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情报史上的丰碑:神秘的阎家老店

在我国的情报史上,曾经有着这样一座神秘的历史丰碑,说其神秘,是因其长期不为世人所知,说其是历史的丰碑,是因其曾经深切的影响了中国近代史,这就是“阎家老店”,而这家老店的主人,就是阎宝航、高素桐夫妇。

【作者简介】:杨旭,现供职于国纪万象信息情报研究院,长期关注全球情报机构及国际情报局势。

红色情报史上的丰碑:神秘的阎家老店

阎家老店

“阎家老店”坐落在重庆市上清寺重庆村十七号(今重庆宋庆龄旧居陈列馆旁),重庆村有十七栋住宅,从两路口的街上进去要爬一个坡,坡顶有一大块平地,上边有10栋楼房,下坡的另一端还有7栋楼房,这里曾聚集了当时众多的高层人物和重要机关,17号是一栋三层楼房,院子有两个便门,一个通向学田湾,有一条小路可去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另一个通向浮图关下荒辟的山岗,出入比较隐蔽。这里便是大名鼎鼎的“阎家老店”,而他的主人身份更是非同一般,他便是时任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副总干事、军事委员会战地服务团副主任、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设计委员、东北抗日救亡总会常委、救济委员会主任阎宝航,在这一串耀眼的头衔之下,阎宝航还有着一个秘密身份,既共产党员。

早在1936年西安事变时,中共隐蔽战线的负责人,龙潭三杰之一的李克农同志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思想进步,做过许多工作,很有水平的爱国人士,只是一直没机会见面,李克农同志评价阎宝航的这句“做过许多工作”是富含深意的,阎宝航在入党前曾为中国共产党做过大量的工作。

1934年,时任平津东北特委组织联络负责人的张希尧在北平街头张贴标语时,被国民党北平市党部逮捕,同时被捕的还有宁匡烈、张雅轩、徐静远、戴福纯、王牺忱七人。得知消息的阎宝航以新运总会书记名义,找到当时担任新运总会推行股股长邵华说:“北平党部逮捕的那几个人,是我的东北老乡,他们一直跟我搞救亡工作。他们在北方的活动是按我的指示搞的,请你转告中统局副局长徐恩曾先生。”于是,得徐一言,张希尧等七位青年即获释出。事后,阎宝航致陈立夫谢函,陈立夫遂复信云:“彼等在吾兄领导之下,即在吾党领导之下,彼等今后的行止,一切应由吾兄负责处理。”

红色情报史上的丰碑:神秘的阎家老店

​阎宝航

1935年11月阎宝航又通过地下党得知一条消息,华北察冀政务整理委员会,把一批青年列入黑名单,交给日本驻天津司令部。他亲自找到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复兴社常务干事的贺衷寒交涉,贺诿责于华北当局,说与他无关。阎宝航问道:华北当局是你们中央政府的一部分,竟把抗日青年出卖给日本人,而你们的中央政府不问不管,你们这是什么政府?正是由于宝航先生的严正抗议,使这批青年才免遭罹难,1935年,邹鲁风和梁某代表东北大学到南京请愿,亦被特务跟踪,躲进阎家才免遭毒手。

抗日战争爆发后,阎宝航主持的“东北抗日救国总会”从北平迁到南京,阎宝航便曾前往八路军南京办事处表示希望会晤负责人。李克农同志出面接待了阎宝航,向他详细介绍了抗日战争的形式玉特点,及最后一定胜利的前景,还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及抗日战争中的方针、政策。阎宝航表示完全赞同,并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阎宝航向苏子元再次提出请组织接受他参加共产党的要求,经中共东北特支同意,由刘澜波向中共中央驻南京代表团周恩来报告了阎宝航的要求,并反映阎出身历史复杂。周恩来同志说:“发展党员不能只看出身,主要看他是否有共产主义觉悟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牺牲的决心。阎宝航已经过多年考验,可以吸收入党。”遂于当年9月,由博古和刘澜波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为便于在国统区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周恩来决定宝航先生为特别党员,仍以民主人士身份参加活动。

