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蟲子-大禍害:風溼科醫生不可忽視的萊姆病

1976年美國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的萊姆鎮附近出現了一些獨特的疑似幼年類風溼關節炎的病患(當年還沒有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這一名詞)。1982年Burgdorfer等在這些病患身上發現了一種病原體:伯氏疏螺旋體 (Borrelia burgdorferi)。研究證實了是該病原體引發了這種「皮膚-關節-神經系統」疾病,並用發現地的地理名字命名:萊姆病。

伯氏疏螺旋體是一個單細胞疏鬆盤繞的左旋螺旋體,一般有 4~10 個稀疏而不規則的螺旋,呈波浪式,兩端稍尖,菌體長20~30μm,寬 0.2~0.3μm。電鏡下可看到端鞭毛有 7~15 根。它是一種微需氧生物,5% ~10% 二氧化碳 促 進 生 長 。 最 適 生 長 溫 度 為33~35℃。生長緩慢;分裂繁殖一代需 12~18小時。一般需培養 2~3 周才能長出細小而邊緣整齊的小菌落。

小蟲子-大禍害:風溼科醫生不可忽視的萊姆病

B. burgdorferi的掃描電子顯微照片

一,流行情況

自發現萊姆病起,它就被全球醫學界矚目重視。在剛認識該病的1990年代,歐洲每年報告的萊姆病患者超5萬。隨著對該病認識深入,萊姆病的發病率在急速上升。美國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每年有超30萬的新發病患。

我國自1986年在黑龍江省發現了萊姆病,很快發現全國多個省份有萊姆病的存在。採用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證實:至少在 29 個省、 市、 自治區的人群存在伯氏疏螺旋體感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CDC) 傳染病所的萊姆病組 10 餘年來對林區人口抽樣調查 3 萬多人,人群血清抗體陽性率為 1.06%~ 12.83 %,平均感染率為 5.06%!

為什麼會這麼高的感染率呢?已很明確萊姆病是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傳染源包括小型齧齒類動物、大型哺乳類動物和鳥類。我國在 16 個省(市、區)的調查顯示至少有牛 、羊 、狗、鼠、兔等 5 種動物中存在萊姆病的感染。有些地區的牛 、羊的感染率達到18 .18 %~ 32 .61 %和17 .12 %~ 61 .21 %,狗的感染率達 38 .50 %~ 60 .00 %,野鼠的感染率在 41 .18 %~ 86 .05 %之間。

如此高的動物感染率,人的萊姆病感染率不可能低。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的研究來看,我們臨床醫生大量漏診萊姆病。

小蟲子-大禍害:風溼科醫生不可忽視的萊姆病

大量萊姆病病患被漏診!

二,臨床表現

一般認為,萊姆病可以分為3個期:

  • 早期侷限期:遊走性紅斑(erythema migrans ,EM)。
  • 早期播散期:多發紅斑、神經系統症狀、心臟症狀
  • 晚期症狀期:關節炎、神經系統症狀

然而,必須指出的是,這種疾病一定程度上是人為的。各期重疊情況不少見。有些病人並無所謂的「早期侷限」而直接表現為「早期播散」,甚至是「晚期症狀期」。

1,遊走性紅斑(EM):

80%的萊姆病人在早期可以出現EM。被蜱叮咬後1個月內(平均7-10天)出現。初起為紅色斑疹或丘疹,隨後以每天2cm到3cm速度逐漸向四周呈環形擴大;大部分EM為均勻性的紅斑。少數的EM表現為外緣有鮮紅邊界,中央呈退行性變,似槍靶形(又名:牛眼徵 Bull’s eye lesion)。中心區域偶爾出現水泡或壞死。皮損逐漸擴大直徑可達5~50 cm,甚至有超70cm。超5cm直徑的紅斑有助於確定萊姆病皮損;扁平或略隆起,表面光滑,偶有鱗屑,有輕度灼熱和瘙癢感;如果有劇烈的瘙癢或疼痛感則應考慮其他病變的可能性。

