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鹿山的傳說(源自於白狼給李世民引路)

鹿鹿山坐落在通渭縣城北40餘里之地。季節正是五月之初,是鹿鹿山廟會的正戲。

鹿鹿山猶如“臥佛”,慈眉善眼,站在它的山“肩”,遠遠望去,鹿鹿山脈橫亙綿延,朝著靜寧縣緩緩而去,直奔六盤山……山下的村莊緊緊依偎著,太陽靜靜地照射著,把松樹林裡的煙霧趕得一乾二淨。松樹長得正旺,正午時分,鑽入樹下,眯著眼,就能一縷一縷的數出那樹下的陽光,那種愜意與酣暢,只有在這個小山上品出來!繞過一排白楊林,來到松樹籠罩的“玉狼廟”,“玉狼廟”的來歷源於李世民,當地的老鄉們講得頭頭是道,連一些孩子都能給你說得井井有條。說是李世民訪賢來到鹿鹿山,霎時天氣陰沉,烏雲密佈,鹿鹿山的煙霧從天而降,把鹿鹿山封鎖得寸步難行。正在李世民慌不擇路時,三隻白狼來到眼前,急中生智的唐王向狼許諾:“若能帶我順利下山,我將封賜你們為鹿鹿山的大王!”果然狼把李世民和他的隨從們平安地帶到山下!於是遂封三狼為“白馬三大大王”,封鹿鹿山為“玉狼山”,如今這裡香火嫋嫋。據《通渭縣誌》記載:“玉狼屏跡”就是源於此,成了宋代時所謂的“通渭八景”之一。
鹿鹿山的傳說(源自於白狼給李世民引路)

鹿鹿山的傳說(源自於白狼給李世民引路)
鹿鹿山的傳說(源自於白狼給李世民引路)和鹿鹿山相望的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石峰堡”,這個曾讓乾隆皇帝寢食不安的山,距離鹿鹿山只有十里之遙,而在鹿鹿山和石峰堡之間有一條河,它就是通渭縣的第二大河,名叫金牛河。河水在這裡形成一個開闊地帶,大約有百畝之地,名叫“海子灘”。1985年我師範畢業後,分配到這附近的一所中學教書,那時候的海子灘,遠遠望去,到處彌望是深深的蘆葦草,蘆葦下面“海子”密佈,那些世世代代棲居在這裡的野雞們,肆意地在海子灘上自由棲息,豐腴的鮮草養育得它們的身子油光可鑑,在這裡它們不缺吃、不缺穿,別緻翩翩,無憂無慮,正是它的誘惑曾讓一個膽大的人去捕捉,結果是一去不返,從此這個數不清歷史年代的“海子灘”,靜靜地躺在這裡,無人打破它的“溫馨之夢”……後來我到了小城,就遠離了這個曾經給予我快樂的地方。但是我始終記著它,其緣由是與一個有名的詩人“海子”有關。當時我正熱衷於他的詩,站在這樣一個與大海沒有一點牽連的“海子”旁,朗讀著海子的詩:“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由得想到那個縹緲的“莊子”,以及有關他的《秋水》中“貽笑大方”的故事,也感慨自己的“海子灘”沒有海子和莊子筆下的“大海”的福氣。但是我堅信“心有靈犀”,便“心有菩提”!

鹿鹿山的傳說(源自於白狼給李世民引路)鹿鹿山的傳說(源自於白狼給李世民引路)​​2007年深冬,我偶然在通渭電視臺播出的節目中看到了兩隻白鷺,展翅翱翔於“海子灘”的上空,在白雪皚皚的山畔上,它們的羽翅留下美麗的弧線,依依不捨俯身擦過蘆葦,直到消失在雲霧裡。我好奇地前往海子灘,老鄉們熱情地說,幾年前他們就見過白鷺,現在年年都能看到,這是來自鹿鹿山的。他們在鹿鹿山也曾經看到過白鷺。

白鷺來訪,這並非偶然。事實上,只要考察一下鹿鹿山的歷史就知道,這塊土地以前就是森林茂密,之所以稱它為“鹿鹿山”,就是因為這裡曾經是鹿鹿成群。現在那些80多歲的老人還能記得他們小時候看見鹿鹿的情形。那是民國初年,鹿鹿跑下山喝水,被狗咬傷或咬死;他們還吃過“鹿鹿肉”。說鹿鹿山沒有了鹿鹿,那還是“民國”九年(1920年)地震的緣故。查找有關資料,那一年的地震確實是毀滅性的,發生在寧夏海原的8.5級地震波及通渭,“山崩地裂”。生態的破壞,掩埋了一個鹿鹿的“故事”,而成就著一個“滄海桑田”的文化定義。《通渭縣誌》對鹿鹿山的土地有著詳盡的記述,現在在這裡設立了“鹿鹿山林園”,無數的鹿鹿山人,苦心經營著這塊貧瘠但又神奇的土地,他們在還原著一個歷史。這裡的第一任護林員名叫曹治邦,在鹿鹿山廝守了整整40年,那時候的鹿鹿山林站只是一間土屋和一個牌子。老曹現在退休在家,我和他閒聊時,他說,為了保護這一帶的松樹林,自己和很多人“幹過仗”。那時候,農村生活很困難,為了燒飯,一家得有個勞力每天收拾柴火,所以山成了人們“掠奪”的對象。他是第一個騎著摩托走上鹿鹿山護林的,鹿鹿山上哪裡有一個坑、哪裡有一個窩,他都能閉著眼睛數出來!他還給我說,當時的縣長看了鹿鹿山的松樹後,高興地給他的摩托車獎勵了一桶汽油!

離開鹿鹿山時,已是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滿了鹿鹿大地,站在鹿鹿山林園管理站的小屋旁,社戲縹緲而去,看著晚歸的鳥兒、蒼鷹“定格”的雄姿,真是一幅絕美的心靈迴歸畫圖,任人遐想!微風習習,松濤陣陣,那些閒散的野兔們蔭著樹林的庇護,走街串巷,不怕人似的。我們則庇廕著自然的靈氣,享受這份人間的福氣。

鹿鹿山的傳說(源自於白狼給李世民引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