阎宝航的党员身份直到1952年才正式公开。

第一幕

1938年10月,根据党的指示,阎宝航与于毅夫率东北抗日救亡总会迁往重庆,而东总的新地址选在了阎宝航位于重庆村十七号的家中,“东总”的几个驻会干部都住在这里,由于原来担任“东总”党组书记的刘澜波已经去了延安,也有的党组成员工作变动,故决定组建新的党组,董必武代表中共南方局便在这里主持了关于重建”东北抗日救亡总会“党组的会议,遵照董老的指示,东总公开活动,仍采取早在武汉就决定了的主席团制,成员有高崇民、车向忱、王卓然、王化一、阎宝航、卢广绩、陈先舟,阎宝航继续任党组成员,国民党高层的统战工作仍由阎宝航、陈先舟负责。

在这一期间,阎宝航除了负责东总的工作外,还先后担任了“全国抗日将士慰劳会”总干事、重庆市动员委员会设计委员、中央赈济委员会顾问、中国经济事业协进会理事、战时公债劝募委员会秘书兼陪都劝募公债运动主任干事、大明公司打捞部经理、五十兵工厂福利处长等职,这些头衔和职务,也使阎宝航有机会广泛接触各界上层人士,更方便的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同时也为筹措抗日活动经费提供了便利条件。

红色情报史上的丰碑:神秘的阎家老店

​抗战前夕,阎宝航、高素桐‍夫妇与子女

在东总党组改组会之前的7月,阎宝航就已经先后把四个儿女阎明诗、阎明英、阎大新、阎明智送往延安参加革命工作。同月,阎明诗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时在内地从事抗日救亡活动的人士,大多经济拮据,很多人都慕名前往上清寺重庆村十七号的阎家就食住宿,这些人都受到了阎宝航与高素铜夫妇的热情招待,十七号也被同志们戏称为“阎家老店”,由于十七号具有“政府官员住宅”这一合法条件作掩护,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有利条件,所以十七号便成为了中共开展地下工作和”东总“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据点,周恩来经常在十七号的2楼小客厅或顶楼召开会议、布置工作。叶剑英在这里召开了妇女干部会议,中共代表邀集民主人士的宪政座谈会也曾在这里举行。

十七号每天都挤满了“东总”的工作人员以及前来投奔的社会各界人士,一时间热闹非凡,由于客人特别多,一楼、二楼都住满了人,吃饭都是两三桌。特别是1939年日军对重庆进行大轰炸以后,许多流亡到重庆的东北人的家被炸毁了,来的人更多了,院子里还搭起了棚子,每天有两三桌人吃饭,吃住都是免费的。

每天都这么多人,阎家哪有那么多钱供给?后来有人发现了其中的秘密:老店的女主人、小主人上街去摆地摊,卖旧衣物和字画。

高素桐是东北农村妇女,每年都做大酱、渍酸菜,还买了一盘小石磨磨豆腐为大家改善生活,周恩来总理曾多次称赞高素桐“是我们的好大嫂,革命的好妈妈”。

红色情报史上的丰碑:神秘的阎家老店

​阎宝航与父亲、夫人及子女在南昌合影

“东总”的负责人高崇民、于毅夫、韩乐然等人都长期居住于此,经常在里参加集会或暂住的有萨空了、沈钧儒、许仲航、李公朴、陶行知、李德全、杜众远、杜斌丞、徐宝驹、姚廷枢、徐寿轩、范长江、刘兴仁等人,董必武在十七号召开完重建东北抗日救亡总会党组的会议后,这里几乎成了“东总”的招待所,凡是投奔“东总”的青年一时不能安排的,都送到了“阎家老店”去食宿。阎宝航的夫人高素桐也被亲切的称呼为“招待所长兼炊事员”,阎明光、阎明复尚小,却对每天这些川流不息来去匆匆的过客习以为常,凡是来的都是自家人,从无生疏的反应。

