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和內蒙人民語言文字一樣嗎?有哪些區別?

后羿1978


現在很多人強調內蒙古和蒙古國語言文字的差別,實際上單從語言的角度來講,蒙古國的蒙語與內蒙古的蒙語是一樣的,基本沒有區別,如果有,也是方言的區別。但這種方言區別在內蒙古內部和蒙古國內部也都存在。

現在一般把蒙語大致分為四類方言:西部方言、中部方言、東部方言和北部方言(也有分類法把東部方言和北部方言統一稱為東北部方言)。蒙古國的標準蒙語烏蘭巴托地區的喀爾喀蒙語,和內蒙古的標準蒙語錫林郭勒盟正藍旗的察哈爾蒙語,都屬於中部方言,實際上差別還要比跟青海蒙語、布里亞特蒙語、巴爾虎蒙語之類更小。

當然了,每個大類方言中,各部族的方言也會有所不同,譬如“週日”一詞,蒙古國用buhuul sain odoor,內蒙古用garegin odoor,“橋”,蒙古國用guur,內蒙古用hooreg。但這只是個別不同,不影響總體交流。

上世紀四十年代蒙古國的蒙語開始受到俄語影響,加入了一些俄文詞,內蒙古的蒙語也隨著不斷髮展,加入了一些漢語藉詞,因此在一些比較專門和生僻的領域,也許雙方交流起來會有不明白的地方,但是受過教育的人群基本都可以自由暢通地溝通。

當然,提到文字,蒙古國蒙語和內蒙古蒙語是完全不同了。蒙古國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創制了以俄文字母拼寫的西里爾文(我們稱為新蒙文);內蒙古依然沿用傳統的回鶻體蒙古文。

而且蒙古國的新蒙文不光是按照傳統蒙文逐一把字母轉寫為西裡爾字母,而是根據發音對書寫也進行了改變。因為蒙語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口語發音逐漸簡化,與書寫時的拼寫會有所不同(跟阿拉伯語有些類似,書寫是標準發音,但口語中進行了簡化),蒙古國的新蒙文基本把書面拼寫與口語統一起來了,口語怎麼說,文字就怎麼拼寫。

而且蒙古國蒙語採用了一種廣泛使用的字母,並且從豎排改成了橫排,有利於現代化和數字化,這倒的確算得上是進步。不過現在的windows系統裡其實也有傳統蒙文輸入法,只不過是把豎排放倒,改成橫著排列。


windows系統中既可以添加傳統蒙文輸入法,也可以添加西里爾蒙文輸入法

為了脫離俄羅斯的影響,增強民族意識,蒙古國現在也傾向於再恢復傳統蒙古文,因此語言的普及其實還是看文化影響力啦。

近年來蒙古國在多次的忽裡勒臺都提出恢復傳統蒙文,做為重要提案討論,但還沒有拿出一個科學的方案和日程,因為年輕人基本已經不認識傳統蒙文,之前雖然增設了相關課程,但要達到預期效果,應該還需要很長時間。


pku小動物


蒙古國和內蒙人民語言文字一樣嗎?有哪些區別?

我先來說說蒙古族歷史上使用過的三種文字體系,回鶻(古維吾爾)式蒙古文八思巴文(蒙古新字)以及西里爾蒙古文

蒙古帝國在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前,蒙古族尚沒有自己的文字。在征服乃蠻人過程中,成吉思汗發現乃蠻掌印官塔塔統阿,雖然被俘卻依舊悉心守護著自己國家的印璽。

乃蠻人《遼史》稱“粘八葛”《金史》稱“粘拔恩”,是蒙古高原西部勢力最強大的遊牧民族。

這讓成吉思汗對他的忠貞非常讚許,在接觸的過程中,他發現塔塔統阿很有才華,《元史》稱"性聰慧,善言論,深通本國文字"

