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首羣關鍵字

陆首群关键字

陸首群在2018第十三屆開源中國開源世界高峰論壇

本文寫於2001年。

1995年夏威夷國際Internet會議,陸首群派出的代表團“一事無成”,“大敗而歸”。

1994年國家信息化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高度關注互聯網的發展。對於如何建設中國互聯網以及實行國際聯網等熱點問題,會議決定由國務院信息化聯席會議辦公室(簡稱聯席辦,後為信息辦)負責統籌規劃和管理。時任聯席辦常務副主任的陸首群主管此事。

當時,Internet國際組織的一些負責人常說:“中國的聲音挺怪,誰來了,都說自己能代表中國,弄得我們也搞不清楚到底誰代表中國。”當時國內很多組織,不管是官方的、民間的或私人的,到Internet那裡都自稱代表中國,常把“CN”或“CHINA”的字樣放在前頭,陸首群為此在向國務院信息化聯席會議的彙報中說:“以後出去,沒有國務院授權,誰也不能代表中國。”

1995年,國際Internet會議在夏威夷舉行。陸首群在請示領導後組織了一個代表團,上級指定錢天白為團長,還特別叮囑代表團一定要向大會講清楚“這個代表團是代表中國的”,對通過其他渠道參加會議的國內代表要進行統籌協調,充分協商。由於當時國內網絡壟斷經營的局面尚未打破,其他與會的一些國內代表不買這個賬,代表團無法進行協調,無功而返。

1995年7月6日,陸首群給李鵬總理、鄒家華副總理寫了一封信,信中說:“Internet信息安全管理辦法的制訂和頒佈,不宜交給郵電部獨家來辦……大家擔心郵電部可能利用資源優勢由電信壟斷跨越到信息交換的壟斷經營,危及其他部門和地方的利益和積極性,將不利於國民經濟信息化的進程。”

陸首群贏了

1996年2月1日,國務院以第195號令的方式發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這是中國第一個有關Internet的立法。陸首群為此《規定》的起草小組召集人。此《規定》徵集了30個部委的意見,經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由李鵬總理簽字頒發,名正言順。

這個規定以及1997年12月8日由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審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實施辦法》,用國家權力的方式規定中國有四個Internet骨幹網,它們分別是:郵電部的ChinaNET、電子部的吉通金橋網ChinaGBN、科學院的CSTNET以及國家教委的CERNET。其中,可以進行商業運營的公用互聯網只有兩個,即:ChinaGBN和ChinaNET。

事後有人說,名不見經傳的吉通之所以能取得和郵電部ChinaNET的同等資格,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陸首群當時既是國務院信息辦的常務副主任,又是吉通的董事長。陸首群說,不對。眾所周知,由中央領導於1993年倡議建設的“三金”工程,揭開了我國全面推進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序幕,吉通公司是國務院“三金”工程的業主,這是最重要的原因。

吉通·三金工程·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

作者:吉通當時那麼好的條件,為什麼還是沒發展起來?或者,為什麼沒有像電信的ChinaNET那樣成規模?

陸首群:吉通初期的發展有兩大問題:Internet主幹網定位和國際出口問題。我在吉通工作的三年主要解決了這兩個問題。ChinaGBN國際出口問題的解決,為它的發展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包括現在,人家看重吉通,依然是因為它有國際出口; 第二是推動“金橋”工程在國家計委立項,當時朱基、鄒家華兩位副總理都支持立項,而且金橋衛星網已經起步,國家立項後可為其今後擴大規模創造良好的條件。可以說,這兩個問題的解決,為吉通開了一個好頭。至於後面的發展我就不好說了,成事在天,謀事在人。後來吉通IP Phone發展得也還可以吧!

作者:當時為什麼國家沒有批一個和電信差不多實力的單位來搞互聯網接入的競爭?

陸首群:那不就是聯通麼(聯通可以在語音網和數據網方面發展),成立聯通是為了打破電信壟斷。在聯通籌建之初,沒有抓好立法和制定政策的工作。在國務院批准聯通成立的時候,在與郵電部協商聯通的業務時,限制太多。例如:不讓它有國際出口,不讓它搞國際長途,在發達地區還不能搞市話,使聯通難以成長,更談不上突破壟斷壁壘進行市場競爭了。

1993年3月12日,朱鎔基主持會議,提出和部署建設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經濟信息通信網的建設被稱為“金橋”工程。

1993年6月1日,江澤民提出建設全民信用卡工程,被稱為“金卡”工程。

李嵐清隨後(1993年6月19日)提出實現全國外貿系統聯網,解決出口退稅、紡織品配額和機電產品許可證、境外收匯境內結匯,以及進出口統計等問題,被稱為“金關”工程。

