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評谷歌VS百度:戰場不是中國,戰事不是搜索

近日,人民日報的一篇推文使得網上關於谷歌重返中國的討論愈演愈烈,並在中國國內引發諸多關於谷歌與百度將在搜索市場二度開戰的討論。相比國內吃瓜群眾的熱情,外媒倒顯得更淡定,Reddit等國外媒體有觀點認為,所謂搜索二戰根本不成立。首先,在AI時代還在討論搜索引擎之戰已經過時;其次,8年間谷歌與百度都已今非昔比,谷歌成為巨頭,而百度也成長為一個全球化的平臺型公司,擁有和國際大公司一搏的實力;而且,一款應用並不能表明谷歌要回歸中國。

外媒評谷歌VS百度:戰場不是中國,戰事不是搜索

8年前,谷歌高舉"don't be evil"大旗,成為最受尊敬、受推崇的互聯網公司之一。8年後,圍繞谷歌的話題卻變成了 "變相支恐"、"與軍方合作"、"濫用AI技術"、"獲取公民隱私",這些負面輿論讓谷歌的技術信譽大打折扣。而在谷歌離開的8年間,中國信息流與搜索市場格局大勢已定。除去百度之外,谷歌還要面對必應、搜狗、今日頭條等競對。沒有數據、沒有內容、不懂中文的谷歌在中國市場將步履維艱。

反觀百度,8年間不僅搜索業務取得了長足發展,在智能時代到來之際百度也順利完成了AI轉型,憑藉在人工智能領域前瞻性的佈局開始影響全球。在自動駕駛市場,百度已經率先"走出去",在全球範圍內收穫了強大的夥伴聯盟。今年7月,金融分析公司FinFix創始人Prableen Bajpai在納斯達克發表專欄文章指出,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而百度正是中國市場的領軍人。IHS Markit負責汽車技術的研究主管及主要分析師Egil Juliussen也強調百度Apollo已經與西方的多家科技巨頭達成合作,包括英偉達、英特爾、德國採埃孚、博世和德國大陸公司等,合作伙伴陣容堪稱豪華。

外媒評谷歌VS百度:戰場不是中國,戰事不是搜索

在商業化落地的賽道上,Apollo同樣保持領先,並已實現出海。2018年7月,百度Apollo賦能的全球首款L4級量產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量產下線,並獲得日本市場訂單。在硅谷"Apollo 3.0 Meetup"技術分享會上,百度總裁張亞勤博士表示:"Apollo的使用者已遍佈五大洲,獲得全球開發者和合作夥伴的雲集響應。'技術無國界,開放贏未來',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技術是沒有地域和產業邊界的,我們需要各方的開放合作,去加速自動駕駛時代的真正到來。"

而今,百度踐行的"開放賦能"理念正在為其帶來生態碩果,截至目前,百度Apollo平臺已擁有119家合作伙伴,聚集超過10000名開發者,生態的多樣更加有利於Apollo"走出去",在全球生根發芽。

今年7月百度AI開發者大會結束後,EE Times就曾將其與谷歌I/O大會、WWDC進行比較,並指出Apollo平臺將會為汽車行業帶來鉅變。在人們還在討論"谷歌回不回來、何時回來"之時,百度早已經走出去,獲得美國加州自動駕駛路測牌照、將無人小巴銷往日本。如果說谷歌與百度勢必會有一戰,那肯定不會是搜索引擎,而是人工智能,戰場也不會止於中國,而是全球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