其实早在南京、武汉时期,阎宝航夫妇便已经开始“以家事会”,辽宁省政协副主席卢广绩就曾回忆过在南京大禹村一号阎宝航家的往事,1937年8月,卢广绩来到南京,住在了大禹村一号阎宝航家中。

“我到南京不久,就知道总理也在南京。我就同阎宝航到傅厚岗总理住处相访,恰值总理外出。晚间总理就来到我的住处阎宝航家里。因为那时正是抗战时期,也正是敌我在淞沪战争最紧张时期,因敌机夜袭,灯火管制,夜间市内断绝交通,总理就留住我们处。总理同我和宝航谈到下半夜三时,为我们讲抗战初期形势,国共重新合作的情况;我也特别提到关于张学良恢复自由的问题。今天国共团结全面抗战了,把过去主张团结对外.为抗日奔走尽过力的张学良还关押不放是不应该的。我在那时还有些天真幼稚的想法,认为如果总理能向蒋介石提出这个问题,一言九鼎,就可以得到蒋的同意,恢复张的自由的。总理当时表示,我和你们同样关心张汉卿①,但事情并不象你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记得我同总理在一起时,总理曾对我说:“东北一些朋友,很重感情,但可惜不懂政治。”我回忆总理这番话,是对我讲的,在那时我是没有这样认识的。”

红色情报史上的丰碑:神秘的阎家老店

1938年,阎明光、阎宝航、高素桐和阎明复

当时的大禹村一号经常是人来人往,非常热闹。阎明复在访谈中回忆道:”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个眉毛很黑的叔叔,他一来我父亲就跟他道一个安静的客厅里区谈话,而且妈妈就不让我们去捣乱,他们常常谈的很晚”

在重庆村十七号,每天人来人往,但普通的客人却是不许上楼的,在十七号的二楼,有一个没有窗户的小房间,始终让年幼的阎明复感到有些神秘:“我记得当时周伯伯到家里来和我父亲密谈,他们都是在二楼一个密室里,没有朝外的窗户,他们就在里边打牌。凡是他们在里面打过牌的第二天早上,都是我妈妈去打扫这个房间。当时我就很奇怪,家里有人做饭,有阿姨扫地打扫卫生,我说妈妈你何必去倒这个痰盂呢?妈妈说,顺手之劳,这样就过去了。”

直到多年以后,阎明复才真正了解在这个小房间里发生的一切:“他们当时在里面谈什么事情声音都很小,有些事情连谈都不能谈,只能够在纸上写。写完以后他们就把纸撕碎,然后扔到痰盂里面。我母亲当然也不知道他们谈的什么问题了,可是知道这个痰盂里的碎纸是绝对不能泄露出去的,所以每天他们只要开过会、谈过话、打完麻将,第二天早晨起来我妈妈就把痰盂里的东西倒进马桶里冲掉。”

十七号内的活动很快便被国民党得知,在国民党内有着“康戴二公”之称的康泽和戴笠就曾分别警告过阎宝航,康泽曾对阎说:“关于你的情报很多,我还不相信。以后可要少和共产党接近。”戴笠也曾在一次宴会上对阎说:“玉衡兄,我们作国家高级官员的可要好好体会领袖的意思。共产党是壮汉子,我们党是病汉子,说话时千万不可为共党张目。”②而军统内部更是准备执行一项暗杀计划,对象就是阎宝航,张学良曾跟阎明光讲过一件事情。张学良说:“我和你爸爸的命都是蒋夫人保的。有人检举你爸爸,蒋夫人说保罗③怎么是坏人呢?他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正是出于对宋美龄的畏惧,戴笠最终没有批准暗杀阎宝航的计划。

注释:

