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軍隊打得過清軍嗎?

陳康喜


明確來說,南明並不是一個完整的政權建制,而是對李自成攻破紫禁城後,崇禎皇帝一條白練吊死在煤山上的歪脖樹上以後,對退到南方地區的明朝各小政權的統稱。是垂死前的奄奄一息的明朝。崇禎皇帝死後,從此明朝的有效統治徹底土崩瓦解。

朱元璋建國之初立下的祖訓:分封朱姓子孫替中央守國土他放心,因此明末時期分封的王子王孫們早已是遍佈全國,其中大多數已是平庸的富貴王爺,但是由於崇禎皇帝死的突然,太子和皇子又下落不明,一時間,群龍無首。因此湧現了一批對權力有所想法的王爺們,被手下的文臣武將推上大寶之位。或監國或稱帝,各藩王依次登場。諸如,福王朱由崧監國於南京,後即皇帝位,改元弘光。魯王朱以海於江浙地區宣佈監國。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於福州稱帝,改元隆武。其後朱由榔在西南地區被擁立為帝。其他人也各自想要擁立跟自己利益相關的藩王為帝。為此各地將領文臣爭辯不休。尤其是在南京弘光政權被消滅後,各地有野心的宗室紛紛自立,先後有杭州的潞王朱常淓(1645年)、應天的偽太子王之明(1645年)、撫州的益王朱慈炲(1645年)、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1645年)等紛紛宣佈監國,但都草草收尾,很快便被推翻。

而且,正是因為南明陷入各勢力的爭權奪勢之中,導致無心收復失地,反而給了闖王李自成足夠的喘息和滿清入主中原的機會,這也是南明之所以兵敗如山倒的根本原因。除了政權之間的互不承認以外,還有就是手下的將領或變節通敵。如鄭芝龍降清後,使得最有作為的唐王朱聿鍵兵敗被俘虜,絕食而亡。或為自身利益明哲保身,謀求富貴,並沒有人真正的想要復興明朝江山,北上抗敵滿清軍隊。導致崇禎皇帝死後的前兩年裡,明朝實際控制面積迅速縮小,並且兵力不斷減少。直到南方大部失去後,富庶之地近失,良將兵勇殆盡之後。偏安於西南的永曆皇帝才真正的穩定下來度過了十幾年,但是早已是大勢已去,無迴天之術。

因此,若沒有以上的問題存在,依靠南方之富庶,百姓之擁戴,軍民之團結抗敵。完全有實力與清廷一較高低,分庭抗禮,甚至北上收復失地。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此時的大明王朝的君臣兵勇早已經不再有太祖皇帝時期那樣嗷嗷叫的淮西悍將。更不要談什麼北上收復失地,正面抵抗並幹掉正值鋒銳的滿清八旗子弟兵們。

這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誰也沒法抗拒!乾坤鉅變,非一人之力能夠扭轉!


珞珈山的貓


如果單論軍事實力,南明是可以與剛剛入關的清軍一決高下的,分析如下:

1,民心所向,清軍剛入關,那是入侵,在當時老百姓看來,那是侵略,不是人民內部矛盾,所以作為老百姓來看,明朝是正統,具有合法性,關外來的是蠻子,是野蠻的,抗擊就是反侵略鬥爭,敢於抗擊的都是英雄。

2,財力雄厚,清軍入關雖然攻佔了北京,但南明所佔據的位置依舊屬於當時最富饒的地區,不僅是糧食主產地,工商業也較為發達,這就能為南明朝廷給予很大的財力上的幫助,而反觀北方,由於常年天災人禍,戰亂頻繁,早已民生凋敝,與富庶的江南形成了明顯對比。

3,佔據天險,自古長江為大江南北的第一天險,南明陸軍雖然損失慘重,但如果依靠長江天險和強大的水軍,依舊可以利用長江,守住半壁江山。南明的水軍其實也是很強大的,從鄭成功攻克臺灣以及後來長期拒守臺灣就能看出來,南明水軍當時的實力並不差。

