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陸:「黨建+」助推張郭村整村脫貧

本報訊8月上旬,運城市平陸縣張店鎮張郭村,以“黨建+”助力脫貧攻堅、振興鄉村經濟,實現整村脫貧的做法受到省市縣三級充分肯定。提起張郭村發生的巨大變化,村民們無不自豪地回答:“是村黨支部引導、村黨員帶頭,才使我們村的脫貧攻堅、文化建設、環境整治等方面走在了前頭!”

張郭村有222戶、612口人,2015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共68戶244人。3年來,張郭村黨支部一班人牢固樹立“黨建+”的工作理念,確立了黨建+支部、黨建+民生、黨建+產業、黨建+文化、黨建+扶貧的工作思路,把基層黨建工作融入脫貧攻堅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探索黨建工作與扶貧工作無縫對接的新模式。

黨建+支部,目的是築牢脫貧攻堅的戰鬥堡壘。村黨支部通過實施“四化”舉措,開展黨建項目和主題黨日活動,狠抓學習培訓,取得基礎工作規範化、組織建設制度化、特色工作品牌化等明顯成效。脫貧攻堅黨員之家建成並投入使用,黨建工作責任清單建立,完善了學習培訓、三會一課、黨員管理等多項黨建制度,建立張郭村便民手冊,開展普通黨員關愛活動,建立黨員和貧困戶一對一結對幫扶臺賬等。

黨建+民生,目的是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村黨支部牽頭,集中啟動實施了道路建設、環境衛生整治、農田灌溉、公用設施建設、老年人權益保障5大民心工程,為群眾出行、農副產品外運打開了通道,改善了環境衛生條件,使500畝旱地變成了水澆田,群眾有了文化活動廣場和村民樂園,老年人有了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和五保戶集中供養用房,生活有了保障。

黨建+產業,目的是增強幫扶村的造血功能。村黨支部確定“一提二新三聚焦”的產業發展思路:提升傳統產業,邀請專家針對傳統桃樹產業的改造和提升進行技術培訓;發展新型產業,新栽植玉露香梨300餘畝,僅此一項可使張郭村的人均純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聚焦集體經濟發展,設計規劃蔬菜大棚產業和鄉村旅遊產業村為集體經濟發展的兩大板塊。蔬菜大棚產業規劃100畝,一期已經全部完成並實施到位,建好的大棚20座承包給種棚大戶。二期為黨建扶貧示範大棚,建設大棚40座,成立張郭村蔬菜合作社,村集體以大棚入股,吸收黨員、種棚大戶、貧困戶入社經營,把張郭村打造成運城“放心”菜籃子。

鄉村旅遊產業方案正在前期的策劃和佈置階段,主要是通過打好自然稟賦牌和民俗文化牌,舉辦以體驗農村生活、乘涼避暑、文化休閒為主題,以農家樂、燒烤節、帳篷節、篝火晚會、觀看民俗表演為形式,形成吃農家飯、住農家屋、觀看民俗表演、體驗農村生活的張郭村避暑休閒遊產業。

黨建+文化,目的是提升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村黨支部在幫扶隊的幫助下,設立德孝講堂,提倡德孝文化。設定鄉村民俗文化節、孝老愛親日,成立村舞蹈隊、鑼鼓隊、鐵花隊,激發群眾擺脫貧困、實現小康的內生動力。

黨建+扶貧,目的是助推貧困戶的精準脫貧。村黨支部實施了“一戶一幫一帶一策”,一幫是指每戶貧困戶都安排市直工委的幫扶責任人結對幫扶,一帶是指每戶都要安排村黨員帶動幫扶,一策是指結合每戶致貧原因分別制定幫扶措施。

兩年來,在教育幫扶上,協調有關部門資助4名貧困大學生每人7000元;在住房幫扶上,為5名貧困戶辦理危房補助,還集資為一戶特困戶粉刷22平方米住房;在金融幫扶上,協調銀行為2戶貧困戶辦理貼息貸款,購買農機具,搞小型養殖;在醫療幫扶上,為3戶貧困戶辦理大病救助和慢性病補助。通過共同努力,1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底脫貧12戶,剩餘2戶也在2017年底全部脫貧。

如今的張郭村,大路寬闊筆直,巷道乾淨整潔,村民精神狀態積極向上,都把精力集中在增收致富上。村黨支部書記景祥林被評為“省優秀黨支部書記”,第一書記孫喆被平陸縣評為“優秀第一書記”。(楊雲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