①: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

②:康泽、戴笠二人是蒋介石的内外情报耳目。任何人要见蒋介石都必须先在侍从室登记,然后由侍从室向蒋介石报告,蒋想见才见,不想见就不见。但康泽、戴笠二人例外,他们见蒋不受限制,随时可见,就是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一起时,他二人也可以闯入,是以国民党内部称呼两人为“康戴二公”。

③:阎宝航的英文名字

第二幕

1939年,阎宝航根据周恩来、李克农嘱托,在重庆家中设置了无线电台,以健全情报机构。还根据周恩来、董必武指示,设置了极为秘密的备用电台。

1942年,周恩来指派阎明诗担任译电员,协助阎宝航负责情报工作,并亲自把她送到家,当时大家都很关切的询问阎明诗延安的情况和为什么回来,阎宝航对外宣称阎明诗是在延安过度劳累得了肺结核,周恩来要她回到重庆治疗。阎明诗的任务是将情报翻译成密码,交给北碚的电台或秘密交通员,在重庆郊外的北碚,秘密电台台长张知敏与妻子纪华则共同负责向苏联使馆发报和掩护电台,负责秘密交通的李正文是从前苏联回国的地下党员②,情报小组的秘密交通员是沈慧③,东北大学学生,在她的家中也隐藏着一座备用电台,高素桐的侄子高维升则负责秘密交通和警卫工作④,在这个严密的情报小组当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阎宝航的夫人高素桐,她一边操持着阎家老店的日常生活,一边不动声色地掩护着家中进行的所有秘密活动。明诗和高维升来往于重庆、北碚之间,一直没有被国民党发现。

1941年6月14日的延安,中央社会部的机要人员紧握着一份刚刚翻译成俄文的绝密情报来到了延安枣园中央社会部驻地的一座小洋房,里面住的是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驻延安的一个联络小组,这些人是苏联红军总参谋部的情报人员,为首的是苏联红军少将基斯连科。当时社会部派了几位同志到那里工作,给他们当翻译。

红色情报史上的丰碑:神秘的阎家老店

​阎宝航等东北救亡七杰合影,前排左起:卢广绩、王卓然、孙恩元;后排左起:阎宝航、杜重远、王化一

负责翻译这份情报的是一位年轻的中共中央社会部机要员,名叫刘毅夫。直到1964年以后,他对当年所发生的一切仍然记忆犹新:“中央获得的情报,毛主席、朱总司令、任弼时、康生等几位中央书记都要过目,负责给前苏联提供情报这项工作由康生负责。”康生在给刘毅夫的电报批示上。总是写上“告友人”三个字,意思就是告诉朋友、友人,也就是苏联红军。

“告友人”这三个字同样出现在这份由重庆发来的电报上,这暗示情报与前苏联有关。这份电报是周总理从重庆发给中央的。电报上说,德国要在6月22号进攻前苏联。

这份电报的内容不要说是年轻的刘毅夫不敢相信,就连初听到情报的周恩来都十分紧张,因为就在1939年,苏联和德国才刚在莫斯科签订了一份有效期为10年的《中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中规定,缔约双方彼此互不使用武力,任何一方将不存在直接或间接反对他方的国家集团;当一方受到第三国进攻时,另一方不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就彼此有关问题,密切接触,交换情报;和平解决相互间的一切争端。

1941年6月的前苏联,正沉浸在最后的和平之中。那时的人们无法想像,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即将笼罩家园。表面上,苏德两国相安无事甚至分外友好。自从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生效以来,大量来自前苏联的粮食和石油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往与英法交战的德国。

红色情报史上的丰碑:神秘的阎家老店

经过反复分析、推敲之后,周恩来判定这是一个准确的情报,立即向党中央作了报告这一天是6月16日。

党中央收到这个信息后也是大吃了一惊,苏德开战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事,更是整个国际社会的大事。

6月13日,潘汉年系统曾发来情报说“苏德战争,一触即发”,时间锁定在“6月中旬或稍晚一些时间”