1993年8月27日,李鵬批准使用300萬美元的總理預備金支持啟動“三金”工程的前期建設。

“三金”工程總要由公司負責建設,吉通正是為了實施“三金”工程而誕生的,吉通被稱為國務院“三金”工程業主,相當於現在國際上流行的外包承攬者。

1993年,由胡啟立主持並邀請上海、廣東、福建、海南等地負責人座談,研討“究竟在中國搞信息化是不是時機已經具備、有沒有需求”等問題。結果發現,全國各地的積極性都很高。最後總結了兩條意見: ①現在需要抓信息化工作,不抓就晚了,時機就丟了;②中央要有強有力的領導,中央要成立國務院信息化領導機構。

1996年1月,國務院成立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後來改為信息化領導小組),由鄒家華擔任領導小組組長,胡啟立為副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呂新奎為主任,陸首群被任命為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陸首群建議國家信息辦設專家組,請葉培大當專家組組長。葉培大是中科院、工程院兩院院士,是郵電系統內第一個反對電信壟斷的專家。

作者:這時候你有兩個身份,一是吉通董事長,一是信息辦常務副主任?

陸首群:是呀。一般來說,我是主張政企分開的,但那時有特殊情況。為了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推進“三金”工程,需要組織一家高科技公司,集中各方面人才,吉通應運而生。這時公司正在創業,還未進入正規運營,有一個政府職務,有利於推動“三金”工程。

陸首群:吉通實際上是靠總理基金起家的,另外,那時電子部還組織了一批投資,從電子部的各個企業裡面組織了一筆錢,共7000萬元。

CNNIC

早期,中國沒有相應的Inernet組織,1990年10月,錢天白在德國的時候,以個人身份註冊登記了CN頂級域名。

1994年5月21日,在錢天白和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的協助下,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國國家頂級域名(CN)服務器的設置。

錢天白原先在兵器工業部工作,他調到科學院,CN域名也就跟著他來到了科學院,其他部門不買這個賬,很多人堅決反對錢天白的“CNNIC”(NIC是一國管理域名的機構,中國管理CN域名的機構簡稱為CNNIC),認為這個CNNIC,不能代表中國。

那次,由陸首群主持會議討論CNNIC問題。陸首群看雙方爭論不下,就說國務院由信息辦來主管CNNIC,具體管理委託科學院來辦,理由是,“改來改去,國際上也搞不清楚咱們是怎麼回事情。”陸首群為平衡、照顧其他部門的情緒,將教育領域的域名交由國家教委管理,其他二級域名待分配。

1997年6月3日,受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委託,中國科學院依託其下屬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組建了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行使國家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職責。同日,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宣佈成立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工作委員會。

當時,郵電部不同意由國務院聯席辦(信息辦)管理Internet,理由是聯席辦(信息辦)是臨時機構以及聯席辦(信息辦)沒有“腿”,無法開展各省市的具體工作。國務院信息化聯席會議明確由聯席辦(信息辦)主管,關於沒有腿的問題,陸首群提出:“聯席辦是沒腿,可以讓公安部作為腿來管。”這就是中國Internet之初,用戶要在各地公安局備案的來由。

聯 通

1994年7月19日,中國聯通成立。早在1993年,陸首群參加了聯通籌備工作,卻沒在聯通擔任任何職務。

1992年組建聯通的目的就是為了打破電信壟斷。在胡啟立、吳基傳分別被任命為電子部和郵電部部長尚未到位時,陸首群就從中撮合進行會晤,商談打破電信壟斷事宜。一直堅持反壟斷的陸首群心裡明白,要打破壟斷首先要立法,落實給聯通的扶持優惠政策。美國政府打破AT&T壟斷,用8年的時間主要解決了立法的問題。“不解決立法問題,在強大的電信壟斷面前根本不好辦。”“立法問題解決了,就可以規定,中國電信必須拿出多少線路出來,以低價格供新型公司使用;就可以規定,新型公司可以降價,中國電信不能壓價,以傾銷價來扼殺新生企業;還可規定把賺錢的國際長途向聯通開放等等。”

實際上,聯通採用的辦法是,“先把孩子生下來,再去領出生證。”就是說,先讓國務院批了,然後,再想辦法解決立法問題。

陸首群不願意做這樣的事情,也不同意吉通與聯通合併。

退出吉通

1997年,陸首群又從吉通退了出來。

作者:做Internet,吉通和郵電部起步差不多,在1997年差距也不大,您為什麼沒有繼續好好大幹一番?