欣許之下,成吉思汗便讓他為蒙古帝國創造一種文字,這便是所謂的回鶻(古維吾爾)式蒙古文,也是今天內蒙古通行蒙文的前身。

元世祖忽必烈時期,社會生活發生了重大變化,蒙古族不再是發軔於北方草原的遊牧部落,所需面對的人員和語言文字,也不再是之前簡單的生活對話。

為了讓蒙古文字能夠和漢文、藏文、梵文及其他周邊民族文字良好互譯,在忽必烈的倡導下,元朝帝師八思巴在藏文的基礎上創立了蒙古新字,既所謂八思巴文。

《元典章》記載,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六年(1269年)二月十三日,詔令施用蒙古新字(即八思巴文)。
“朕惟字以書言,言以紀事,此古今之通制。我國家肇基朔方,俗尚簡古,未遑製作;凡施用文字,因用漢楷及畏吾字以達本朝之言。考諸遼、金以及遐方諸國,例各有字。今文治浸興,而字書有闕,於一代制度實為未備。故特命國師八思巴創為蒙古新字,譯寫一切文字,期於順言達事而己。自今以往,凡有璽書頒降者,並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國字副之。”

從這份詔書可以看出,創立八思巴文第一目的是為了“譯寫一切文字”

,作為各種文字的一個翻譯平臺來使用的。並且,在文書上“仍各以其國字副之”,實際上是一種並行使用的方式。

雖然並行使用,但必須承認八思巴作為元朝文獻的首選文字,其正統性毋庸置疑,但以其來替代其他文字的使用幾乎沒有可能性。因為,當時蒙古帝國早已分裂,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伊爾汗國早已各自為政,不可能奉忽必烈詔書一起推廣八思巴文。這也是,其餘國家範圍內極少發現八思巴文遺蹟的原因。

即便是在中原,八思巴文的推廣也面臨重重困難,以至於八思巴文推廣兩年後,依舊沒有多少人掌握。1271年,忽必烈甚至下詔要求百官百日內學會八思巴文,官小的學會了可以升官,沒官的學會了給官,不識字的學會了可以終身免除烏拉徭役。即使這樣,被尊為“元國字”的八思巴文也始終沒能在民間推廣。

八思巴文封冊

等到明朝崛起,元朝成了北元,失去了政權強有力的扶持,沒有群眾基礎的八思巴也難逃末路,逐漸被人遺忘。

回到草原上的蒙古族重拾回鶻體蒙文,並將其沿用至今。有意思的是,回鶻體蒙文是以古代維吾爾文的字母來標記讀音的蒙古文。

在漫長的歷史年代裡,並沒有多少變化,而今天的維吾爾人,已經採用伊斯蘭教通用的阿拉伯字母來標記維吾爾語,回鶻體蒙文反而成了研究古維吾爾語的一種旁證。

17世紀時,回鶻式蒙古文發展成為兩支,一支是通行於蒙古族大部分地區的現行蒙古文,一支是隻在衛拉特方言區使用的託忒文

這種託忒文由一位高僧在蒙古文基礎上改制的,能比較準確地表達衛拉特方言的語音系統,但也正因此,它只在新疆地區的漠西蒙古流行,東部蒙古地區幾乎難尋蹤跡。

蒙文的另一個巨大功勞當屬啟迪了滿文,滿族自從建州崛起時,也是隻有語言沒有文字,1599年努爾哈赤命額爾德尼和噶蓋兩人將蒙古文字母借來創制滿文,俗稱

“老滿文”。之後雖經過不斷完善,但蒙文作為滿文基礎的特徵並沒有改變。

外蒙獨立後,成為俄國的附庸,開始轉向以西裡爾字母拼寫的文字。1946年起,蒙古人民共和國的蒙古族全部轉用了新蒙文,用來記錄蒙古國通用的喀爾喀方言。

從文字學的角度上說,西裡爾字母文字卻有其優點,它能夠比較清楚的標註音別,基本做到了“怎麼說就怎麼寫”,且字母形體區別較大,各個分開,不易誤讀。

但不管怎樣,推廣西裡爾字母書寫的蒙古文,割裂了蒙古民族的歷史,導致現在外蒙的人民很難閱讀以前的歷史文獻。

另外,西里爾蒙古語在推廣的過程中,加入了大量俄語的詞彙,而內蒙古的蒙語裡面也加入大量的漢語詞彙,這導致兩邊的蒙古族在交流時,各種互相看不上,都覺得對方不正宗。

1941年、1955年外蒙古紙幣上的新舊蒙文

最後說一點感受吧!作為一個在內蒙長大的混血漢族,我恰好有好多蒙古族朋友,也接觸過外蒙來的學生。

總體上來說,兩邊心裡都有點看不上對方,總覺得自己是大汗正統。但內蒙古的蒙族即便再對現實不滿,也不會選擇去外蒙生活,除非腦袋被門擠了,按他們的話說:“算了吧,誰有好日子不過去過苦日子”。

反過來,外蒙來的除了覺得中國發達以外,也一樣不覺得中國好,能感覺出很戒備的心理。這大概就是俄國在外蒙推廣文化造成的結果。

獨立思維、個人視角,我是頭條號“藏地讀行”,期待您關注。

各位爺,您要是看著覺得還中,要不嘗試點個“贊”?!