经过对这两份情报反复研判之后,党中央认定这个情报是确切的,对苏联来说是一个十万火急的信息,便急速向苏联作了通报。

苏联很看重这份情报,特别是6月22日这个时间更为重要,在与他们自己的情报对照后,确认德国的进攻迫在眉睫,迅即进入临战准备。

6月30日,苏共以斯大林的名义向中共发来了感谢的电报,说“由于你们提供了准确的情报,我们得以在德国进攻前宣布苏军处于紧急状态”。

得到这份重要的情报的人,就是阎宝航。

红色情报史上的丰碑:神秘的阎家老店

​阎宝航

1941年夏天,阎宝航被通知参加一个招待德国军官的酒会。像这样的酒会在重庆是很常见的,阎宝航去的晚了一些,错过了开头,但当阎宝航到场后,却明显的感觉到了气氛有些不对劲,与会的国民党高层各个喜形于色,阎宝航确定有重要的消息宣布了,阎宝航先是跟孔祥熙打了个招呼,问今天是有什么好事发生,孔祥熙神秘的附在阎宝航耳边上说道:“德国要进攻苏俄了。”

初听到消息的阎宝航大吃一惊。

红色情报史上的丰碑:神秘的阎家老店

阎宝航立刻找到了时任国民党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便问于老:“听说德国要进攻苏俄,有这事吗?”于右任一向主张联苏、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这事不像孔祥熙那样热衷,但也附在阎宝航耳上说:“有的,德国将在6月20日前后进攻苏联。”听了这个进一步的消息后,阎宝航没有再做深问,告别了于右任,转到其他地方,以免追问太多被人怀疑。片刻之后,他找到了孙科。孙科,,孙中山先生长子,时任行政院院长,与阎宝航关系不错。寒暄之后,孙科笑着问他:“你和于老什么事咬耳朵根子?”阎宝航说:“于老告诉我,德国将在20日前后进攻苏俄,这是真的?”孙科因与阎宝航平日比较要好,便无保留地告诉他,是真的,是委员长亲口告诉他的,德国将在6月22日发动进攻。阎宝航点了点头,表示相信孙科。

这个消息是希特勒让国民政府驻德国使馆武官桂永清带回中国告诉蒋介石的,希特勒想灭亡前苏联,这对于世界上任何人来说都不是秘密。早在1923年希特勒写的《我的奋斗》里就已经明确提出,他要消灭布尔什维克,德国要向东方夺取土地,必须消灭俄国。但问题就在于什么时候下手,这就是个秘密了。

而此时,这个天大的情报被阎宝航搞到了手中,剩下来的就是立即向周恩来报告了。

注释:

①张知敏与纪华夫妇1946年回到东北,在电力工业战线默默工作着。

②李正文在解放后曾担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

③原名笪幼芳,公开身份是阎宝航秘书,解放后在新闻战线工作,先后任教育部人民教育社编辑,光明日报编辑,广西右江日报编辑。

④高维升解放后在外交部任职,1951年辞职回海城老家务农。

第三幕

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党政军特部门都忙着到京沪去抢夺胜利果实,别的事情都扔到了后面。就在这个纷乱时节,阎宝航一家从重庆消失了。周恩来秘密把他派回东北解放区,去接收他渴望收复的白山黑水。不久,他担任了辽北省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条约委员会主任委员。

红色情报史上的丰碑:神秘的阎家老店

罗高寿(伊戈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罗加乔夫)大使宣读叶利钦总统令

1995年,在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命令,授予阎宝航苏联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章。同时获得嘉奖的,还有当时健在的情报小组成员阎明诗和李正文。阎大新代替父亲阎宝航,阎明复代替年事已高的姐姐阎明诗接受了勋章,李正文亲身经历了这一切。

