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商界大佬們馬雲、雷軍、賈躍亭是如何挖牆腳的?

看商界大佬們馬雲、雷軍、賈躍亭是如何挖牆腳的?

看商界大佬們馬雲、雷軍、賈躍亭是如何挖牆腳的?

看商界大佬們馬雲、雷軍、賈躍亭是如何挖牆腳的?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最貴!為了挖到想要的人,各公司使盡渾身解數,哪怕斯文掃地也在所不惜,由此引發的爭吵、互撕乃至訴訟屢見不鮮。

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裡面的趣事。

華誼:互撕只因這個人

馮大導演最近火了,因不滿《我不是潘金蓮》在萬達院線排片少,他給王健林寫了一封公開信。信中稱,這是萬達在報復華誼從其挖走一小牆皮,展現了萬達的小胸懷。

看到這,王思聰坐不住了,替老爸出戰,嘲笑馮大導演陰陽怪氣,煽動網絡輿論。

看商界大佬們馬雲、雷軍、賈躍亭是如何挖牆腳的?

+

那麼,馮小剛口中的這塊小牆皮到底是誰呢?據瞭解內情的人透露,他就是華誼兄弟現任CEO葉寧,之前曾擔任萬達院線總經理、萬達文化集團副總裁。

從資歷上看,葉寧算得上是萬達的元老了。他2002年加入萬達,任職期間,出品過多部在華語影壇上頗具影響的作品,尤其是帶領五洲發行公司,在短短一年內,相繼推出《煎餅俠》《夏洛特煩惱》《尋龍訣》等爆片,迅速躋身國內發行領域一線梯隊。

成績如此耀眼,難怪王老闆都忍不住在萬達年會上表揚了葉寧。不過,讓王健林沒想到的是,他的話音剛落,葉寧就跳槽到了華誼。

據說,葉寧出走當天,萬達連夜開會,王健林更是“在辦公室捶胸頓足”。

不過說到挖人,萬達也沒閒著。資料顯示,萬達與50多家獵頭公司保持合作,光國際獵頭就有20家。王中軍曾爆料,在萬達影視的高管中,華誼的舊部比例不小。

董明珠:派人把對方打了一頓

看商界大佬們馬雲、雷軍、賈躍亭是如何挖牆腳的?

格力是一家以技術見長的企業,擁有8000多名研發人員,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大多數都是公司自己培養的。

這些人在競爭對手眼中是香餑餑,美的、海爾、創維等都到格力來挖人。以創維空調為例,其核心骨幹成員很多來自格力,幾乎可以說是一個縮小版的格力。

因此,格力也被業界譽為空調行業的黃埔軍校。

董明珠一開始並不擔心,甚至當美國開利到格力來挖人時,她還很高興,認為這標誌著格力已經在這個行業處於領先水平,以前是黃埔軍校,現在是西點軍校。

但是,隨著人才流失越來越嚴重,董小姐也坐不住了。在一次會議上,她爆出猛料:一家國內家電企業,帶人到珠海來挖我們的人,格力派人去將對方打了一頓。

看商界大佬們馬雲、雷軍、賈躍亭是如何挖牆腳的?

+

這條消息很快點燃了輿論的沸點,人們猜測董小姐口中的企業是美的。對此,美的董事長方洪波矢口否認:“只要是珠海那家企業的人,我們絕不會用。”

話音剛落,董明珠就反唇相譏道:“有沒有到珠海挖人,到北京酒店一查便知。”(北京酒店位於珠海前山,距離格力總部很近。——編者注)

唇槍舌戰的背後,是格力每年被挖走600多人的事實,這其中大部分是技術人員,他們很多大學一畢業就進入格力,經過5-10年的培養才能成才。難怪霸道總裁董小姐會為此著急上火,寧願冒著違法的風險,也要將前來挖牆腳的人趕跑。

“你若是像足球球員公開轉會一樣,我們無話可說,但不要這樣偷偷摸摸來挖人。”董明珠怒言,“國家要求創新不是要你偷人。”

最後一句,話雖難聽,卻也道出了很多企業面臨對手挖牆腳時的無奈。

賈躍亭:不計成本地挖人

看商界大佬們馬雲、雷軍、賈躍亭是如何挖牆腳的?

樂視這幾年大肆擴張,逐步構築起一個集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為一體的完整生態系統,並廣泛涉足互聯網、電影、金融、智能終端、汽車等領域。

擴張的背後是賈躍亭對人才的極度渴求。為了在上述領域站穩腳跟,賈躍亭可謂費盡心思,不計成本地用高薪和股權來挖人,成為名副其實的“挖腳王”。

梳理了近年來跳槽樂視的各路好手,由於名單太長,只能撿著重點說:

張昭,原光線影業總裁,現任樂視影業CEO。

劉江峰,原華為榮耀總裁,現任酷派集團CEO,兼任賈躍亭顧問。

馬麟,原魅族副總裁,現任樂視手機UI研發副總裁。

馮幸,原聯想集團副總裁,現任樂視移動總裁。

丁磊,原上汽集團副總裁,現任樂視汽車全球副董事長。

看商界大佬們馬雲、雷軍、賈躍亭是如何挖牆腳的?