陸首群:原因有很多。那一年我60歲,見好就收了;人雖然退了,我還應聘擔任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廣電部、華能集團、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市政府、國家信息中心等單位的信息化高級顧問,應該說工作沒有退。

離開吉通時,陸首群將國務院信息辦常務副主任的職務也辭掉了。

作者

:辭職時,您有沒有留戀位置上的權力?

陸首群:沒有。我總覺得在位置上,是為了要做點事情,做事情就要有改革、創新、探索精神,探索工作上要靠兩頭的支持,一個是靠下面,一個是靠上面。“三金”工程和Internet都不容易搞,那時候“部門所有制”還是很厲害的,都想自己搞一攤。那時已經提出互聯互通、統籌規劃,但要真把它辦好很不容易。我說過“三分技術七分協調”,我要鑽研技術、業務、政策,更要協調、整合關係。那段時間我很辛苦,但也開了一個好頭,無愧於當時的權力,但要真正做下去,至少還需要10多年的努力,我有點見好就收的思想,但其實我對中國傳統的明哲保身的理論並不認同,我不怕什麼關係之類的,實際上,我和各方面的關係處理得還是很好的。

陸首群多年以來在商場官場遊刃有餘,退出吉通,讓他第一次感到他這麼多年來其實是走過了一條艱辛的路。

政府·企業·顧問

1937年生於無錫的陸首群16歲進清華,28歲任北京開關廠總工程師,41歲任該廠廠長;47歲從政,歷任北京市機械工業局副局長、北京電子振興辦公室主任併兼任北京市政府電子工業辦公室主任;49歲任長城集團副董事長,56歲,折回頭來辦吉通,同時又沒有放棄國務院信息辦常務副主任的職務。

作者:你覺得,在中國現實的環境下,做官和做實業有哪些相關聯、相互促進的地方?

陸首群:我從政的時間正好是中國改革開放和信息化的始創時期,很多問題是改革、探索的問題,有一段時間,我兩邊的身份都有,是相輔相成的,在一定的歷史階段也是需要的。但是,更長的時間我還是堅持政企分開,特別是現階段,政企更要分開,企業要以市場為中心、服務為宗旨、以競爭為機制,企業要依靠政府解決立法的問題、規範的問題,但是,企業不能躺在政府身上,政府也不能搞包辦代替。

作者:你怕不怕別人說陸首群的成功是因為有很好的政府背景?

陸首群: 我不怕這個。我的看法是,很多事情要看結果,企業和政府肯定會有聯繫,但不要讓權錢發生交易;第二,我反對電信壟斷,我也一直注意自己不要建立新的壟斷,我一直注意把機制搞好。至於說,領導人關心我們,那很好,我借這個風。從年齡上來講,我再當官不太可能了;過去我看重的是事業、輕名利,不管當官、當企業家,兩袖清風。名利對我不是很重要了,所以,我可以把這個問題處理得比較自如。

作者:如果讓你重新選擇,你是更願意當官?還是更願意經商?

陸首群:1989年,人事讓我選擇,兩者只能選一個。我說:“你這個話對我說是白說,上面讓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身兼數職不是我選擇的,是上面決定的。”你現在讓我選擇,我看不管是當官還是從商,我都是喜歡創新,我喜歡鑽研高新技術和現代化管理,這是我至今兼任北京網絡多媒體實驗室主任的原因。我期望創出一番事業來,特別是和信息化有了不解之緣之後,如果能把我們國家的經濟與社會信息化水平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在這裡面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讓我從政或經商都可以。不過幹企業麼,要夾著尾巴做人——不能像當官,現在得點頭哈腰一點。不過,有時候也經常搞錯,有一次我去參加HP的會議,我要坐到企業席上,人家說,“你的座位在政府席。”

Cisco老總或者技術專家每次來北京都要和陸首群會晤,然後,給他報告一下Cisco又在哪些產品上面有了新的突破以及當前技術爭論的熱點難點是什麼。這是因為,從1996年3月起,陸首群開始擔任中國人民銀行、廣電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華能集團公司、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市政府、國家信息中心等單位的信息化高級顧問,陸首群的意見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總體設計方案。

人民銀行金融骨幹網建設,陸首群一直抓到總體規劃設計,他否定了基於路由器的方案,提出了建幀中繼方案。

金融骨幹網實施過程中,陸首群發現所用的物理網絡,運行質量太差,故障率太高,有的瞬斷率高達200次/24小時。陸首群找到郵電部門,郵電開始不相信,一查果真有問題,最後決定讓陸首群挑線路。

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建設,陸首群又否定了日本NTT設計的方案,日本人對方案修改心服口服。

