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女友家吃全羊,別具一格的一道「大菜」,吃完心裡發燒


這已經是第二次來農村女友家了,湖南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山路雖崎嶇,沿途的景色卻是秀麗得很。久違了的草木芬芳,直沁心脾,格外清爽。山腰處,綠樹掩映中,有一間孤零零的泥瓦房,這就是女友的家。

烈日當空,隨便走幾步就已揮汗如雨。露天架在石灶上的兩口大鍋,只有一個用途——是“準岳父”用來熬玉米酒的。

此刻“準岳父”正忙著宰羊,相聚不遠的三戶人家全部到齊,一起幫忙。我說這樣太破費。“家裡幾十頭山羊咧,你不來我們自己也要吃的”,面對熱情又淳樸的山裡人,他們笑呵呵地打消我的顧慮。後來才知道這樣的羊叔叔阿姨也就過年才捨得殺一頭。

山區土地貧瘠,耕地奇缺,農民曆代勞作艱辛,勤儉節約的祖訓至今未改。一隻山羊身上的東西,除了羊毛羊糞,沒有任何一樣可以浪費。清澈的山泉將羊肚和大腸反覆沖洗乾淨。

“準岳父”特意為我處理的:羊腰子與整隻羊肝焯過水,切成片,鐵鍋下豬油,小火兩面慢煎,熟至金黃時撒鹽,焦黃後起鍋。趁熱吃,口感細嫩香軟,做出來的羊腰幾乎沒有羶味,這要歸功於山羊天天在野外吃野草,飲山泉。

羊肺、羊大腸、羊心、羊肚全部焯水後切成丁,再加上生羊血,以及焯過羊雜的那鍋湯水,將要做出一道別具一格的“大菜”。

依次卸下四條羊腿,剔出帶皮的腿肉。又將羊排斬成塊,儘可能讓塊塊肉都帶皮。

將焯過羊雜的清湯晾涼,加鹽。每人盛上半碗,再放入適量焯熟後切碎的羊雜。每碗加幾調羹宰羊時放出來的羊血。加血的同時要快速攪拌,這樣羊的活血遇到羊湯裡的鹽分才能迅速凝結呈果凍狀。

把羊盲腸從”憋“湯中撈起,同樣切碎,加一些到碗裡。把滾燙的”憋湯“澆上滿滿一勺大功告成。趁熱喝一口下去,天吶!洶湧澎湃的辣火瞬間要把腸胃燒成焦碳。慌忙再扒幾口混著活血的羊雜進嘴,才將魂拉了回來。

帶皮的鮮羊肉經過幹炒、燜煮,熱騰騰的出鍋了。只需老薑、玉米酒、醬油、鹽、豆腐乳幾樣調味,全程不加一滴水。肉香而不羶,皮筋道而不韌口。另外,柴火灶也功不可沒。

“準岳父”釀造甘冽香甜的玉米酒,只需自家地裡的玉米、泉水、酒餅三樣足矣。大鍋每次可出產200斤玉米酒,調整玉米與泉水的比例,就能將酒精度在15-30度之間自由把握。

山裡人個個能喝,20度左右的玉米酒,喝個兩斤,那隻能說是剛剛起步。三斤四斤的大有人在。我也半斤八兩下肚,頭開始發暈,半夜不知是羊肉吃多了還是酒喝多,心裡直燒得慌,女友還有一個將近一百多歲的奶奶,山裡的環境讓人很長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