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政協委員郭旭濤:加強運用新媒體手段引領青少年思想

專訪政協委員郭旭濤:加強運用新媒體手段引領青少年思想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新媒體正憑藉其高效便捷、內容豐富、實時參與的特有優勢,迅速搶佔傳統媒體覆蓋的群體和市場,尤其對青少年的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等各個方面產生了深刻影響。在2018年河北兩會期間,中國青年網就運用新媒體手段實現青少年思想引導等課題專訪了河北省政協第十二屆委員會委員郭旭濤。

專訪政協委員郭旭濤:加強運用新媒體手段引領青少年思想

河北省政協第十二次委員會委員郭旭濤。 中國青年網記者 姜文山 攝

中國青年網:網絡新媒體逐漸滲透到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青少年在使用網絡新媒體方面有哪些特點?

郭旭濤:有三方面基本特點。第一,大量人群聚集於網絡。關於網絡新媒體,我們常說"兩個80%、一個90%、一個100%",即全國7.1億網民中,青年佔80%;全部互聯網從業者中,青年也佔80%;當代青年獲取有效社會信息的90%來源於網絡新媒體;20至29歲的青年100%上網。

第二,獲取信息來源於網絡。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和互聯網、移動電視、手機新聞等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由傳統媒體轉向新媒體。據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底,河北省網頁數量為119178個,新聞網站44家,新浪網、騰訊網法人微博914個,網民總數達3731萬,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已經越來越側重於網絡。

第三,學習生活依附於網絡。以"河北共青團"微信公眾號為例,2017年,發文535篇,閱讀總量744萬+,點贊總量6萬+。特別是經騰訊清博指數大數據系統分析,河北共青團2017年發佈的一系列文章,其中關鍵詞"中國"、"國家"分列第一、第二,說明河北共青團通過微信這一新媒體實現了對青少年愛黨愛國的有效引導。新媒體增加了青年資源渠道和信息容量,使青年擁有更加多元、靈活的學習生活方式、方法。

中國青年網:如何利用新媒體手段正確地引導青少年思想?

郭旭濤:首先,要強化陣地意識,牢牢掌握新媒體的主導權和治理權。各級宣傳、教育、文化、共青團等部門要增強主動性,積極佔領網絡陣地,建設一批符合青少年成長需要的網站,廣泛開通官方微博、微信平臺,實現相互鏈接、資源共享、相互支持。

堅持依法管網用網,制定完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加強對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媒介素養訓練。開展網上輿論鬥爭,嚴密防範和抑制網上攻擊滲透行為,組織力量對錯誤思想觀點進行批駁。

其次,廣泛整合資源,加強青少年媒體素養教育。面向青少年宣傳普及互聯網法律法規知識和安全上網健康用網常識,提升青少年網絡素養和法制意識,形成科學、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網習慣。發揮家庭教育引導和監督作用。家長要學會引導學生科學合理使用新媒體。發揮共青團、婦聯及社會組織的社會教育作用,引導青少年在網絡上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國青年網:與傳統媒體相比,您覺得在建設網絡新媒體方面如何做,以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

郭旭濤:加快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提升新媒體工作影響力。宣傳、網信、教育、文化、共青團等部門突出特色,開發有影響力、吸引力的文化產品,組織有意義的網絡活動。

省內主流媒體發揮在內容生產方面的優勢,生產、傳播更多具有權威性、專業性、影響力的內容,引領網上輿論風向標。

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和社會組織生產和推出健康積極的音樂、視頻、公益廣告、電子讀物、動畫動漫、網絡遊戲等文化產品,利用好論壇、網評、博文等網絡互動模式,用網言網語說網事網情。

中國青年網:在宣傳思想工作者的隊伍建設與管理方面,您有哪些建議?

郭旭濤:加強宣傳思想工作者隊伍建設和培訓力度。注重在黨政幹部、志願者、大學生村官、網絡大V及意見領袖、新聞記者、新媒體從業人員、行業自組織中挑選一批骨幹精英和新媒體人才,發動他們到社會輿論活躍的網絡空間,理直氣壯、旗幟鮮明地發出內容真實客觀、具有思想內涵、形式鮮活生動的"好聲音"。

針對新媒體變化"新"、發展"快"等特點,進一步加強宣傳思想工作者隊伍建設和新媒體人員培訓力度,通過舉辦新媒體培訓班、研討會、學習交流等,不斷提升宣傳思想工作者和新媒體人員的宣傳引導能力和水平。

組織影響力較大的網絡文明志願者、網絡達人等撰文附圖,在網絡輿論引導中發揮作用。積極培養民間意見領袖,引領網上新型知識分子,吸納網絡精英推手,積極發表具有權威性的社會主流意見,傳播正能量,倡導主流價值觀。

加強省內新媒體企業黨建、團建工作力度,摸清底數,創新方式,重點推進,同時積極發揮黨建帶團建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