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爲「中國雷達之父」的束星北有怎樣的傳奇人生?

木劍溫不勝


束星北先生,曾經被譽為是天下第一才子,學術界稱他為中國的愛因斯坦。他的理論物理修養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沒有人能和他比肩,他的教育才華在當時也沒有人能企及。之所以被譽為是“中國雷達之父”,是因為束星北先生曾經鑽研對無人駕駛飛機,無人駕駛艦艇以及激光雷達等武器的研究,因此有此讚譽。正如竺可楨先生說的那樣,束星北有很多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他是個天才的科學家。

1928年在德國柏林,束星北拿著自己有關相對論的兩篇論文找到愛因斯坦,被其聘為了研究助手。後來愛因斯坦又介紹束星北到英國投師當時世界一流的學術大師惠特克和達爾文,隨後又跟隨劍橋大學天體物理學家愛丁頓學習,參與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全過程的推導。這個方程被稱為是用最簡練的數字,概括出一幅最美麗的世界圖畫方程。之後,也就是1931年的5月,他榮獲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碩士學位,這一年他25歲。

1931年9月,他回國結婚。當時竺可楨先生擔任校長時期的浙江大學,可以說的上是人才濟濟,群英薈萃,聚集了一大批頂尖優秀人才,數學方面有蘇步青,陳建功;物理方面的專家有王淦昌,束星北,盧鶴拔,王謨顯等人;再如生物學家有貝時璋,羅宗洛,張其楷等人。當時的浙江大學,曾被李約瑟稱作是東方的劍橋。束星北在浙大和王淦昌成了對手和至交,他們教出了一大批學生,有吳健雄,李政道,程開甲等等,為中國的科學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1972年,李政道訪華時,向周恩來總理提起自己的恩師束星北,束星北這才平反,重新回到講堂。當時平反之後的他卻沒有大學敢要他,只有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敢要他,聘請了他。當時束星北已經70歲了。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了二十年。他為了能夠為國家培養人才,可以,甚至於不顧患有慢性氣管炎以及肺氣腫病,帶著氧氣袋與腎上腺素氣霧劑,給學員們講授課程。

1979年,當時中國科學院無人能夠計算出第一枚洲際導彈的彈頭數據艙的接收以及打撈的最佳時間,有人就推薦了束星北,當時上面撥款1000萬元,但是束星北一分都沒有要。他沒有用一枝筆,也沒用一張紙,更沒用計算機,就完成了任務算了出來,當時他已經73歲了。1983年10月30日束星北先生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