小蟲子-大禍害:風溼科醫生不可忽視的萊姆病

A圖為在肩上的均勻性皮疹,B為典型的牛眼徵;均勻性紅斑最常見

伴隨EM的是:發熱、乏力、頭痛、頸部疼痛、關節痛或肌痛;不會有咳嗽、咳痰、流涕的上呼吸道症狀,也不會有腹痛、腹瀉症狀。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應該考慮病毒感染、皮疹則很可能是病毒疹。

2,多發紅斑(Multiple EM)

多發紅斑不是多個部位被蜱叮咬。而是EM的後期表現。表現為多個紅斑同時存在,而且主要發生在軀幹。如早期診斷萊姆病而用抗生素則多發紅斑很可能不出現。

小蟲子-大禍害:風溼科醫生不可忽視的萊姆病

在軀幹的多發紅斑

3,神經系統症狀

頭痛、頸強直、面神經麻痺(面癱)、神經跟症狀。雙側面癱多數是萊姆病所致。但萊姆病也可導致單側面癱。神經根症狀也可以雙側。主要表現是疼痛、感覺麻木、反射消失等等,有時呈手套、襪套樣分佈。

當疼痛在腰背時比較容易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坐骨神經痛、未出水泡的帶狀皰疹。如果出現在胸部、腹部則易誤診內臟性的胸痛、腹痛、以及帶狀皰疹痛。

小蟲子-大禍害:風溼科醫生不可忽視的萊姆病

不要把腰椎根性症狀都想當然得歸入腰椎間盤突出所致!

4,心臟症狀

萊姆病的最初2個月內可以帶來多種多樣的心臟病變。最常見的是房室(AV)傳導阻滯,亦有心包炎、心肌炎等。患者往往主訴頭暈目眩、暈厥、呼吸急促、心悸和/或胸痛。嚴重到需要安裝心臟起搏器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好在予以抗生素治療後傳導阻滯可以很快改善。美國的資料認為「心臟病變慢性化」很少見。但延誤診療而導致慢性化的可能性存在。

小蟲子-大禍害:風溼科醫生不可忽視的萊姆病

急性暈厥、胸痛等是萊姆病常見症狀之一

5,關節症狀

各個時期的萊姆病都可以有遊走性骨骼肌肉疼痛。可以發生在關節、肌腱、滑囊、甚至肌肉。典型的表現是往往先痛一個部位,持續數小時或者數天。然後出現在另一個部位。此時往往伴有極度的疲乏感。由於皮疹、骨骼肌肉痛、神經系統症狀等等,往往會以為類風溼關節炎、紅斑狼瘡等行多項檢查。但檢查結果通常是一無所獲。

早期有遊走性骨骼肌肉痛,但未必能找到確切的關節炎。數月甚至數年以後,關節炎逐漸顯現。這時往往是單個大關節的腫脹、關節處皮膚溫度增高,有時會誤診為化膿性關節炎。大多發生在膝關節,因此還可以導致貝克(Baker)囊腫形成或者破裂。除膝關節還可以有顳頜關節、肩關節、踝關節、肘關節、腕關節和髖關節。

小蟲子-大禍害:風溼科醫生不可忽視的萊姆病

9歲兒童的萊姆關節炎;腫脹突出但疼痛並不劇烈;這個程度腫脹的病人在亞洲和歐洲偏少

6,其他症狀

慢性萎縮性肢端皮炎(Acrodermatitis chronica atrophicans):萊姆病晚期一種罕見的皮膚損害表現。病變多見於肘部和膝蓋,起初為紅色或淡黃色皮疹,繼而紫癜樣皮疹,逐漸融合成片狀損害,又有萎縮並呈瓷白色。好發於下肢末端,隨之演變成硬化性肢端皮炎,需與硬皮病相鑑別;歐洲報道多,美國少。

