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市,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譽,是有多少水就有多少故事嗎

巴彥淖爾市,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譽,是有多少水就有多少故事嗎

【總則】巴彥淖爾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東接包頭,西連阿拉善盟、烏海市,南隔黃河與鄂爾多斯市相望,北與蒙古國接壤。全市總面積6.5萬平方公里,人口170萬,轄七個旗縣區,市政府所在地臨河區。巴彥淖爾市地貌多樣,陰山山脈綿延東西,矗立在巴彥淖爾市中部,蘊藏著十分豐富的礦產資源。陰山以北是遼闊的烏拉特草原,畜牧業悠久興盛。陰山南麓是廣闊的河套平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譽。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遵循綠色發展理念,農畜產品加工業、冶金及礦產工業、化學工業、新能源等產業快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我市,巴彥淖爾大地掀起發展和建設的熱潮。

巴彥淖爾市,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譽,是有多少水就有多少故事嗎

【地理位置】巴彥淖爾市位於內蒙古西部,介於北緯40°13'-42°28',東經105°12'-109°53'之間,東接包頭,西連阿拉善盟、烏海市,南隔黃河與鄂爾多斯市相望,北與蒙古國接壤,總面積6.4萬平方公里。

巴彥淖爾市,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譽,是有多少水就有多少故事嗎

【歷史前言】早在原始社會,巴彥淖爾市境內陰山以北地區就有人類居住,使用的石器多為刮削器,過著以狩獵為主的生活。

夏商西周至春秋,鬼方、獫狁等民族遊牧於此。戰國時,趙國雲中郡管轄達到陰山南,林胡、樓煩等民族遊牧於陰山北。

秦時,秦九原郡範圍達到陰山南,匈奴民族活動在陰山以北地區。

西漢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設五原、朔方二郡。朔方郡領縣十(朔方、廣牧、沃野、臨河、臨戎、三封、窳渾、呼遒、渠搜、大城、修都),其中臨河縣、沃野縣在今臨河區境內,臨戎、三封、窳渾縣在今磴口縣境內。漢武帝下詔募民屯邊,始有一定規模的從事耕種的農業。元始二年(公元2年)朔方郡有戶34338戶,人口136628人。五原郡領縣十六(九原、臨戎、河陰、曼柏、武都、南輿、固陽、西安陽、河目、宜梁、成宜、廣牧),其中河目、西安陽、宜梁、成宜等縣在今烏拉特前旗境內;廣牧縣在今五原縣境內。東漢初匈奴南單于分部眾屯此,東漢末年朔方郡、五原郡廢。東漢末至十六國,南匈奴等民族遊牧於此。

北魏,懷朔、沃野二鎮在境內有建制。唐,初屬豐州轄境,後為中、西受降城境域。

宋、遼、金、夏,巴彥淖爾地區東境迭次屬遼、金國,西境為西夏國屬地。

元,陰山南屬大同路雲內州,陰山北屬德寧路,統歸中書省直轄。今磴口縣則屬甘肅行省寧夏路。

明初分屬山西東勝衛和陝西寧夏衛轄境,未幾,皆入於北元。

清,後套地區屬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鄂爾多斯左翼後旗、右翼後旗地。順治五年(1648年)設置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今烏加河以北以東)。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設五原廳。

中華民國元年五原廳改縣。民國3年(1914年)設綏遠特別行政區,當時境內設有五原縣、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和烏拉特後旗。民國14年(1925年)設置臨河、大佘太設治局,民國16年(1927年)設置磴口縣。民國17年(1928年)綏遠特別行政區改設為綏遠省,當時境內設有五原縣、大佘太設治局(民國20年7月大佘太設治局更名安北設治局)、臨河設治局(民國18年10月臨河改縣)、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和烏拉特後旗。民國31年(1942年)綏遠省在後套實行新縣制,增設米倉縣、狼山縣、晏江縣和陝壩市鎮籌備處。時境內設有五原縣、臨河縣、安北縣、米倉縣、狼山縣、晏江縣、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和陝壩鎮籌備處。

巴彥淖爾市,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譽,是有多少水就有多少故事嗎

1949年,綏遠和平解放。

1950年3月成立綏遠省陝壩專員公署,轄五原、臨河、安北、狼山、米倉(1953年9月撤,改設杭錦後旗)、晏江縣(1953年10月撤,改設為達拉特後旗)及陝壩鎮。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時屬烏蘭察布盟。

1952年10月,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合併,改設為烏拉特中後聯合旗。

1954年綏遠省撤銷,綏遠省陝壩專員公署改設為內蒙古自治區河套行政區。河套行政區人民政府設在陝壩鎮,轄五原縣、臨河縣、安北縣(1958年4月撤,劃入烏拉特前旗)、狼山縣(1958年4月撤,劃入杭錦後旗)、達拉特後旗(1958年4月撤,劃入五原縣)、杭錦後旗、陝壩鎮(縣級,