+

這些人個個有故事,我們重點介紹前三個。

張昭離職時,對外公佈的理由是“個人原因”,但當時恰逢光線傳媒上市前夕,坊間紛紛猜測,真正的原因是公司總裁王長田不願給張昭股份。

接下來兩位,都是手機界有影響的人。劉江峰一手打造了華為榮耀,後帶領幾名中層出走樂視。當時,有好事者稱,華為為此專門成立了“打樂辦”,不過遭官方否認。

馬麟是Flyme OS的總設計師,曾領導研發了所有魅族旗艦手機。結果,賈躍亭以優厚的待遇和股權將其招致麾下。

這起挖牆事件深深刺激了魅族創始人黃章,他原本是個控制慾很強的人,輕易不出讓股份,雷軍曾向他要5%的股權而不得。馬麟離職後,黃章急速轉向,不但給員工分期權,還接受了馬雲6.5億美元的注資。

賈躍亭雖然沒有人事經驗,但他手裡握著一枚大殺器——慷慨、捨得給股權,而且深諳人性,這讓他挖人總是屢屢得手。據說,他跟人合作時,對方只要隨口誇一句他的車,他就會拱手相讓。

有意思的是,除華為外,那些曾被樂視挖牆的企業,很多後來都時運不濟,以至有人戲言:如果你的高管被樂視挖了,可能預示著貴公司的衰落。

雷軍:策反90後小妹

看商界大佬們馬雲、雷軍、賈躍亭是如何挖牆腳的?

在小米創建初期,雷軍和他的偶像喬布斯一樣,為了找人殫精竭力,有時候一連面談4小時。

除了面試,雷軍還通過萬能的朋友圈來挖人。小米副總裁陳彤(現已離職)曾是新浪網總編,也是小米聯合創始人王川的大學校友。十幾年前,陳彤在王川的推薦下去了新浪,並約定日後回來幫王川。小米成立後,陳彤兌現諾言,在一頓飯局後加盟了小米。

無獨有偶,另一位副總裁雨果•巴拉,與小米聯合創始人林斌曾在谷歌共事過,兩人私交一直不錯。在加盟小米之前,雨果已晉升為谷歌Android業務副總裁。

與這兩人相比,雷軍對顧異的策反顯得更富戲劇性。顧異是一個90後小妹,曾以賣萌搞笑的文字在豆瓣上贏得10萬粉絲,後被深圳一家手機廠老闆看中,負責文案推廣。

然而好景不長,這家手機廠由於經營不善,瀕臨破產。曾和雷軍有過交流的顧異只好上北京求助。誰知道,這一去就被雷軍留在了小米。

僅此一事就能看出,雷布斯的忽悠術那不是蓋的。

看商界大佬們馬雲、雷軍、賈躍亭是如何挖牆腳的?

+

雷軍不但在內地挖人,還把手臂伸到了海峽對岸,目標劍指趨勢科技。這是一家提供安全防護系統的臺灣公司,雷軍在做金山毒霸時曾模仿對方的產品。後來,金山毒霸改為獵豹移動,從趨勢科技挖走50多人,其中就包括資深工程師吳俊達。

獵豹移動CEO傅盛曾說吳俊達:“在趨勢十年,不如在獵豹一年。”

這句話深深刺痛了趨勢科技CEO陳怡樺,面對前來挖人的陸企同胞,她毫不客氣地揶揄雷軍:從金山時代就一直抄我們的東西,抄襲慣了,就絕對學不會創新。

不過,對於雷軍而言,能挖到自己想要的人才,挨兩句罵也是值得的。

馬雲:挖人挖到最高法院

看商界大佬們馬雲、雷軍、賈躍亭是如何挖牆腳的?

馬雲對挖人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從根本上來講,他不喜歡“挖人”一說,他認為最好的人才一定是自己發現、培養出來的。

但他也不否認,在某些情況下,挖人也是必要的。如果一定要挖,他喜歡挖兩種人:一是民營企業裡的正人君子,二是跨國公司裡的叛逆者。

例如,為了彌補線下短板,阿里從蘇寧挖來大量渠道型人才;為了加強雲業務,阿里挖來前微軟研發合夥人周靖人;螞蟻金服成立後,不但從國內銀行招人,還從高盛、美國盛信律師事務所吸引來國際人才。

看商界大佬們馬雲、雷軍、賈躍亭是如何挖牆腳的?

