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書香榆林》:紀實文學《樑家河》廣播連播:第一部分“樹高千尺忘不了根”第四篇《鄉親們過上了好日子,他舒心地笑了》

《書香榆林》:紀實文學《梁家河》廣播連播:第一部分“樹高千尺忘不了根”第四篇《鄉親們過上了好日子,他舒心地笑了》

《書香榆林》:紀實文學《梁家河》廣播連播:第一部分“樹高千尺忘不了根”第四篇《鄉親們過上了好日子,他舒心地笑了》

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

——習近平

《书香榆林》:纪实文学《梁家河》广播连播:第一部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第四篇《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他舒心地笑了》

樹高千尺忘不了根

榆林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廣播《書香榆林》節目連續播出紀實文學《梁家河》,歡迎收聽!接下來請聽紀實文學《梁家河》第一部分“樹高千尺忘不了根”第四篇《鄉親們過上了好日子,他舒心地笑了》

《书香榆林》:纪实文学《梁家河》广播连播:第一部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第四篇《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他舒心地笑了》

2015年2月13曰,習近平總書記回到梁家河

鄉親們過上了好日子,他舒心地笑了

幾步一停留,一語幾深情。梁家河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都讓習近平念念不忘。

梁家河至今還保留著寨子溝、埋老渠、牛家峁、白家山、木瓜山五座土壩。一座座大壩,一塊塊壩地,依然在講述著習近平當年帶領鄉親們為了吃飽飯而戰天鬥地的故事……

地處木瓜山的“知青淤地壩”,這塊夾在山溝裡的平地,就是當時的大隊黨支部書記習近平帶領社員打壩淤出來的良田,如今仍然造福著梁家河的鄉親們。

《书香榆林》:纪实文学《梁家河》广播连播:第一部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第四篇《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他舒心地笑了》

“迎兒”王憲軍和習近平一起回憶當年打壩時的勞動場景,越說越動情,他流利地背誦出當年習近平為大家編寫的“戰鬥口號”:

決戰一九七四年,

幹部帶頭抓路線,

群眾都是英雄漢,

……

打壩一座迎新年。

“40年啦,你還記得!”習近平感慨地說,“那時打壩,我們根本就沒有考慮到身體會留下什麼後遺症,一挽起褲腿就跳到帶有冰碴兒的水裡。”有一段時間,天一變涼,習近平就腿疼,那是打壩留下的病根。

《书香榆林》:纪实文学《梁家河》广播连播:第一部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第四篇《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他舒心地笑了》

“當年的壩地有沒有損毀過?”習近平問。

“損毀過,後來又修好了。”石春陽回答。

習近平仔細察看了壩地的溢洪道和石頭壘起來的護壩坡,囑咐石春陽要加強管理和排查,雨季時要注意大壩的安全。

聽說木軍塬上發展起蘋果園,收入可觀,習近平堅持要去看一看。木軍塬是梁家河村較遠的一塊地,當年送一趟糞得一兩個小時。那時一顆汗珠摔八瓣,“種一帽殼簍兒,收一鞋殼簍兒”的土地,現在種蘋果能給“小夥伴”們帶來如此豐厚的回報,習近平當然要親眼去看一看,心裡才踏實。

昔日的羊腸小道已經變成寬闊的柏油路。驅車到了木軍塬上,整齊的蘋果園展現在眼前。習近平邊走邊問:“隨娃,這是誰的果園?”

石春陽說:“現在看見的這塊是我的,有三畝;前面的那塊是張衛龐的,有十來畝呢。”

“三畝能收多少錢?”

能收三萬多。

“一年投入多少?”

“現金投入就是一千來塊。”

聽了石春陽的回答,習近平非常欣慰,對隨行的延川縣委書記劉景堂說:“效益不錯,要好好抓下去。”

《书香榆林》:纪实文学《梁家河》广播连播:第一部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第四篇《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他舒心地笑了》

劉景堂把全縣的蘋果栽植情況向總書記做了彙報。

“村民都懂種蘋果的技術嗎?蘋果銷路怎麼樣?有農貸嗎?”習近平細細問著,劉景堂一一做了回答。

得知梁家河大力推廣蘋果種植,發展專業化養殖,人均純收入達到9600元,家家戶戶通了自來水和互聯網時,習近平舒心地笑了……

聽眾朋友,您剛才聽到的是紀實文學《梁家河》的第一部分“樹高千尺忘不了根”第四篇《鄉親們過上了好日子,他舒心地笑了》。

《书香榆林》:纪实文学《梁家河》广播连播:第一部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第四篇《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他舒心地笑了》《书香榆林》:纪实文学《梁家河》广播连播:第一部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第四篇《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他舒心地笑了》

播講者:孫燕妮 榆林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訪談類節目《直播榆林》主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