我用人格擔保,點了絕對不會懷孕!哈哈哈!


藏地讀行


外蒙和內蒙的語言是一樣的,但是文字並不一樣。

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明明交流溝通都無障礙,但是寫出來的卻是兩種文字,是不是感覺很奇怪?

但是如果把它放到一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就不那麼奇怪了。

外蒙通用文字是在1940年開始改革的,並於1946年全面使用這種文字——以西裡爾字母拼寫的斯拉夫蒙文,又稱西里爾蒙古文、喀爾喀蒙古文,這是借用當時的蘇聯詞彙,受到蘇聯影響而形成的一種文字,在蒙古族內部稱為新蒙文。

而內蒙古用的是老懞文,又叫回鶻式蒙古文,至今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老懞文和新蒙文最大的差別就是,老懞文是從右往左,豎著寫的,而新蒙文是從左往右,橫著寫的。

而現在,外蒙用了七十多年的文字,又要在2020年全面廢除,開始繼續使用老懞文。

說到底,還是人被統治久了,就忘了自己姓什麼了,侵略文化用久了,也會理所當然的覺得用得很舒適。


魏青衣


首先,蒙古國和內蒙古自治區是兩個不一樣的行政單位。蒙古國屬於獨立主權國家,內蒙古自治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級行政單位。

其次,蒙古國和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語言文字差別非常大,作為一個內蒙古人,我覺得有必要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蒙古國原屬我中國的一部分,因為複雜的原因,現在成為獨立主權國家。這個國家曾長時間成為蘇聯的傀儡政權,因此,語言文字文化受到了蘇聯極大的影響。蒙古國的語言主體為蒙古語的衛拉特方言,俄語在這裡的使用也十分普遍。在文字方面,由於蘇聯的影響,蒙古國廢棄了傳統的蒙古文字,而採用了西裡爾字母拼寫蒙古語。西裡爾字母與拉丁文有密切的關係,因此,實際上很大程度上,蒙古國放棄了自己的傳統文化。

而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行政區域的內蒙古自治區,漢族人口比例達到80%以上,因此,實際上,按照聯合國的標準再定義為民族自治區實際上有失偏頗。內蒙古自治區的官方語文為漢語文和蒙古語文,但實際上,居住在這裡的人可能很多年都不會聽到一句蒙語交談,漢語文已經成為居住在這個地區的各民族人民通用的語文。

因為民族政策的關係,內蒙古自治區的官方以及非官方公共場合也常常使用蒙古文,包括在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地區,由於蒙古族聚居人數較多,蒙古語文的使用還是較為普遍的。內蒙古自治區的蒙古族使用的蒙古語是以錫林郭勒盟正藍旗的蒙古語方言為標準方言的蒙古語,而蒙古文使用的是傳統蒙古文,即由元朝的八思巴創制的蒙古文。


公民康明誠


我在內蒙上過學,也接觸過內蒙蒙族和外蒙留學生,下面簡單的說說看。蒙古國和我國內蒙的蒙族同屬一個民族,他們都說蒙語,彼此語言交流沒有多大障礙,僅有口音上的區別。但他們使用的文字卻不一樣,無法進行書面文字交流。

蒙古國主要使用的是西里爾蒙古文,這種文字是蒙古國獨立後借鑑俄文發明的字母文字,1937年開始推廣,1946年起正式推行。但是,蒙古國並沒有完全拋棄傳統的回鶻式蒙古文,只不過僅限於學術研究,一般老百姓是不用的。



我國內蒙古蒙族使用的是傳統的回鶻式蒙古文,這種文字已經有近800年的歷史。還有一部分居住於新疆的蒙族使用的是託忒文,和傳統蒙文有些差別。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蒙古國開始意識到在國內恢復傳統蒙古文的重要性,這對他們傳承民族歷史、方便與中國交流有重要意義。2014年蒙古國決定,於當年在公文中恢復傳統蒙文,並在2020年前徹底廢除西里爾蒙古文。到時候蒙古國人民和我國內蒙蒙族就可以進行流暢的語言文字交流了,這對雙方都是有利的。