+

當然,阿里挖人的目標絕不僅限於上述兩個層面。

儘管馬雲說,他不喜歡MBA,並多次炮轟MBA教育,但他對商學院的教授似乎青睞有加,無論阿里集團還是螞蟻金服,其首席戰略官都來自長江商學院,以至於院長項兵有一次吐槽:“老是挖我的優秀人才,馬雲,我要和你好好談談。”

其實,從商學院挖個人不算啥,阿里最讓人叫絕的是,挖人挖到了最高法院。就在幾個月前,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孫軍工被證實已加盟阿里,出任公共事務部副總裁。此舉引發外界的熱議,坊間猜測,阿里主要是看中孫軍工在法律方面的豐富經驗。

這並非阿里第一次挖政府的牆腳。早在2014年,阿里就宣佈,任命吉姆•威爾金森為高級副總裁,而此人曾是美國財政部官員,擔任過前國務卿賴斯的高級顧問。

喬布斯:互不挖人協議

看商界大佬們馬雲、雷軍、賈躍亭是如何挖牆腳的?

喬布斯愛才,在他看來,一名出色的人才可以頂50名平庸的員工。因此,他把1/4的時間用在網羅各領域最優秀的人才上。

蒂姆•庫克還是康柏公司的一名員工時,喬布斯就三番五次派人找到他,執意要與他見一面。起初,庫克並不感冒,因為他在康柏乾得很順心,而當時的蘋果仍處在困境中。

在喬布斯的堅持下,庫克最終同意談一談。而這一談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喬布斯只用了五分鐘時間,就用一款神奇的電腦iMac將他留在了硅谷。

如今,身為蘋果CEO的庫克繼承喬布斯的衣缽,到處挖人,一年到頭不閒著。他不光從同行那裡挖,還從合作伙伴那裡挖,甚至連一些不相干的企業也不放過。

為了進軍汽車業,蘋果從MissionMotors挖來很多技術人員,其中包括好幾位副總級別的員工,以致對方差點因此倒掉。

有趣的是,喬布斯和蘋果雖然熱衷於挖人,但絕不允許別人挖自己牆腳。2005年,谷歌創始人布林曾試圖挖走蘋果的瀏覽器團隊,喬布斯知道後憤怒不已,當即警告布林:膽敢挖走其中一人,就等於向蘋果宣戰!

看商界大佬們馬雲、雷軍、賈躍亭是如何挖牆腳的?

+

在喬布斯的威脅下,布林最終選擇放棄,並和蘋果簽下一個非正式的秘密協議:互不獵聘對方的員工。後來,微軟、英特爾等硅谷豪門也加入了這一陣營。

這一紙協議成為某些人事部門的噩夢。2007年,谷歌一人事專員不慎接觸到蘋果工程師,喬布斯立刻興師問罪。最終,為了安撫他,谷歌解僱了這個倒黴的人事專員。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重壓之下的硅谷人選擇揭竿而起,2011年幾名當事員工將簽署秘密協議的幾家巨頭告上法庭,索賠90億美元。

當初意氣風發簽下協議的喬幫主一定沒想到,日後會惹上這麼大的麻煩。

奇葩的挖人方式

看商界大佬們馬雲、雷軍、賈躍亭是如何挖牆腳的?

為了挖人,各公司沒少花銀子,而說到挖人的方式,也是奇葩頻出。

1. 公司門前蹲點

2015年3月,雅虎宣佈關閉北京研發中心,旗下300多員工頓時成了無主之人。消息傳出後,各路大軍立刻在雅虎北研門口擺攤設點,攔截挖人。其中,劉強東收穫最大,他親自出馬,用一壺茶和一口宿遷普通話,將雅虎的核心團隊招致麾下。

2. 靠情懷感動對方

打情感牌是挖人的常用手段,雖然老套,但確實管用。

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為了招一個設計師,親自安排對方來京住宿,請他吃飯,走時還派司機送到機場,把對方感動得一塌糊塗。

3. 用大數據抓人

當然,對於技術達人來講,上面這些都太“小兒科”,完全沒必要那麼辛苦嘛,寫個程序就OK了。熊節在為ThoughtWorks組建團隊時,嫌傳統挖人方式太慢,花了幾個晚上寫了個小程序,到豆瓣網上去抓取讀過20本好書的程序員,然後從中篩選出大牛。

4. 打身邊人的注意

還有更奇葩的,成都一公司為了鼓勵單身員工挖人,規定:光棍節期間,只要和當地其他IT公司員工談戀愛的,可獲得1000元的挖牆腳獎金。

最後一個純屬娛樂,不過從中也可以看出,各公司為了爭奪人才那也是拼了。

看商界大佬們馬雲、雷軍、賈躍亭是如何挖牆腳的?

+

面對洶湧而來的挖人大軍,各公司的城牆高度也不盡相同。業內流傳著這樣的說法:

阿里的人最難挖,因為馬雲喜歡給員工灌輸價值觀,連工程師都被洗腦了;百度的人一挖就走,因為崇尚狼性文化,工作壓力很大;360的人進去容易出來難,如果想要走,必須經過層層審訊,還要籤很多約束性文件。

不管挖人也好,被挖也罷,按照馬雲的說法,員工離職無外乎兩個原因:錢沒給到位,心委屈了。因此,要想不被人挖牆腳,最好的辦法還是把員工安撫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