在給北京市政府當顧問期間,陸首群多次提出,“不發展經濟,北京是一座死城。”陸首群贊成北京搞以知識經濟為內涵的首都經濟。他說,如果把網絡比喻為“路”,把信息資源比喻為“車”,他主張北京先不要“修路”,而要先“造車”,即建設首都公用信息平臺,搞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交換集散,在這個平臺上面支持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遠程教育、科技交流、社會保障、社區服務、空間信息工程,以及數字北京的其他重大信息工程。

不知道是因為北京市對陸首群的觀點太認可,還是因為陸首群做顧問做得太投入,陸首群再一次被自己的想法牽扯了進去。他設計了7股,每股300萬元,共2100萬元,成立首都信息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市佔兩股、中國電信、北京電信、廣電、北京有線電視網、中元公司等各佔一股。股東們說,公司總股本太少,即“盤子太小”,追加十倍、百倍也不算多,陸首群硬是不為所動,堅持“從小到大”。

從1996年到1997年,陸首群擔任信息化高級顧問期間,多次被他們拉去組建高新技術企業或企業集團,同時邀請陸首群當董事長或總裁,陸首群都拒絕了。“首信一開始我也只是想幫他們搞出來就行了,但要協調各家股東單位聯合起來的積極性,為企業闖出一條新路,大家堅持要我當總裁,我也只能勉為其難了。一上任,我總還有點使命感,覺得應該把這個事情搞好。”

首信總裁

陸首群辦首信,在起步時,Cisco、Nortel、IBM、Sun、HP、Compaq、Microsoft、Oracle等全球頂級IT企業給首信或其實驗室贈送了價值幾千萬美元的設備,包括高端路由器、交換機、服務器、計算機主機和軟件等。

據陸首群講,這是因為“從我這個公司的組織模式、操作方式和發展前景來看,非常可能成功,所以,這個也送、那個也送,為未來的合作做鋪墊。”陸首群願意接受設備饋贈,但他不要別人的錢,“首信想舉債,那太容易了,過去合作的很多老外都願意給錢,他們早就想變相投資了,但我這裡不接納。”

因為,陸首群不喜歡編.com故事,不贊成先虧損,最後爭取股市“套錢”的“劇情結構”。“我辦的所有公司第一年都要賺錢,可以少賺一點,但不賺不行。另外,我也不喜歡一開始就借債。”

“注意力經濟”已經被證明賺不到錢,賺錢只有靠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電子商務的平臺和軟件環境,靠“整合經濟”的效應。陸首群說,電子商務沒有電子支付、CA認證、網絡安全等於空談,首信就是要做每一個電子商務都必需的平臺。微軟公司看重首信的支付平臺,它為企業開發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軟件)便把首信支付平臺的接口嵌入其中; 這樣把微軟銷售的產品與首信支付平臺的服務捆綁在一起; 美國在線(AOL)盛讚首信的支付平臺,要求與首信探索合作; Acer公司表示願與首信合作向國內外推廣首信電子商務平臺……

陸首群的辦公室擺滿了照片,大體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陸首群和國家領導人的合影; 一類是陸首群和國際大公司CEO的合影。背靠政府,首信和微軟、康柏、惠普、IBM、Sun、Oracle、北電網絡、Cisco、Viewlocity、BroadVision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係;背靠國際大公司,首信為政府、企業以及市場提供著最領先的技術。

陸首群令人想起胡雪巖。

陆首群关键字

本文寫得很辛苦,但我認為值。陸首群作為學者、官員、教授、企業家參與了中國信息化的全過程,這個角度是十分難得的角度。但我也時刻擔心,本文是否能發表。

下面是首信總裁助理唐丁給我的信。

劉韌你好:

文章經陸首群親自修改,像這篇文章中提到的事大多都較為敏感,在其他記者寫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曾遭到陸總的強烈反對。陸總對你的印象非常好,又經過一些溝通,這次基本上根據你的原文的結構作了些修改,同時改正了一些不準確的內容。陸總希望在所敘述的內容上就不要再改了。

我也希望遵從陸總的要求,不過可以在敘述的寫法上及風格上你作調整,以保持你自己的風格。

陸總還給你寫了一封信,原件我將在週六的聚會上給你帶去,其內容如下:

唐丁同志:

並轉劉韌、程天宇先生。

首先感謝劉、程二位先生的大作和他們辛勤的勞動。

我看了這篇東西,有些猶豫不要發表了,因為文風犀利,恐刺激性太大;有些事,歸功於一個人的能耐,恐也失客觀;暴露了政府在決策過程中的矛盾,是否妥當?

後來考慮到劉韌先生的熱情和其付出的勞動,只能在其文章體裁的基礎上作些修改,請劉先生審定。改後似乎心理感覺好一些(當然也存在一定風險)。

禮!

陸首群

2001年3月15日

陆首群关键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