石頭說歷史


內蒙古現在基本上是通用漢語漢字的,應該問外蒙古的語言文字跟內蒙古的蒙古族語言文字有什麼區別。語言上肯定有口音區別,基本的交流沒有問題,但是現當代出現的新詞彙,外蒙古主要借用俄語詞彙,內蒙古蒙古族借用漢語詞彙。文字上區別就大了,歷史背景比較複雜,內蒙古蒙古族用的是“老懞文”(回鶻蒙古文),外蒙古用的是斯拉夫字母(西裡爾字母),即斯拉夫蒙古文。

畏兀兒學者塔塔統阿奉成吉思汗之命創制的“回鶻蒙古文”,也稱“老懞文”,這是使用最廣泛,時間最修久的一套蒙古文字,在內蒙古一直用到今天。


成吉思汗征服乃蠻部以後,俘獲了乃蠻部的大學者塔塔統阿,成吉思汗很欽佩他的學識,也很羨慕乃蠻部有文字,就命塔塔統阿幫助創制了蒙古文字塔塔統阿創制的蒙古文字稱為“回鶻蒙古文”,也叫“畏兀兒蒙古文”。


後來的七八百年,出現了很多套蒙古文字,如元朝忽必烈皇帝請八思巴創制的“八思巴蒙古文”,隨著元朝結束八思巴蒙文也就消亡了;漠西蒙古集團(衛拉特蒙古)學者那木海扎木蘇根據衛拉特蒙語方言創制的“託忒蒙古文”;漠北蒙古(喀爾喀蒙古)根據印度文字和藏文字創制的

“索永布蒙古文”……但是,沒有一套蒙古文字的使用有回鶻蒙古文那久遠,影響那麼廣泛,生命力那麼強。這套文字在內蒙古的蒙古族中一直用到今天。

元朝忽必烈請八思巴創制的“八思巴蒙古文”,圖為一份八思巴文詔書。八思巴蒙文根據吐蕃文字創制,但除了在宮廷中強制使用,在民間不受歡迎,隨著元朝滅亡,八思巴文也沒人用了。


外蒙古放棄用回鶻蒙古文不是自願的,真實的情況是1921年開始,外蒙古就被蘇俄佔領和控制了。至1930年代,莫斯科先後在外蒙古完成了經濟改造、社會改造、文化改造,這個過程是相當血腥的,這個時期也實現了對外蒙的高度和全面控制。1941年,莫斯科正式迫使外蒙放棄以回鶻蒙古文,改用蘇聯幫創制的斯拉夫蒙文,外蒙古根本不能作主,只能奉命全國強推斯拉夫蒙文。近年,外蒙古恢復回鶻蒙古文的呼聲也比較高,政府在學校開設了學習課程,但是這個進度很慢,因為經過幾十年三代人之後,年輕人已經不識回鶻蒙古文,學習起來也困難,他們用慣了斯拉夫字母,電腦手機上敲字也方便。

外蒙古的報刊雜誌,所用文字是斯拉夫字蒙古文。


其實在蘇聯的要求下,20世紀50年代,內蒙古的蒙古族也差點改用斯拉夫蒙古文。1955年,內蒙古根據中央的指示,試推行了兩年改用斯拉夫字母,但是到了1957年秋天,根據中央青島會議最新精神,停止推行斯拉夫蒙古文,繼續採用回鶻蒙古文。


段宇宏


你標題下面的那段文字根據是哪兒來的?偏偏還那麼肯定的說語言和文字不通?

蒙古語作為蒙古民族的共同語言,在世界各地有很多人使用。題主所講的語言不通的問題根本不存在。外蒙古與內蒙使用的蒙古語口音不同,但是不影響交流。就好似中國的朝鮮族和韓國人,香港人和廣東人,語音的口音有區別,但是可以互相溝通。蒙古語同漢語不同,蒙古語是用的是表音文字,眾所周知,表音文字相對錶義文字要容易學的多。所以即使外蒙古放棄老懞文,使用西里爾文,但是做為蒙古人學起來也沒有那麼難。但是從意義上來講,文字確實是不通的。

舉個例子:對於蒙語方面,外蒙古人來到中國之後和內蒙古人溝通,不存在沒辦法溝通的問題,但並不是完全可以沒有障礙。就好像漢人,峽西人和福建人,都是講漢語,可不可以溝通?可以,但是都要互相遷就對方。

