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實」小程序沙龍|「跑會」到底有沒有用?

“見實”小程序沙龍|“跑會”到底有沒有用?

7月4號跑去深圳混了一個會議,主題還是關於小程序的討論,先談談會議的收穫與有價值的點,最後說說“跑會”到底有沒有用

7月4日早上11點買好高鐵票,直接身份證入閘,四十分鐘就來到了深圳福田,走路15分鐘來到會議點,還是非常方便的。討論沙龍在下午2點開始,一直進行到6點多,結束後打了個電話給好友,順便出來出個飯,沒想到公司有事,於是乾脆就搭高鐵回去了,回到家也不過晚上9點。路上一直思考會議上的觀點,下面整理一下:

-1-

Jack分享的創業5步

Jack是剛融資了1.68億的名片小程序『加推』的聯合創始人,同時也是前微信的產品總監,對微信的戰略理解非常深刻,也有過3次的創業經歷,他的總結會非常有價值:

“見實”小程序沙龍|“跑會”到底有沒有用?

1、是否真正解決了一個社會問題,一個群體的痛點。

我的理解是Jack與雷軍的『風口』論是一致的,市場要足夠大,需求要足夠痛,比如小米解決的1999買雙核智能手機的痛點,2011年的蘋果、三星接近5000,這是革命性的衝擊。而且手機每年的出貨量高達15億部,那將是個萬億級的市場。

而加推小程序解決的是企業的引流獲客問題,讓每一個員工(不僅僅是銷售員,還可以是HR、開發、行政等等)都成為一個獲客節點,名片上前端有官網、有可交易的產品、有名人好友的權威認可,後端有可視化的數據統計系統,實現銷售流程的數據化。

有了數據,通過刺激人性弱點中的攀比,進行PK與排名,就可以積極地引導業務員沖銷量,實現更高的銷售收入。

而且,員工離職後還能把客戶奪回來,數據一鍵遷移到公司,客戶不流失,解決了老闆的痛點,老闆才會付費。

2、是否應用了更加高效的技術手段

我們為什麼說微信小程序代表未來?因為無論是開發效率、傳播效率、亦或是拉新效率,相比與APP、H5都是最高的

加推在前端用的就是最新的、獲客成本最低、可獲得關係鏈進行傳播裂變的微信小程序,在後端利用最先進的AI技術對接阿里京東的後臺,進行智能化的數據分析,效率上比純粹的名片應用高。

3、相比同類解決方案,是否具有超高性價比

再舉上面提到的小米的例子,1999 vs 5000,各類性能達到80%,怎麼選?對於大部分人而言,當然選小米。名創優品、宜家家居為什麼人流絡繹不絕?拼多多為什麼日訂單量輕鬆超越京東?

加推在前端的小程序實行免費的策略,後端的CRM人工智能系統只要1人/1天/1塊錢,而行業普遍在5元以上,競爭優勢非常明顯。

4、是否有清晰的商業模式

當上面3點都實現以後,就開始思考如何設計商業模式,小米是如何實現超過性價比的?尾貨、爆款、BOM定價,硬件只是載體,盈利的是後面的互聯網服務,如預裝、應用商店、遊戲等等,甚至有可能成為智能家居的入口。

加推給投資人描繪了漸進式的商業模式,第一階段小程序免費,CRM 1人/1天/1塊錢把競爭對手都熬死了以後,第二階段通過銷售管理系統持平,第三階段通過增值服務賺錢,切入更廣闊的企業市場。

5、營銷vs產品

營銷重要還是產品重要?

