

甘肅的鄉村大有希望,甘肅的發展大有可為,隨著鄉村振興戰略與脫貧攻堅的融合推進,一個經濟發展、山川秀美、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幸福美好新甘肅,將逐步呈現在世人面前。(來源:農民日報)

如果您有任何建議、意見或更好的素材,請聯繫我們……

E-Mail:[email protected]

新浪、騰訊:@隴南農辦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访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