蒙語也有各種方言。外蒙是以庫倫發音為標準音的喀爾喀方言為標準發音,類似於漢語的普通話。內蒙古以正藍族的察哈爾發音為標準發音。同時蒙語方言還根據不同地區和地區內民俗發展略有不同。

例如科爾沁方言說吃飯budgayide,正藍族會說holeyide,是因為科爾沁屬東北地區,常年吃大米,所以科爾沁說吃飯,實際上說的是吃米飯,而標準發音holeyide,表的意義更類似進食,或者說吃食物。

全世界蒙古族同屬一個民族,不存在語言不通的問題,但是文字確實是不通用的,這根據外蒙的歷史發展和俄國的入侵有一定關係,所以被迫放棄傳統老懞文。不過在內蒙會用蒙文的人越來越少,我們黨國統戰工作做的好,在國內學蒙文沒什麼太大用,所以很多家長開始讓孩子放棄蒙文只要學好漢語就好了。最後希望大家重視起民族文化,真的不希望蒙古族變成下一個滿族。畢竟老懞文在外蒙已經廢棄很久了。大蒙古的歷史還有很多待發掘。

最後太祖畫像鎮樓


小吳哥哥


作為內蒙古人來說一下吧!

在歷史上,曾經書寫都是一樣的。這個大家有興趣可以百度,如果再特別有興趣可以私信我,我去拍點蒙古文書寫的招牌以及各種書籍資料文章。

後來不一樣了。這個不一樣的原因大家也知道了,蒙古國使用了新蒙文的寫法,而內蒙古基本保留蒙古文字的書寫。

如果熟練掌握內蒙古的蒙古語,去學習蒙古國的語言文字的話,據我認識的內蒙古大學的相關教師和研究人員說,需要一個星期到三個月的時間。

有興趣的可以度一下,比較詳細。也不需要我搬運了。

但是,發聲一直是有區別的!

意外不?

蒙古語也是有口音的。不用地區或者說來自不同城市的蒙古語口語都是有差別的。蒙古國和內蒙古的蒙古語口語發音也有區別。

不過,這個區別並不是像粵語和東北話那麼大,彼此幾乎沒有什麼特別語言交流障礙,除了個別的詞語的含義稍微有點不一樣之外。


小黑豆


內蒙古具有廣闊的草原,肥沃的農田、眾多的野生動植物和豐富的礦產資源。全區礦產潛生儲備量達13萬億元,其中還不包括天然氣及石油,雄居全國第三。同時地方政府還在積極打造地方文化、風土人情,是值得一去的旅遊聖地!

內蒙和內蒙古的語言是基本相通的!但有些用詞或者述語不同,內蒙生活中使用俄語較多,好多東西以進口為主,例如:他們從我國進口的蔬菜和日用品,基本上以我國的名稱為準。讀音與我們基本一致。而內蒙古就不一樣,它們為自己種植,他們的稱謂以他們地方特有的語種命名。供參考!






閒情小達人


內外蒙古的蒙古族語言文字不一樣。

區別▼

外蒙的蒙古文:

以前,外蒙古長期處於前蘇聯的控制,因此外蒙古就俄化了。所以1946開始外蒙人民正式使用斯拉夫化的新蒙古文▼



中國內蒙古的蒙古文:

內蒙蒙古族人民使用的是傳統蒙文▼



外蒙古的蒙古語:

蒙古國80%是喀爾喀蒙古人, 因此蒙古國的標準音為烏蘭巴托方言為主的喀爾喀蒙古語,由於以前受到前蘇聯的控制,導致外蒙古俄化,所以外蒙古語言中借用了很多俄語詞彙。

中國內蒙古的蒙古語: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以內蒙古察哈爾蒙古語為標準音。這僅是標準音,因為內蒙的東西口音差異較大。西部鄂爾多斯語速非常快,東部科爾沁借用的漢語詞彙比較多,中部錫林郭勒盟正藍旗附近的蒙古語為普通話。導致內蒙古不同地區的蒙古族人民用蒙古語交流會有一點點聽不太懂。

內外蒙古的語言交流:

因為外蒙蒙古語中有很多俄語藉詞,因此他們用蒙古語交流時會有一些名詞會理解困難,但大體上還是能聽懂。

另外內外蒙古文字不一樣,所以無法筆談,因此他們只能口語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