萊姆淋巴細胞瘤(Borrelial lymphocytoma):由於 B 淋巴細胞受損而出現的一種比較罕見的皮膚症狀。由皮膚或皮下組織的密集淋巴細胞組成的 1~5 cm 的單個藍 - 紅色腫包。研究發現 ,萊姆淋巴瘤在兒童中多見於耳部,成年婦女多見於乳暈。偶見於陰囊和腋窩。常出現在遊走性紅斑之前或伴隨遊走性紅斑。歐洲國家有報道。但未見北美、亞洲確診過。是否真的跟萊姆病有關,還不夠肯定。

萊姆病的眼部病變:結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狀體炎、視網膜血管炎、脈絡膜炎、視神經病變和葡萄膜炎;結膜炎常見。其他罕見。

小蟲子-大禍害:風溼科醫生不可忽視的萊姆病

結膜炎圖

三,診斷與鑑別診斷

有相關症狀和蜱叮咬史即可考慮萊姆病。當有「蜱叮咬史+典型的EM」則無需化驗即可診斷。然而,蜱叮咬史、典型EM史並不能那麼確鑿。這時需要萊姆病的血清學檢驗來協助診斷。根據美國CDC等協會的建議,採用兩步法血清學檢驗。

  1. 用ELISA或間接免疫熒光測定伯氏疏螺旋體反應性IgM和IgG。此為初篩試驗。
  2. 用免疫印記法確證陽性或可疑的初篩試驗結果。從而最終確診。

如果發病在1個月內,則應同時初篩IgM和IgG;如果是1個月後則可單獨IgG陽性。當出現單獨的IgM陽性則視為假陽性。初篩陽性或可疑陽性才需要第二步的免疫印記法確診檢驗。

初篩試驗的敏感性很好,但特異性差。容易跟其他感染性疾病,比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其他螺旋體疾病混淆。所以初篩後需行第二步確診檢驗。

跟萊姆病易混淆的蜱叮咬相關疾病有:

1,無形體病:人粒細胞埃立克體病,是一種通過蜱叮咬傳播的立克次體感染;由於都是蜱叮咬所致,且有類似的頭痛、肌痛、發熱等等症狀。甚至行初篩試驗時也可以出現假陽性。但它更常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乃至出血傾向。

2,巴貝蟲病:跟萊姆病一樣是蜱叮咬傳播的疾病。常見的有血小板減少,嚴重的病患可有溶血性貧血,類似瘧疾。

3,南部蜱蟲相關性皮疹病(STARI):在美國的病患需要做相關鑑別。該病具有典型遊走性紅斑(EM)及輕度流感樣症狀;但萊姆病有相對更嚴重的全身病變,比如神經、心臟、關節。行萊姆病血清學檢查是陰性的。治療上跟萊姆病的抗生素方案類似。

小蟲子-大禍害:風溼科醫生不可忽視的萊姆病

小小蜱蟲、大大禍害

四,一點思考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的調研證實,中國人的萊姆病感染率是很高的。來自海南省一項針對關節炎、神經症狀的病人行相關檢驗的研究也證實有9.96%的病患有初篩血清陽性,最終2.21%確診萊姆病。可見在中國萊姆病也是常見病。只是我們的醫生大量漏診萊姆病!

1,《Rheumatology》(第7版)

2,耿震 , 萬康林,《萊姆病流行病學研究新進展》,中國病毒病雜誌 , 2007 , 9 (2) :158-160

3,Kuehn BM. CDC estimates 300 000 US cases of Lyme disease annually[J]. JAMA,2013,310 (11):1110

4,《Kelley and Firestein's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第10版)

5,Scott JD . Borrelia burgdorferi [J] . J Med Entomol, 2012, 49(2): 237

6,萬康林, 張哲夫, 王宏英, 《中國萊姆病螺旋體宿主動物的初步調查研究》,衛生研究, 1999, 21(8):7-9

7,朱雄 , 張琳 ,《海南省關節炎和神經系統疾病患者萊姆病調查》,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 2015 , 31 (4) :353-35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