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梁家河》,爭做好公僕(三)——東馬村黨委書記張雲鋒讀紀實文學《梁家河》有感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堅持在忙碌的農活--黃花菜採摘加工收購和村務黨務工作的間隙擠出時間,用心認真閱讀了紀實文學《梁家河》。自從拿到這本書到現在已經通讀了一遍、精讀了一遍,感觸非常多,也深深地被事蹟和史實所打動。《梁家河》書中大量的原始圖片資料真實再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陝北黃土高原貧困的梁家河與社員群眾一起開荒、種地、放羊、鍘草、挑糞、拉煤、打壩,闖過了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的情景。在梁家河插隊的七年,青年時期的習近平同志與當地群眾打成一片,一塊苦、一塊過、一塊乾的過程中,實現了從迷茫彷徨到充滿自信的轉變,他說“我人生第一部所學到的就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的確是這樣,七年青春時光,在陝北這過去千百年來的荒原地方,習近平同志不畏困難,不折不撓的頑強意志和自強不息,志存高遠的赤子情懷,把群眾關切的涉及群眾利益的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生計生活事情抓好乾好,他帶領群眾建起了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和第一家代銷店。體現出了少有的“敢吃第一個螃蟹"的智慧遠見和勇氣。

學習《梁家河》,爭做好公僕(三)——東馬村黨委書記張雲鋒讀紀實文學《梁家河》有感

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艱苦磨礪,使得他從思想上脫胎換骨,在逆境中汲取精神力量,特別是在勞動中向勞動人民學習,在艱苦中汲取渾厚養分,尋找力量源泉。總書記始終對基層群眾有著深厚的感情。七年知青歲月的所樹立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初心,奠定了他治國理政的立足點,形成了他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出發點。兩次回到梁家河,見到梁家河村民,關心老百姓的收入養老和醫療等基本生活問題,非常有親和力接地氣,更使得他把人民過上幸福生活作為治國理政的目標。

學習《梁家河》,爭做好公僕(三)——東馬村黨委書記張雲鋒讀紀實文學《梁家河》有感

作為黨的最基層組織的黨委書記,我看到在數十年前,在我國科技文化還發展比較落後的時期,習總書記就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站在群眾的角度,群眾有怎樣的需求就去闖去幹,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我受到了一次深刻而觸及靈魂的精神洗禮。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我國文化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有了很大的發展,做好農村、農業、農民的各項工作條件非常有利,特別是脫貧攻堅進入深水區,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抓好基層黨建、推進脫貧攻堅、統籌兼顧全面搞好各項工作,讓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有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切實壯大集體經濟,想方設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做廣大群眾的貼心人,做致富路上的帶頭人,尤其是在思想上、行動上要與黨同向、同心、同步,保持中國共產黨人的先進性、純潔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同時要見賢思齊,努力工作開闊視野,向先進學習。作為新當選的黨委書記,要敢於擔當、克服困難,團結帶領村黨委一班人,求真務實,紮紮實實幹事,清清白白做人,把鎮黨委交辦的工作任務完成好,讓黨組織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

學習《梁家河》,爭做好公僕(三)——東馬村黨委書記張雲鋒讀紀實文學《梁家河》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