1958年4月撤,劃入杭錦後旗)。

1956年,甘肅省所轄巴音浩特蒙古自治州和額濟納自治州劃回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巴彥淖爾盟,盟政府駐巴彥浩特市,轄阿拉善旗、額濟納旗、磴口縣和巴彥浩特市。

1958年,河套行政區、巴彥淖爾盟合併,成立新的巴彥淖爾盟。巴彥淖爾盟行政公署遷至磴口縣巴彥高勒鎮,轄阿拉善旗(1961年撤,分設為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杭錦後旗、烏拉特前旗(1958年由烏蘭察布盟劃歸,1960年7月~1963年12月間隸屬於包頭市)、烏拉特中後聯合旗(1958年由烏蘭察布盟劃歸)、五原縣、臨河縣、磴口縣(1960年7月~1964年7月間為巴彥高勒市)、烏達市(1961年7月設)。

1969年7月,將阿拉善左旗劃出歸寧夏回族自治區,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劃出歸甘肅省。1970年巴彥淖爾盟革命委員會由磴口縣巴彥高勒鎮遷臨河,10月設置潮格旗,時巴彥淖爾盟轄杭錦後旗、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後聯合旗、潮格旗、五原縣、臨河縣、磴口縣、烏達市(1975年8月劃出)。

1982年烏拉特中後聯合旗、潮格旗分別更名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1984年12月,臨河縣改設為臨河市(縣級)。

2003年12月1日,國務院批准撤消巴彥淖爾盟和縣級臨河市,設立巴彥淖爾市和臨河區。

截至2015年,巴彥淖爾市轄1個市轄區:臨河區,2個縣:五原縣、磴口縣,4個旗:杭錦後旗、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下設有59個蘇木、鎮、9個街道。市政府所在地臨河區。

巴彥淖爾市,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譽,是有多少水就有多少故事嗎

【人口】2017年末全市總人口168.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91.3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4.2%,比去年同期提升0.8個百分點;鄉村人口77.2萬人,佔總人口的45.8%。

巴彥淖爾市,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譽,是有多少水就有多少故事嗎

【交通】鐵路:包蘭鐵路橫貫巴彥淖爾全境,臨哈(臨河—哈密)鐵路臨策段(臨河—策克)、跨黃河運煤鐵路專線錫烏線(錫尼-烏拉山)、中蒙運煤鐵路專線神華甘泉(甘其毛都-包頭萬水泉)、國鐵西甘(西小召—甘其毛都)鐵路建成通車,已形成完整的鐵路運輸格局。

公路:110國道和京藏高速公路橫貫巴彥淖爾全境,臨哈(臨河—哈密)高速公路“十二五”期間修通,直通甘其毛都口岸的海甘公路建成通車。臨河至甘其毛都口岸、西小召至甘其毛都口岸一級公路正在建設。

航空:巴彥淖爾天吉泰機場2011年建成運營。臨河區東距呼和浩特機場383公里,包頭機場240公里,西距銀川機場270公里,烏海機場150公里,均有高速公路連接。

航運:烏拉特中旗境內的甘其毛都口岸,是國家一類常年開放口岸。

巴彥淖爾市,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譽,是有多少水就有多少故事嗎

【旅遊文化】巴彥淖爾歷史悠久,燦爛的河套文化和多彩的草原文明承載著歷史的厚重。既有極具考古價值、馳名周際的巴音滿都呼恐龍化石區和陰山岩畫,也有塵封久遠的漢墓群、秦漢長城、雞鹿塞、高闕塞等古城池遺址及古廟宇,千百年來在河套大地上演繹了蒙恬修長城、屯墾戍邊,衛青、霍去病抗擊匈奴、昭君出塞、文姬歸漢、三國呂布故鄉、王同春開發河套水利、馮玉祥誓師、傅作義抗日等無數動人的史話。河套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從 2005 年開始,通過河套文化研討會及河套文化藝術節的召開,河套文化建設取得豐碩成果,河套文化已浮出水面,深入人心,成為全國重要的文化品牌。

巴彥淖爾不僅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還有極為為豐富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旅遊資源。滔滔黃河、巍巍陰山、遼闊的烏拉特草原、廣袤的烏蘭布和沙漠,構成了巴彥淖爾美麗雄奇的自然地貌;三盛公 黃河水利樞紐、烏梁素海、烏拉山國家森林公園、維信高爾夫度假村、希熱廟、阿貴廟、納林湖、鏡湖、奇石林、人根峰、河套田園風光引人入勝,吸引著中外遊客 。

巴彥淖爾市,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譽,是有多少水就有多少故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