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醫院剖腹產一天就讓下牀,真的沒問題嗎?

蔣華浪


現在進行剖腹產產婦,在進行手術後大約一天時間醫生便會告訴病人要開始下床走動了,讓有些人不經會想,剖腹手術後應該多休息,這麼早就下床活動真的可以嗎?下面就這個問題我們來了解一下。

剖腹產後過二十四小時易下床走動

其實產後是宜儘早下床走動的,不管順產或是剖腹產,都適宜逐漸進行活動。但產後起初六小時,要注意休息,因不管順產或剖宮產,產婦均比較疲勞,所以要進行休息。順產一般過六小時,剖腹產過二十四小時,產婦便可以適度下床進行走動了。

產後及早進行活動具有以下好處

產後若長時間不進行運動,易形成一些疾病,如:便秘、血栓等。活動量減低就會令腸蠕動變弱,而導致便秘出現,活動量少下肢血液迴流不順暢,便易形成下肢靜脈血栓。剖腹產的產婦進行運動可先由自理開始,如餵奶、去廁所等個人生活方面,產後大約一星期後傷口便癒合,可適量加大運動量,如適量散步、做操等。產後一個月,基本各項機能都得到恢復,運動量可恢復正常水平。

剖腹產二十四小時後進行適當活動一般不會對傷口產生影響

有些人剖腹產後不敢隨便活動,主要是擔心刀口問題,怕扯開刀口,其實不用過於擔心,剖腹產後達二十四小時,子宮出血便大大減少,傷口痛感也得到緩解,一般如坐立、下床、去廁所等這樣的活動,是不會對刀口造成影響的。於產後七十二小時內,傷口處肉芽組織生長之前,為讓刀口張力減小,一般大夫會告知產婦戴腹帶,特別下床走動時,這樣能避免刀口處因壓力加大造成刀口疼或裂開。

所以平時稍加註意,傷口未出現感染,剖腹產二十四小時後開始活動是有好處無壞處的。若二十四小時內,傷口仍然存在疼痛還無法下床活動,可於床上進行如翻身、抬腿等活動。


共享醫生網


產後應該儘早下床活動。無論是順產還時剖宮產。剖宮產後24小時必須下床活動。

這點上傳統的媽媽們和醫生觀點也大相徑庭。傳統認為,月子裡要靜養,不能下床、不能做家務,當然你若健身,會有一大堆人上來攔著你。那麼我們醫生認為,要動,要循序漸進的動。產後最初的6小時,要休息,因為無論是順產還是剖宮產,產婦都太累了,需要休息補充睡眠。順產6個小時後剖宮產24小時,媽媽們都可以適當下床活動了。

運動是首先要能生活自理。餵奶、上廁所、打理個人的衛生,產後一週後傷口癒合,可以增加運動量,適當的做操、散步、要做凱格爾運動,促進盆底肌的恢復。產後一個月,媽媽們各項機能完全恢復到孕前水平,運動也要恢復到孕前水平。如果孕期體重增加過多的,可以運動結合飲食控制開始減肥大業了。

產後早期運動益處多多。產後很多症狀的發生和不運動有關,比如:便秘和血栓。活動減少就降低了腸蠕動,從而便秘。而活動減少,下肢血液迴流不暢,極易發生下肢靜脈血栓,血栓脫落造成急性肺栓塞。急性肺栓塞會表現為突然的心悸、氣短、呼吸困難,甚至心臟驟停,嚴重的會死亡。

剖宮產24小時就下床,不會影響傷口癒合嗎?

不會的。剖宮產24小時後,子宮的出血明顯減少。傷口疼痛明顯緩解,一般的活動:坐起、下床、去衛生間等活動,不會導致腹部張力的增高,也不會影響傷口的癒合。產後72小時內,在傷口部位的肉芽組織生長前,為了減輕傷口的張力,一般醫生會建議用佩戴腹帶,尤其是下床活動時,可以防止突然的腹部壓力增大引起傷口疼痛、傷口裂開。

因此只要稍加註意,傷口沒有感染,剖宮產24小時開始日常的活動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而24小時內,如果因為傷口疼痛等原因不能下床活動,也要在床上做一些活動,比如翻身、抬腿或者由丈夫按摩腿部肌肉,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血栓形成。


婦產科醫生王玉玲


這個問題問的太好了。我每天手術前和手術後總是不停的跟孕婦和家屬嘮叨:剖宮產後千萬不能老躺在床上,手術後第一天必需下床活動,手術當天如果因麻醉還沒完全退掉,不能下床活動的話,也一定要按摩雙下肢,在床上多活動。那醫生每天苦口婆心讓產婦下床活動的原因是什麼呢?下面聽我詳細講解。

