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优秀的“同龄人”

那些优秀的“同龄人”

前段时间奇葩大会火了一个月入十万的00后姑娘,她赢得瞩目的点不在于可以月入十万,而在于她今年才十七。

在很多人眼中,十七岁不外乎就是“学习”、“考试”两件大事,每日按部就班的生活,有时候和父母闹点变扭,或者在空间里为一点若有若无的情感纠结许久。

十七岁时觉得世界很大,自己很小。但信心和冲劲儿满满,期待自由,期待解放,期待自己考上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也能过上不错的生活,可以随便刷卡,买上商场里那条你觉得天价的牛仔裤。

这时有个人忽然告诉你:

“她每个月可以赚六位数,而且,她和你同龄。你向往五年后的生活,有些人早就拥有了,甚至过腻了 。”

震撼和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你还在为了一场考试奋发熬夜,寻死觅活的时候,有的人已经早站在遥不可及的高处。

可怕的是,那些原来只出现在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现在只要随便刷个微博,刷个朋友圈就可以看到。

网络连通了不同阶级的生活,带来了渴望,也带来了痛苦。

所谓的同龄人榜样,把我们绑架了。

大家可能除了“年龄相同”之外再无更多共同点,每个人的见识、经历、家世、资源、能力等天差地远,根本不具备可比性。

而我们总是用简单粗暴的结论来否定自我,喜欢把事情的结果归结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原因,却忘记了——

自己其实根本没有别人付出的多,其实我们根本没有努力克服过那些困难。

我们总是看别人做了什么,却忘记问问自己:我做了什么?我是否尽力?

前几天热搜上出现了一段来自六年级学生写的文字:

“对于人而言,沙粒不断坠落的过程就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但不能单单认为这是自己的失去。如果将我出生的那一刻定义为我拥有了自己的全部世界的话,那么,我一直都未曾失去过时间,而是一直在获取时间。”

这话出自一个六年级的,只有12岁的小朋友。他是《三体》迷,有着与同龄人不符的阅读偏好,也有着令人佩服的思考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我觉得这段话很值得玩味:

“我们并非被时间抛弃,我们其实获取的是新的时间。”

我们其实每天都在获取新的机遇和挑战,那些错过了,被我们“用坏” 了的时间早已消失,纵使我们懊悔也无能为力。

那些优秀的“同龄人”

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抓住当下的时间,编织经历的密度,好好地让自己变成一个更丰富的人。

不需要与那些同龄人进行过多的横向比较,他们提供的只是一种“可能性”,对你而言重要的,是关于自我的纵深。

是于自己而言,不断地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