產品在設計的過程中就要思考流量來源的問題,比如我上年在搜狐做知識付費新產品的時候,唯一的流量來源就是搜狐新聞以及廣州分部的千帆直播,連搜狐視頻的資源都拿不到,新聞的流量還可以,但直播的用戶群真的非常不適合,始終解決不了流量何處來的問題。

我現在去了一在微信生態內做小程序信息流的公司,業內的NO.1,流量來源非常明確,就是通過優質的內容,口碑傳播轉發獲取流量,目前的數據非常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給騰訊騙了,騰訊能All in 產品是因為它根本不缺流量,還營銷個屁。

-2-

2號人事部CEO焦學寧

1、做To B產品的本質 -- 實際上還是獲客能力、產品價值與商業模式是否匹配。如果三者匹配了,這個事情就能做成。

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需要思考產品的價值與企業的商業模式是否匹配。當然,這有可能遭遇『顛覆式創新』,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暫且打住。

2、小程序火的核心原因就是低廉的獲客成本。而微信生態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就是微信的關係鏈,關係鏈本身有很多應用場景,要做好小程序,應該往關係鏈上面去想。

我覺得焦學寧的上面這段話非常有價值,比如最近的一個刷屏小程序『立問人脈』,找人的邏輯是什麼?不就是所謂的『六度空間』理論嗎,我打電話給公司的CEO,CEO再聯繫廣東省商務委員會會長,會長打電話給國家商務部部長,部長再聯繫主席,這樣就實現了我與主席之間的鏈接。

2號人事部做的第一款小程序就是『2號審核』,審核的邏輯是什麼?不也是關係鏈嗎,我需要請教,得部門總監確認,總監確認後HR確認,最後完成審批。

3、用完即走vs高頻黏性的矛盾。

每日優鮮的CEO徐正說過這麼一段話:好玩的東西你得延遲時間,比如跟閨蜜逛街、刷抖音、玩遊戲,但噁心的東西你得縮短時間,比如上街買菜、坐車出行、看病就醫等等

而企業的審核過程,必然是噁心人的,越短越好。而且,對於2B產品根本無需考慮留存問題,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企業在用,員工就跑不了,因此用完即走影響不了2B產品,2B產品應該擁有小程序

4、『輕』無法建立壁壘,壁壘靠『重』

輕只能快速打下市場,但很難守住市場,只有把東西做重才能建立壁壘。高德地圖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是那上萬名的地圖標誌員。京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是那花了十年時間建成的物流系統。

『小前端,大後臺』是時代的趨勢,而2號人事部的核心競爭力是後端的170位資深研發,對需求的快速迭代能力。

-3-

包你拼CEO黃大發 -- 屌絲團隊的生死戰

1、小程序的技術開發根本不是問題,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留存

留存是小程序一直被吐槽的最大問題,這與張小龍堅持的『去中心化』戰略息息相關,但7月14日『我的小程序』功能的更新有望緩解這一難題,做個生動的比喻『微信瀏覽器新增了收藏夾功能』。

2、對於屌絲團隊而言,生存是第一要務

找到我們能夠創造價值的場景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找到這個場景,才有可能賺錢,講一個更大的東西。

3、不要再琢磨紅包類小程序了,3月份以後微信就不再允許紅包類小程序的上架

- 4 -

小鵝通聯合創始人 -- 樊曉星

樊美女的PPT好像沒有為小程序這個主題專門準備過,乏善可陳,但由於我去年是做知識付費的,也瞭解小鵝通,講一下我對知識付費各產品、包括小鵝通冷啟動的理解:

1、得到。依靠羅胖的每週一期的優質音頻『羅輯思維』在優酷、喜馬拉雅蜻蜓拉流量,沉澱到微信公眾號做社群,積累600萬競爭粉絲後獨立做APP、做PGC平臺。

2、喜馬拉雅、蜻蜓FM。電臺轉型,用戶屬性與收聽習慣也符合做知識付費,且用戶量過億,即使付費轉化率低規模也嚇人

3、知識星球、小鵝通。超級大V帶量做工具,知識星球做的是社群工具,解決的大V痛點當然就是變現賺錢,小鵝通做的是賣課工具,解決的大V痛點同樣是變現賺錢,只是對於C端用戶的需求有區別而已。知識星球是馮大輝帶量、小鵝通是吳曉波,這類崛起只能看命,多交大V朋友。