剖宮產後臥床不動會很危險,嚴重的可以引起產婦猝死。二孩放開後已經有還多個產婦猝死的報道,罪魁禍首就是肺栓塞,而肺栓塞的重要誘因就是產後臥床不活動。




臥床為什麼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請看下文分析:

1. 妊娠期和產後 產婦處於一個天然的高凝狀態,這個高凝狀態的準備是為了分娩是子宮的止血,分娩的時候子宮就是一個大血池,孩子生了胎盤下了就像水閘被打開一樣,這時候除了靠關水閘,還要靠水裡有些淤泥輔助,才會把剩下的小漏水給堵住。生了孩子的子宮也一樣, 這時候止血除了靠子宮收縮,還要靠體內早已準備好的高凝狀態。 產後的一段時間內,血液都處於高凝狀態,這個時候如果產後少活動,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後,栓子容易掉落到肺血管。引起猝死。產後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比例很高, 但血栓掉落引起猝死的並不少見。所以產後越早活動越好,剖宮產做了第二天也必需下床活動,更不用說自然分娩了。




所以我在這裡還是強調,剖宮產後要多活動,早活動,特別是坐月子不能躺著不動。剖宮產術後第一天下床活動完全沒有問題。

本文作者蔡珠華 婦產科主任醫生,浙江醫學會婦產科分會青年委員,喜歡把深奧的婦產科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科普。想了解更多科普知識,可關注"蔡珠華大夫"公眾號。


蔡珠華大夫


您好,很高興有機會回答您的提問,並且希望我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首先,從醫學方面考慮來說只要是您身體能夠允許的情況下,還是建議您儘早下床活動,因為很多人還是存在著誤區的,他們認為手術後一定要靜養,然後大補才能迅速的恢復元氣,但是其實還是建議您適當的活動一下,這樣循序漸進的才是恢復身體的最有效的方式,當然如果您身體素質比較差一些,或者說一下床就會癱軟在地上,那麼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判斷自己活動的時間,以及活動的方式。

另外,很多人會擔心自己的傷口是否會加重,或者說影響傷口的癒合,畢竟剖腹產開了嚐嚐的一個口子。但是隻要不做劇烈的運動,簡單的生活方式,或者散散步是對傷口癒合沒有影響的,因為簡單的動作不會導致腹部的張力增加,自然不會影響傷口癒合了。在這裡如果媽媽們還是想要固定一下傷口可以選擇恰當的束縛帶,也會起到一定的束縛傷口的作用喲,活動起來也會自如一些。

最後,雖然說一天後就可以下床了,但是也不是說一天後就完全沒有事情了,還是要注意不要讓傷口發炎感染,儘量不要讓自己出汗,如果實在是疼痛難忍,那麼可以諮詢醫生採取一些藥物緩解,或者說採取自己舒服的方式降低疼痛感。當然,自己生活習慣和飲食方面的調整也是必不可少的,還有心情一定要儘量樂觀一些,如果有焦躁不安的事情及時跟家人溝通,發洩出來,不要憋在心裡喲。


孕媽學堂


通常情況下,醫生會要求新媽媽在剖腹產一天後儘快下床活動,這麼做對新媽媽有3點好處:

1、能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血栓的形成

新媽媽如果久坐、久臥,易形成血栓。這是因為懷孕期間,隨著孕周的增加,準媽媽的子宮會逐漸變大,會壓迫腹部的靜脈,導致血液迴流受阻,使準媽媽下肢或骨盆靜脈曲張。另外,為了維持整個妊娠過程的順利進行,準媽媽體內還會分泌大量的孕激素,這會使產婦的血液的粘稠度變高。如果新媽媽久坐、久臥,很容易在骨盆或下肢靜脈形成血栓,這些血栓一旦掉落,就會隨著血液循環到達肺,把肺動脈塞住,引起肺栓塞,這對新媽媽來說是極其危險的一種情況。

2、能促進惡露的排出

新媽媽儘早下床活動,可以使能幫助子宮收縮與恢復,有利於殘存在子宮裡的壞死蛻膜、血液、宮頸分泌物等組織(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惡露)的排出。

3、有利於增強胃腸道的蠕動

適當運動可以促進胃腸道的蠕動,不僅可增強新媽媽的食慾,有利於乳汁的分泌,新媽媽也不容易出現產後便秘等問題。

雖然下床活動對剖腹產的媽媽有這麼多好處,但是畢竟傷口還沒有長好,所以,新媽媽在活動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起床時不要直接用腹部力量坐起,而應該先翻身側臥,以手支撐起身體,躺下的時候也同樣。

