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數十萬農民「離職回鄉」捉這種「害蟲」,有人靠這掙了上百萬

雖然已經立秋幾天了,山東多地仍然是“燒烤模式”和“蒸煮模式”,多地氣溫達37度以上,從事戶外工作的工人頂烈日、迎熱浪,高溫下堅守施工。但是在很多工地、“勞務工人”卻處於無人可用的境地,很多農民工“返鄉”。但是“返鄉”的原因卻不是因為“天熱”,因為他們要去回家捉“害蟲”——蛐蛐。

貴比黃金的害蟲蛐蛐,一條近萬元

都知道現在黃金價格一克 300+ RMB,但是與蛐蛐比起來,黃金真是太便宜。蛐蛐(蟋蟀)以釐(重量)為單位,其中,1釐約等於0.0934g,而現在一個 8 釐重的蛐蛐(蟋蟀)能賣到5000——25000元,也就是1g蛐蛐的價格約在6700——2.5萬元。是不是比黃金貴的多呀。

山東數十萬農民“離職回鄉”捉這種“害蟲”,有人靠這掙了上百萬

也正是因為天價蟋蟀的誘惑,每年這個時節,在外打工的當地人都會紛紛返回老家,開始他們的“尋寶”路,很多村民常年在外做鋼筋工,而這個季節他們都會從工地返回老家捉蟋蟀,“鋼筋工一天二百多塊錢,但是得干將近十個小時,在地裡抓蟋蟀,幾個小時就最少能賣幾百塊錢,運氣好的時候說不定一隻就能頂一年的收入。”村民張師傅說。

山東數十萬農民“離職回鄉”捉這種“害蟲”,有人靠這掙了上百萬

在泰安寧陽、濟寧兗州、德州寧津、樂陵等很多農村,在外打工的“農民工”幾乎家家戶戶都抓蟋蟀,每年賣蟋蟀平均給每戶增加一萬元左右的收入。

2017年,寧陽縣最貴的蛐蛐賣了11萬元,

最賺錢的不是捉蟲的“農民”,而是“二道販子”和各地“老闆”

寧陽縣泗店鎮是全國出了名的鬥蟋主產地,當地的蟋蟀具有個頭足、牙齒大、性格兇猛好鬥的特點,在喜愛這項活動人們的眼中,其中“寧陽大花牙”更是在眾人追捧中,甚至可以賣到十幾萬元,價格堪比黃金貴。每年立秋後,鬥蟋產業悄然開始,外出打工的村民、倒賣蟋蟀的“經紀人”和喜愛鬥蟋的人們從全國各地趕赴而來。

山東數十萬農民“離職回鄉”捉這種“害蟲”,有人靠這掙了上百萬

在泰安寧陽“蟋蟀大市場”,有幸結識了倒賣蟋蟀的“經紀人”李老師,他表示,從十幾年前開始,因為蟋蟀上市季節天氣比較炎熱,來自上海、北京的“老闆”不喜歡直接去田間地頭收“蛐蛐”,這個時候他就會幫助收購,如果遇到不懂的婦女兒童老人那裡收到“好蟲”,就能大賺一筆。去年他 5 快錢收了一個“白牙青”,轉手賣了8000多,一般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能賺10W+,不過他也表示,現在這個錢很難掙了,首先因為幹他這一行的人多了,另一個原因是,蛐蛐因為過度逮捉越來越少了。

山東數十萬農民“離職回鄉”捉這種“害蟲”,有人靠這掙了上百萬

作為來收購的終端“老闆”,其實他們也是"銷售商",他們收購的蛐蛐要拿到北京、上海等地銷售,不過他們也玩“鬥蟋蟀”,在兗州漕河鎮遇到來自北京的 “篍老闆”,他表示,去年單單販賣蟋蟀掙了不到100w+,還不如去年看好的一個蟋蟀(黃金翅),幾乎打遍無敵手,贏了近300萬。

山東數十萬農民“離職回鄉”捉這種“害蟲”,有人靠這掙了上百萬

在山東的寧陽和寧津,是聞名已久的全國性蛐蛐市場,每到“蛐蛐季”,有幾十萬採購大軍。有媒體報道,在山東寧陽縣泗店鎮,一季下來,蛐蛐產業能為當地群眾增收近2億元。

看到這裡,是不是很“心動”了,對於這種“貴如黃金”的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