那麼,為什麼南明依舊能被打的潰不成軍?原因很簡單,南明繼承了明朝的內亂,雖然是小朝廷,但依舊派系林立,內耗的厲害,愣是把自己的家底耗的乾乾淨淨


榴蓮局榴蓮君


首先,南明作為“朝”是根本不存在的,實質是朱明朝的殘餘,把他們統稱為“南明”,是為研究的方便。就戰力而言,大清的士兵遠強於朱明,這從袁崇煥被迫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築城,依堅城用大炮,可以看出,野戰,明軍遠不是對手。但從總體上看,朱明朝雖滅,但遺下之兵力尚十分雄厚,僅江南四鎮兵力,不下百萬,總動員起來,足堪一戰。但朱明朝已爛到了心,早被軍民所棄,軍隊降清,朝恨夜晚,只有少數的軍隊,抵抗到底。象李定國,借招編的廣西兵員之驍勇,在梧州、桂林,打了幾個勝仗,但於大局無補。以大西義軍基本盤為主的孫可望部,官兵大多的起義饑民,仇明,不願為欺虐他們明朝而戰,孫只好隨軍意降清,至永曆徹底失敗,流亡緬甸。因而談明清之軍力對比,沒有意義——明軍有多大多強,最後都化為清軍的力量。


安平144796971


打不過。

明朝戰鬥力最強的軍隊,就是北方的邊軍。這些部隊常年和韃靼、女真打仗,作戰經驗豐富,但也是一直走下坡路。尤其是薩爾滸之戰後,明朝的機動兵力損失殆盡,之後北部的戰事就以城市防守為主,努爾哈赤的戰死,就是死於明軍城牆上的強大火力。

不過,八旗軍真正形成戰鬥力,在於皇太極的改革。皇太極注重學習漢族的政治和文化,歷次襲擊關內都不忘劫掠明朝的人口,尤其是工匠、鐵匠等手藝人。此外,因為屢次受阻於明軍的火器,後金開始重視火器的作用,到松錦之戰時,清軍的火器已經超過了當地明軍的水平,清軍將領甚至養成了“火炮依賴症”。

所以,當時南明政權面對的清軍,是一支裝備精良、作戰經驗豐富的軍隊,而南明政權的軍隊多是當地的衛所組成,戰鬥力並不強,別說清軍了,能否戰勝大順政權的軍隊都不好說。所以,南明軍隊不是清軍的對手。


胖胖的小豌豆


首先,南明政權是一個鬆散的結構。自明王朝覆滅,苟延饞喘的南明小朝廷,先後擁立了四任皇帝,一任監國,其內部之間勾心鬥角,互相傾軋,內耗損失遠高於抗清。政治上的混亂一定會影響到軍隊建設,無論是在軍事思想還是在戰術訓練等等方面,都是混亂不堪的,這時的南明軍隊缺乏集權和統一,執行力和戰鬥力都很弱。第二,南明政權並不供養軍隊,其部隊更多的都是私人豢養的武裝,也就意味著軍隊的首要使命是效忠於自己的金主,而不是為朝廷去拼命。儘管在局部戰鬥中也打出了崖山之戰等等的鐵血保衛戰,但是大多數軍隊更像是在混日子。第三,我個人有個不準確的設想,那就是南明軍隊的首要敵人並不是清兵或者說是後金的八旗兵,它的主要敵人,是大量的投降清兵的吳三桂等本民族悍將,他們其實比八旗兵更狠毒更殘酷,南明是忘於內鬥的,是一場漢奸的勝利。


小屋253315373


那要看形勢和怎麼打,當時的清軍和關寧鐵騎陸戰天下無敵,但他們的弱點是水戰不行,如果崇禎死前能夠將太子送往南方就可以通過水軍和襄樊之險對北方騎兵行成有效的阻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