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谷家窯屯突圍戰

1939年2月,東北抗日聯軍二支隊在德都縣四合屯、王大犁屯、龐家窩堡一帶從事抗日活動。日偽當局從北安、訥河、克山、北興鎮等地調來500多人的日偽軍追截抗日聯軍,企圖聚而殲之。

1939年2月14日凌晨,抗日聯軍參謀長兼二支隊隊長馮治綱、六軍二師十二團團長姜福榮和團政治部主任王鈞率領二支隊騎兵大隊60餘人,由王會東屯往李顯章屯向谷家窯屯前進,準備從冰上過訥謨爾河進朝陽山休整。

谷家窯屯即現在的五大連池和平鎮和安村,亦稱十五號屯、谷萬春屯,位於德都縣縣城西15公里處,訥謨爾河南岸,是一個只有60餘戶人家的小屯。全屯有谷家、李家、邱家3個大院。抗日聯軍部隊行軍到谷家窯屯東溝子時,截回了到德都縣城辦年貨的西和村大地主吳國林和一個姓石的長工。五師八團駐紮在南面的邱家大院,二師十二團和支隊司令部駐紮在北面的谷家大院和李家大院,準備休息一下,北過訥謨爾河進山。

抗聯部隊進屯不久,尾追的日偽軍就趕到了。五師八團迅速撤離南面的邱家大院,過訥謨爾河向北撤退。一部分日偽軍隨後追去,迅速佔據了邱家大院,其餘日偽軍將谷家大院和李家大院團團圍住。馮治綱和王鈞研究後,認為根據地形和軍事力量,撤退是不利的,決定守住這個屯子與日偽軍打一仗。抗聯部隊為避開日偽軍監視的目標,指揮部隊和馬匹隱蔽到場院的壕溝裡,馮治綱和王鈞分別在東、西兩面指揮,並命令戰士:“敵人上來,一個不準跑掉。”

日偽軍將抗聯部隊包圍後,用機槍和迫擊炮向大院猛烈射擊,一發發炮彈落到院子裡,把院內的大鐵車輪子炸得粉碎。這時,南面邱家大院的院牆上有兩個日偽軍指手畫腳,耀武揚威,被抗聯戰士兩槍打中掉到牆裡去,日偽軍再沒有敢上院牆的了。王鈞看到北面全是偽軍,便派一位長工給偽軍送去一封信,信的內容是:“我們都是中國人,應該掉轉槍口打日本人,要愛祖國!”這封信瓦解了偽軍的士氣,北面的偽軍再沒有開火,而東、南、西三面的日偽軍不斷向抗聯部隊打槍,尤其南面的火力最猛,戰鬥斷斷續續地打了一整天。

黃昏,馮治綱從望遠鏡裡看到日偽軍由南面和東面向北面轉移。日偽軍斷定抗聯部隊一定從北面突圍過訥謨爾河入北山,所以將部隊的主力和重火力都調往北面,攔截抗聯部隊突圍,妄圖一舉殲滅之。馮治綱果斷決定抗聯部隊從白天火力最猛的南面突圍,突圍突擊隊由王鈞率領,分為3個梯隊式的突擊組。第一突擊組由3名騎兵組成,首先突出去,如敵人開槍就扔掉馬,人先衝出去,發揮火力打開缺口,為第二突擊組打開通路;第二突擊組接著衝出去,擴大突破口;第三突擊組掩護第二突擊組突圍和保護支隊指揮部;第一、二突擊組衝出包圍圈後轉過頭來阻擊敵人,掩護指揮部和第三突擊組突圍。當天黑下來的時候,王鈞率領突擊隊突然出現在屯南面邱家大院的土圍子前,大喊:“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南面的日偽軍和大多數日偽軍都調到北面去了,只剩下少數日偽軍,沒等他們打幾槍,三個突擊組已經相繼突出包圍圈。由於天黑,日偽軍摸不清抗聯部隊的突圍方向,槍聲一響,東、西、北三面的日偽軍都向屯子裡面衝去,他們自相槍戰起來。槍戰了一會兒才明白過來,知道是上當了,結果日偽軍自相殘殺死傷不少。

抗聯部隊突圍後,清點人數只少了一名戰士。抗聯部隊迅速向東轉移,然後北進,過訥謨爾河到北岸的撮拉霍屯休整部隊。

谷家窯屯突圍戰是抗聯部隊西征到德都後,繼田家船口屯伏擊戰後又一次獲得重大勝利的戰鬥。從此,打開了德都平原游擊戰的局面,打出冬季平原游擊戰的經驗,利用地主家的場院、壕溝作為工事,擊傷更多的敵人,減少抗日聯軍的傷亡,鍛鍊了指戰員打陣地戰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