阎宝航的功绩还有很多。在西安事变后,他就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从事党的秘密情报工作。从1941年开始,直至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阎宝航一方面利用其在国民党上层的特殊身份,一方面在家人的掩护之下,带领着一支精干的情报小组,为中共中央和苏联情报系统工作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不仅是上面提到的获取德国向苏联进攻的准确日期的情报。1941年,阎宝航还获得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准确情报,4年之后的1945年8月,他又获得了一份中俄边境地区日本驻军的部署情况以及在中国境内的日军的重要情报。

红色情报史上的丰碑:神秘的阎家老店

俄罗斯驻华使馆举行的颁奖会

阎宝航同志是一名战斗在隐蔽战线上的英雄,但直到1962年,在一份写给中央的报告中,阎宝航才第一次披露了自己在隐蔽战线上不平凡的经历。

在这份报告里,阎宝航详细介绍了自己领导下的情报小组的情况,以及两份重大情报的来龙去脉。这份经周恩来亲笔批示的报告,最终在几十年后让世人了解到了这位曾冒着生命危险在隐蔽战线奋斗过的英雄。

红色情报史上的丰碑:神秘的阎家老店

纪念阎宝航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诗歌会请柬

阎宝航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曾在隐蔽战线上写下了不朽的传奇,但最打动作者的却是阎宝航与高素桐夫妇两人开设的“阎家老店”,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夫妻两人带着孩子们开启了一片世外桃源,在那里,曾有着多少的仁人志士相结识,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志,满怀着激情奔赴抗日的前线,在作者眼中,这是一种属于乱世之中的别样情怀。

【作者简介】:杨旭,现供职于国纪万象信息情报研究院,长期关注全球情报机构及国际情报局势。

相关人员访谈:

阎明复访谈:阎宝航之子,上海阎宝航社会公益基金会名誉会长。

阎明光访谈:阎宝航之女,上海阎宝航社会公益基金会荣誉理事长。

罗青长访谈:原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

刘毅夫访谈:原中共中央社会部机要员,曾任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理事。。

谢建华访谈:国家安全部情报史研究处处长。

国纪万象信息情报研究院资料中心

【1】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第63卷,1997)

【2】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隐蔽战线卷》(精选本,2010)

【3】李新,孙思白,朱信泉等主编:《中华民国史:人物传》(第7卷,2011)

【4】上海市政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1辑,1981)

【5】海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海城县志》(1987)

【6】中共东北军党史组:《东北军与民众抗日救亡运动》(1995)

【7】阎宝航:《流亡关内东北民众的抗日复土斗争》(载《东北抗日救亡运动资料(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2011)

【8】张力炜:《缅怀东北抗日斗争中的父亲张希尧》(未刊稿)

【9】卢广绩:《怀念敬爱的周总理》(1981)

【10】张金辉:《抗日的道路上》(1982)

【11】邵宇春、王驹:《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始末》(1991)

【12】于毅夫:《周恩来同志与东北救亡总会》(1991)

【13】白浩,聂长林:《不矜名位自辉煌》(1995)

【14】赵明:《“新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战斗历程》(2002)

【15】张攻非:《“阎家老店”轶事》(1997)

【16】沈静:《我记忆中的”阎家老店“和明诗大姐》(2001)

【17】李力:《从秘密战线走出的开国上将:怀念家父李克农》(2008)

【18】李德新:《阎宝航在重庆》(2001)

【19】王连捷:《阎宝航年谱》(2002)

【20】薛继军主编:《中共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阎宝航》(2006)

【21】王连捷:《英雄无名阎宝航》 (2008)

【22】永纪、弗忘著:《“阎家老店”的情报》(2009)

【23】萨空了:《两年,在国民党集中营》(1985)

【24】丘琴等著: 《高崇民传》(1991)

【25】唐纯良著:《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关系史》(1995)

【26】沈谱、沈人骅编:《沈钧儒年谱》(1992)

【27】黄炎培著:《黄炎培日记:1940.9-1942.8》(第7卷,2008)

【28】顾明远、边守正著:《陶行知选集》(第3卷,20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