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優秀的「同齡人」

那些優秀的“同齡人”

前段時間奇葩大會火了一個月入十萬的00後姑娘,她贏得矚目的點不在於可以月入十萬,而在於她今年才十七。

在很多人眼中,十七歲不外乎就是“學習”、“考試”兩件大事,每日按部就班的生活,有時候和父母鬧點變扭,或者在空間裡為一點若有若無的情感糾結許久。

十七歲時覺得世界很大,自己很小。但信心和衝勁兒滿滿,期待自由,期待解放,期待自己考上好大學,找一個好工作,也能過上不錯的生活,可以隨便刷卡,買上商場裡那條你覺得天價的牛仔褲。

這時有個人忽然告訴你:

“她每個月可以賺六位數,而且,她和你同齡。你嚮往五年後的生活,有些人早就擁有了,甚至過膩了 。”

震撼和壓力無疑是巨大的:你還在為了一場考試奮發熬夜,尋死覓活的時候,有的人已經早站在遙不可及的高處。

可怕的是,那些原來只出現在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現在只要隨便刷個微博,刷個朋友圈就可以看到。

網絡連通了不同階級的生活,帶來了渴望,也帶來了痛苦。

所謂的同齡人榜樣,把我們綁架了。

大家可能除了“年齡相同”之外再無更多共同點,每個人的見識、經歷、家世、資源、能力等天差地遠,根本不具備可比性。

而我們總是用簡單粗暴的結論來否定自我,喜歡把事情的結果歸結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原因,卻忘記了——

自己其實根本沒有別人付出的多,其實我們根本沒有努力克服過那些困難。

我們總是看別人做了什麼,卻忘記問問自己:我做了什麼?我是否盡力?

前幾天熱搜上出現了一段來自六年級學生寫的文字:

“對於人而言,沙粒不斷墜落的過程就象徵著光陰的流逝,但不能單單認為這是自己的失去。如果將我出生的那一刻定義為我擁有了自己的全部世界的話,那麼,我一直都未曾失去過時間,而是一直在獲取時間。”

這話出自一個六年級的,只有12歲的小朋友。他是《三體》迷,有著與同齡人不符的閱讀偏好,也有著令人佩服的思考深度和語言表達能力。

我覺得這段話很值得玩味:

“我們並非被時間拋棄,我們其實獲取的是新的時間。”

我們其實每天都在獲取新的機遇和挑戰,那些錯過了,被我們“用壞” 了的時間早已消失,縱使我們懊悔也無能為力。

那些優秀的“同齡人”

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抓住當下的時間,編織經歷的密度,好好地讓自己變成一個更豐富的人。

不需要與那些同齡人進行過多的橫向比較,他們提供的只是一種“可能性”,對你而言重要的,是關於自我的縱深。

是於自己而言,不斷地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