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所謂的魯班術之說

(文章來源:弘易文化/作者:林石玉)傳統魯班術出自魯班,魯班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

春秋時代的魯國人,般與班同音,故稱魯班。
傳統文化所謂的魯班術之說

魯班是我國古代一位優秀的木工匠。

據記載,魯班曾發明雲梯攻城的故事等等,而後人為紀念他的偉大成就,乃尊稱為魯班仙,而後各朝代皇帝也都曾有封贈名。  

魯班生於甲戌 五月七日午時,當時群鶴雲集,滿室異香乃是天上宿星來投胎之祥兆,人們均感到非常的奇異,他年幼時,不太愛讀書,卻對雕刻藝術方面產生高度的興趣,直到十五歲,才恍然覺悟,求學於子夏之門木匠,不久即能融會貫通,自此潛心鑽研,研究改革技術,發明了很多的妙法工具等傳授門下弟子。

書中記載魯班製造了一種木鳥「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魯班,能夠利用機械原理製造木鳥,能升空飛翔三天而不墜,實在是令人驚歎的發明,也是史上征服天空的第一人,除此之外,魯班還發明製造了木馬,能在路上自動行走,木馬一直到漢代才失傳。還有鎖鑰、 石磨,以及中國最早的立體石雕地圖等等,可見魯班是一位偉大的工程師、藝術家、科學家,當時它官拜工部之職,享年七十歲, 白日飛昇。  

在魯班書有記載,在中國最早祭拜魯班仙的是在唐代敦煌的建築工匠 上樑時有祭拜魯班之舉,一直到現代仍被沿用。

明朝永樂年間,鼎創北京龍聖殿,役使萬匠,莫不震束。賴師降靈指示,方獲洛成,爰建廟祀之,曰『魯班門』,封『待詔輔國大師北成侯』,春秋二祭,禮用太牢。

今之工人凡有祈禱,靡不隨扣隨應,成懸象著明而 萬古仰照者。建這座 魯班廟,一則為報恩,二為以後「隨扣隨應」。魯班受封,禮用太牢(牛、羊、豬三牲全備或只用牛),可知廟祀非常隆重,由此可以看出明代建築工匠祭祀魯班的活動頗具規模。  

魯班在楚國造了一種叫木鳶的木製飛行器, 鴻書說,木器能載人升空窺探敵情,於功能上就是現今的偵察的鼻祖。 於魯班傳裡有為尋妹妹才制木鳶,其父急切偷駕木鳶尋女,不懂 駕御之術,直飛 吳國迫降遭損毀,吳國以其父迫魯班重做木鳶,班父不從乃被殺 ,魯班為報父仇乃做一 木仙指向吳國,致使吳國大旱三年 … ,吳人知魯班所為,乃贈禮謝過,魯班宅心仁慈,不以私怨而害萬千無辜人民受苦,乃鋸木仙之指,又施法術祈雨,果然立降大雨解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