2、咳嗽、大笑、翻身、上廁所等動作會增加腹壓,易導致傷口的裂開,新媽媽可以用手輕壓腹部以保護傷口,或者可以用束腹帶來固定傷口。

不過在使用束腹帶時,要注意捆綁的鬆緊度,以可伸進一個手指為宜,不要勒的太緊。還要注意使用的時間,術後前2天可以持續使用束腹帶,術後3~5天時要間斷使用,下地活動時綁上,臥床休息要解開,以免影響腸蠕動。一般情況下,在使用1`2周後,傷口不再疼痛時就可以停止使用了。如果是有特殊情況,使用時間最長可延遲到6周。


醫知袋鼠


剖腹產一天就下床活動,當然沒問題。產婦應該在可能的情況下,越早下床活動越好,促進身體腸胃蠕動,加快惡露的排出,對身體的儘快恢復非常有幫助。

當年我生大寶的時候,也是剖腹產,那時沒有鎮痛棒,當被推回病房,記得是7個小時左右,護士就會過來說"產婦請儘快下床活動,幫助惡露排出,床上躺久了影響母乳的分泌"。但是那時傷口疼的厲害,根本沒辦法下床。在床上待到第二天,護士讓家屬扶著慢慢下床,當時的我感覺沒那麼痛了,再加上在床上躺了一夜,感覺精神好點了,於是自己從床上坐了起來,把雙腿挪下床,卻沒想到,一站起來,雙眼立馬變黑了,頭暈眼花,老公急忙讓我再躺下,護士看見了說"因為在床上躺太久了,下床的時候要慢慢來,不要著急"。在床上休息了一會兒,我又嘗試著下床。這次,我就非常緩慢的下床,起身,在老公的摻扶下在房間走來走去。經過活動,腸胃蠕動也加快了,很快就想吃東西了。

所以,剖腹產後,在身體的允許下,慢慢的增加活動量,有利於身體的儘快恢復,當然,這一切都要建立在身體承受能力的前提下。


【我是"成長為自己",今日頭條育兒專欄作者,希望通過身邊的故事影響你我他,讓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及評論】


成長為自己


在很多人看來,生完孩子,特別是剖腹生完孩子,一定要躺在床上不動,絕對靜養,這樣才能更快地讓傷口癒合。

但是現在,醫生要求剖腹產手術後24小時下床,這一點,與傳統觀點大相徑庭,真的沒有問題嗎?到底應該怎樣做呢?

可以肯定回答的是,醫生的做法是正確的,一點問題沒有!

正常情況下,剖腹產12小時後,產婦便可以在家人、護士的幫助下改變體位,試著在床上做一些翻身、動腿、坐起等活動,術後24小時後,便要拔除尿管鼓勵產婦下床慢慢活動了。

因為剖腹產手術時,產婦腸道免不了會受到刺激,其胃腸道正常功能會被抑制,導致腸蠕動相對較慢,所以,必須要儘早進行翻身、下床等活動,進而增強腸胃蠕動,儘快排氣,緩解產婦腹脹和防止其便秘的產生,也利於產生惡露的排出,更可以預防腸粘黏以及血栓形成而引起其他部位的栓塞,對身體的恢復非常有好處。

不過,剛開始活動時,產婦可能會比較吃力,甚至感覺疼痛難忍,這時候不要著急,慢慢的,隨著傷口的恢復,疼痛就會逐漸減輕,活動量也可以逐漸增加。即使因為一些特殊原因而暫時不能下床的產婦,也不要一直躺著不動,要在床上進行翻身活動、抬腿等一些簡單的活動,這樣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使傷口癒合更加迅速,總之不能一直臥床不動彈。另外,產婦在活動時,最好是採用側臥位,可以將毯子枕頭等墊在背後,使身體和床成20~30度角,這樣可以減輕產婦身體移動時對傷口的震動和牽拉痛。

產後6小時以內:

躺著的姿勢:術後回到病房的媽媽需要頭偏向一側、去枕平臥。去枕平臥的原因是大多數剖腹產選用硬脊膜外腔麻醉方式,術後去枕平臥可以預防頭痛;同時,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還可以預防嘔吐物的誤吸。護士會將尿管引流袋及輸液管妥善固定放置在合適的位置,並在產婦臀下墊好衛生巾,還會定時為產婦按摩子宮,觀察子宮收縮和陰道流血情況。