4、千聊、荔枝微課。兩者都是新媒體運營的團隊轉型,管理的公眾號粉絲上千萬,做出授課工具補充微信生態,第一批用的就是微商。

5、核桃live。直接走大V路線,第一批的李銀河、河森堡等12位大V在微博、知乎的粉絲總量就過千萬。

6、分答。起來靠的是投資人王思聰、范冰冰『王思聰邀請的吧』的八卦,後來找的都是知乎粉絲量10萬左右的小V,流量一直都是問題,DAU只有可憐的一兩萬。

- 5 -

SEE小店鋪CEO萬旭成 -- 小程序有可能是移動互聯網的最後一個機會

1、2011年是我們這5億互聯網用戶的元年,也是我們的上半場,2018年是另外5億下沉用戶的移動互聯網元年,這是他們的上半場。

2、移動互聯網PK微信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歷程會在微信互聯網重現,這5億下沉用戶有購物的需求,出現了拼多多,有玩遊戲的需求(也許他們壓根就不知道原來這叫做遊戲),出現了跳一跳、厲害了爸媽,也會有資訊閱讀的需求,比如閱圖lite、養生文摘…

3、小程序也許是移動互聯網的最後一次機會。

4、小程序對於微信的價值是把流量產品化,進而變現,目前微信有兩種流量,分別是代表媒體流量的公眾號以及代表社交流量的朋友圈、微信群等。

5、小程序出現後,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進駐微信,而對於中國的1000萬自媒體人,除了以前單一的公眾號流量外,小程序也成了流量入口,儘管目前還比較弱(首頁下拉、消息模板召回)。

6、目前微信內的電商成交量在1萬億,以後每年會增加1萬億,五年後與阿里持平(PS:儘管我不同意,小程序代表的更多是場景化的消費,場景化的消費份額不會太高)

- 6 -

群應用CEO楊芳賢

1、公眾號是SAAS,專門為媒體人開發的SAAS,微信已開發完畢,按照模版直接用。而小程序是PAAS,微信提供各類組建,開發者自由組裝。

2、爆款=好的名字+極致用戶體驗+用戶需求驅動。

3、小程序的名字就是PC互聯網的域名,一定要足夠簡單,認知門檻足夠低,QQ有了群應用,我們直接就用了群應用,如果審核不通過我們就叫它『小群應用』。

4、我們的小名片小程序的衡量指標是用戶錄入一個名片需要多少個步驟,最後從17步到7步。

5、2B產品一定要收費,這是無數人驗證過的商業模式,對於2B產品,老闆願意付費的點才是真正的痛點。

上面就是這次“見實”小程序沙龍的內容以及我的思考,回到最開始的問題,“跑會”到底有沒有用呢?就這一次而言,答案似乎很明顯,非常有價值。

但是,並不是每次都會如此好運,碰上好的沙龍、會議舉辦方,有一線實戰的嘉賓認真分享乾貨,我就混過很多垃圾沙龍、會議,比如阿里雲的開發者大會等等

那怎麼判斷一個會議值不值得去呢?

第一看舉辦方,比如這次的舉辦人是徐志斌老師,徐老師的《社交紅利》《小群效應》早已拜讀,人品跟實力都沒有問題。

阿里雲的開發者大會為什麼不值得去?舉辦方除了阿里,還有省政府、市政府,每個都上來講兩句『同志們好』、『偉大旗幟』、『感謝黨和國家』什麼的,聽著就不舒服。

第二看主題,這次討論的主題是小程序,也是我要All in的方向。

第三看嘉賓,優秀的嘉賓應該是實戰型的,最好是CEO,如果是某企業的管理人員、行政老大或者某學院派人士,價值就會打折。

最後就是看規模,最好不超200人,事實上,規模越小的沙龍,嘉賓越敢講,乾貨越多。至於我是怎麼混進各種會議的,這應該是個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