腹部放置沙袋:有時護士會在產婦的腹部放置一個沙袋,這樣做是為了減少腹部傷口的滲血。護士們會按規定每隔一段時間為產婦測量血壓,查看面色,測量脈搏和體溫,每隔一段時間觀察小便的顏色、尿量的多少、尿管是不是通暢等等,並將這些情況記錄下來。

及時哺乳:寶寶餓了,護士會把他抱給媽媽,媽媽一定要將這最珍貴的初乳餵給寶寶。這是值得回味的經歷,留給寶寶也留給自己。寶寶的吸吮還可以促進子宮收縮,減少子宮出血,使傷口儘快復原。

禁食:在術後6小時內應當禁食。這是因為手術容易使腸子受刺激而使腸道功能受到抑制,腸蠕動減慢,腸腔內有積氣,因此,術後會有腹脹感。為了減輕腸內脹氣,暫時不要進食。

產後第一天(6小時以後)

躺著的姿勢:產婦產後平臥6小時以後就可以枕枕頭了,這時最好採用側臥位,可以將被子或毯子墊在背後,使身體和床成20~30度角,這樣可以減輕身體移動時對傷口的震動和牽拉痛,會覺得舒服一些。

止痛的辦法:麻藥勁過了以後,大多數產婦會感覺腹部傷口疼痛,這時可以請醫生開些處方藥,或者可以使用陣痛泵緩解痛苦。

儘快進食:剖腹產6小時後可以飲用一些排氣類的湯,如蘿蔔湯等,以增強腸蠕動,促進排氣,減少肚脹,同時也可以補充體內的水分。但是,一些容易發酵產氣多的食物,如糖類、黃豆、豆漿、澱粉類食物,應該少吃或不吃,以防腹脹更加嚴重。

儘早活動:此時特別需要注意保暖以及各種管道的暢通情況;勤換衛生巾,保持清潔;腹部的沙袋需放置8小時;12小時後,產婦在家人或護士的幫助下可以改變體位,翻翻身、動動腿。術後知覺恢復後,就應該進行肢體活動,24小時後應該練習翻身、坐起,並下床慢慢活動,條件允許還應該下地走一走,運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使傷口癒合更加迅速,並能增強胃腸蠕動,儘早排氣,還可預防腸粘連及血栓形成而引起其它部位的栓塞。

產後第一個星期

大量飲水:產後的三到五天內,媽媽的身體還是很虛弱。傷口仍然疼痛,年輕的媽媽會有便秘和腫脹的感覺,這是麻醉所引起的,因此大量飲水是非常必要的。最好引用熱茶和不低於室內溫度的水,這些都能促進腸子的蠕動。

及時排便:剖腹產後,由於疼痛致使腹部不敢用力,大小便不能及時排洩,容易造成尿瀦留和大便秘結。因此更應該按正常的作息,養成習慣,及時大小便。

飲食:當產婦排氣後,飲食可由流質改為半流質,食物宜富有營養且容易消化。可以選擇蛋湯、爛粥、麵條等,然後依產婦體質,飲食再逐漸恢復到正常。這個階段千萬不要急於喝一些油膩的下奶湯,例如雞湯、肉湯等等。

分娩後兩個月內

不要負重:

現在寶寶是年輕母親時候中的一切。這個時候,不要提舉任何比自己的寶寶更重的東西,而隨著寶寶在一天天地長高、增重,媽媽的力量也在逐漸增強。分娩兩個月左右可以嘗試走樓梯了,一天之中上、下一層樓足夠了,剛開始的時候甚至要比這個運動量還要小。

不要自己開車:在產後的頭兩、三個星期不要自己開車。踩離合器、剎車和油門此時對新媽媽來說還是一件費勁的事情,在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很可能不能作出迅速的反應。

鍛鍊:可以開始做一些運動骨盆的體操了,這是非常簡單但效果很好的練習:媽媽們先嚐試收縮陰道的肌肉,然後嘗試著上提陰道,數到第十下的時候,再放鬆。

剖腹產後的心理恢復

剖腹產後身體的恢復因人而異,除了身體上的傷口之外,心靈上也有創傷。女性在剖腹產需要度過五個階段,才會最終復原。

很多原本想自己生的媽媽在接受了手術後,很難接受這個事實。手術後過了一個小時後,很多女性才開始接受剖腹產這個事實,是命運的安排。

在生產後的第一個星期裡,這種感覺漸漸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失望的情緒。很多女性沒有親身經歷孩子被娩出的過程,感到很遺憾。通常,很多剖腹產的媽媽很難進入母親的角色。

第三個階段從生產後的第八個星期開始。許多女性把與寶寶相處時,做得不夠完美的原因都歸結於是剖腹產惹的禍。在這個階段,年輕的媽媽們經常夢到分娩的過程,這種情況並不少見,而這些夢境有助於使她們重新理解自己的生產過程。

到了第四個階段,與其他有類似分娩經歷的女性相接觸非常重要。有的時候,通過剖腹產分娩的女性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願意與同樣是剖腹產生孩子的母親說話。當她們發現有很多類似的經歷的時候,不再感到孤獨,從而心情得到了極大的放鬆。

第五個階段,分娩的痛苦經歷被漸漸淡忘,能夠客觀地對待剖腹產了。


父母世界


我在歐洲剖腹產,術後無止痛泵,6小時後必須自行下床,讓我去洗澡,我當時下床了,並且步行到浴室,可我馬上選擇了拒絕洗澡,在護士的詫異難以理解的目光中,又回到了病床,其他所有老外剖腹產婦,全部都洗了澡,可我真的做不到。

隔天早上,術後22小時,拔掉尿管,自己步行走回病房。每天都要自己走到電梯,到樓下的嬰兒房,給孩子餵奶,洗澡,換尿布,這些都是必須的。

從床上起身簡直就是地獄體驗,醫院不讓家屬陪床,單人間只有我自己,第一次起身要去洗手間,怎麼都起不來,無奈按鈴叫了護士。護士進來站在我的床邊,微笑著對我說,對不起,我不能幫助你,你現在必須自己起身,對你有好處的,我真的抓狂了,太理解不了了,可又能怎麼辦,只有靠自己。但是確實,我的刀口和子宮,恢復的非常好。


凱文娘


我兒子是十年前剖的,那時候我們當地的醫院還比較落後,自己也不懂,剖腹產手術後三天醫生才說讓下床的。然後一晃六年過去,我想要二胎,本來以為摘了環很容易就能懷孕,結果一個月,兩個月,半年,一天天過去,我肚子根本沒有動靜,然後我就急了,到處求醫問藥,吃了好多中藥,輸卵管通水也做了幾次,直到最後做了宮腹腔鏡手術才知道,我大寶剖腹產後子宮的刀口和肚皮的刀口長到一起去了,導致輸卵管彎曲不能懷孕。

然後手術後四個月我就懷孕了,後來生了女兒,我早上六點進的手術室,因為二胎自己也有點經驗了,晚上六七點的時候,我就下床走動了,當時是夏天,每走一步我都疼的汗如雨下,為了能夠早點通氣,早點吃東西下奶,也為了盆腔內不再粘連,我一直忍著堅持自己走著去上廁所。

後來想想,自從生了兒子之後,我一直有慢性盆腔炎,腰腹痠痛,我平時很注意個人衛生,一直都很疑惑怎麼會有這種毛病,後來想大概是生了兒子之後盆腔內有粘連或者帶環有關,現在我女兒兩歲半了,我也沒再帶環,這兩年腰腹疼痛的毛病都消失了。


漫天柳絮輕飛舞


沒問題,而且必須這麼做,有利於產婦的健康,我生了兩個寶寶,都是剖宮產,而且在同一家醫院,醫生要求:從手術室出來,要平躺,不等用枕頭,產後8個小時,需要在床上練習翻身,產後24小時必須下床休息。

先來說翻身吧,痛苦!我用手拽著床頭,慢慢地將身體拽過去,平時一個簡單的翻身動作,在那時沒有五分鐘絕對過不去,尤其是最後一步,將身子側過來,太難了,刀口特別疼,都沒有勇氣翻過去,感覺身子就是懸著的。

下床就更別說了,身體虛弱,出一身虛汗,不知是不是我二次剖宮產,醫生用了沙袋和繃帶的原因,感覺沒有第一次疼,還有走路的時候不要著急站起來,彎著腰,刀口不抻得疼。

而且第二次下床不足24小時,我在沒有人幫忙的情況下,一個人站起來了,因為保潔員要換床單,必須得讓我起來,當時醫生查房,家屬都被趕了出去,我就硬撐著起來了。

我妹妹生孩子是在夜裡10點多做的手術,第二天一早八點鐘,護士來查房,就讓下床,還不足12個小時,我妹妹就一個人扶著床沿挪,腳都不敢完全沾地,感覺特別痛苦。

可能每個醫院對產婦什麼時候下床都不同吧,但不可否認地是,儘快下床活動,對產後排氣,胃腸蠕動都是有好處的,還能預防血栓的形成,雖然下床走路很痛苦,可為了健康,寶媽們一定要堅強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